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國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國鐳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原國鐳 1963年出生,是一位藝術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原國鐳 [1]

出生地 中國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63年

職業 藝術家

人物生平

創作思想涉及在政治制度的枷鎖中其宗教(基督教)、權利、性和人性之關係,以及對國家概念,人類生殖及人的靈魂深處自虐式暴力期待諸多問題,並有着廣泛的心理暗喻和自剖反省。其作品毫無受眾面。

成就榮譽

1987 中國青年畫家大展 中國美術館

1988 個展 北京藝術博物館

1990 個展 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風景畫展 炎黃美術館

1991 個展 哈德門飯店畫廊

2002 宋莊畫家展 紫雲軒

2003 中國當代百人藝術展 大陸畫廊

2003 中國首屆風景畫邀請展 大陸畫廊

2003 上海沙龍展 光大國際會展中心

2003 首屆青年美展 今日美術館

2003 "不為公眾"展 798 45MM空間

2004 "人間煙火"宋莊視覺藝術展 宋莊藝術合作社

2004 當代權充藝術展 宋莊藝術合作社

2005 北京藝術文獻展 江湖 798藝術空間

2005 "捕風捉影"當代藝術展 宋莊藝術合作社

2005 "不確定表達" 798零工廠

2005 "夢想與記憶"行為現場

2005 北京"廢"當代藝術展 三里屯禪○空間

2005 "體驗與知覺"圖片影像展 北京電影學院

2005 宋莊十年邀請展 宋莊藝術基地

2005 "曖昧" 探嶺畫廊

2005 "人間煙火"宋莊視覺藝術展第二回 宋莊藝術合作社

2005 "工業行動計劃"行為現場 大同

2006 狗生活藝術展 宋莊畫家村畫廊

2006 北京首屆當代職業藝術家展

2006 "中國油畫在燃燒" 美國紐約Ethan Cohen Fine Arts

人物評價

面對今天這個信息時代,一切事物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誘惑。作為尋找自由不羈生活的新生代藝術家,該怎樣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答案就像他們的心靈一樣是自由的、自我的、孤單的、脫俗的,因此,他們選擇了跟其他人不同的居住、生活、工作方式。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宋莊小堡村,這是一個普通北京遠郊的村莊,由於一批先鋒藝術家來到此處聚集,他們買農民的土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蓋房,讓這裡成為人們關注的地方。他們生活在激情與現實的碰撞里,尋找着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就是這群藝術家們,讓這塊土地變成了中國版的"紐約東村"藝術部落。差不多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藝術家陸續住進了這個典型的北方農莊,每天有藝術家搬進來,每天也有藝術家搬出去,宋莊因此而出了名。

文中的故事主角--原國鐳,只知道他出生在北京,在中國美術館、紫雲軒、北京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最高殿堂辦過個展,他的作品屬於的流派不詳。

回歸自然的"香格里拉"

黃昏的斜陽照在這個北京農村的屋檐上,除了能聞到幾絲土地的芳香,一切都是靜謐的。遠處的村莊小路上亮起了若明若現的燈光,偶爾聽到幾聲犬吠,這就是帶着傳奇色彩的"藝術家村莊",相信這裡曾發生過無數個傳奇故事。或許只有這樣的大自然,才能釋放出藝術家的才華。

原國鐳是這群藝術家裡最普通的一員,至今他仍然居住在宋莊,堅持着自己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他是在逃避生活的現實,還是在尋求人生的片刻安寧,沒有人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所做的一切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的。打開一扇普通北方農村的大院門,空地里有一棵玉蘭樹,院落四周雜亂地生長出嫩綠的草,這就是畫家原國鐳的家。房屋的建築構造是根據主人自己的要求設計的,整個結構就像個藝術的陳列室,裡面掛滿了主人的創作作品。屋子中間安放着一個燒火取暖的爐子,旁邊的簡易桌子上擺着各種畫筆、顏料、畫框,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一切都說明主人來這裡是為了創作。

原國鐳戲稱自己是藝術家村里最難賣出畫兒的藝術家。他說他的藝術風格既不受私人買畫者的喜歡,因為一般家裡不會掛他這種風格的作品,也不會迎合畫廊商人的口味。他說,藝術是艱苦的,他已經把畫畫當做信仰和宗教,當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很多人說藝術能拯救人,他不這麼認為。他說新西蘭的藝術家是不要藝術的,因為他們有好的生活。藝術這個東西對原國鐳來說,既痛恨又熱愛,一生都不能擺脫。藝術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只有痛苦。快樂是瞬間的,痛苦是永恆的。

原國鐳白天在空曠而安靜的畫室里工作,晚上跟周圍的幾位藝術家一起聚會。混得好的時候,畫的畫可以賣到上萬美金,混得不好的時候,窮得到菜市場買5分錢的大白菜拿到隔壁朋友家蹭飯吃。藝術家們的生活就是這樣,這是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原國鐳經常到潮白河游裸體泳,後面跟着一群他養的狼狗。他說,他在這裡的生活承受着雙重的孤獨,環境的孤獨和理想的孤獨。原國鐳把自己形容為一匹食草的角馬,來到村莊這個孤島,跟其他藝術家一起群居,這樣才會有安全感。小堡村有這樣一句歌謠:"宋莊畫家真窮,又缺女人又缺錢,一年一次性生活,還要不斷搞創作。"這就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原國鐳喜歡院子裡竹子被風吹動的聲音,他說這是大自然的聲音,可以淨化心靈。

孤獨中尋找心靈的夢境

原國鐳的畫兒,表達着一種狀態。有時候仿佛看見對面是岸,其實不是,而是海市蜃樓。那是一種輪迴,為自己的藝術欲望找一種藉口,不崇高,但像月亮皎潔明亮。他的創作作品跟"做愛、造愛、性愛"有關。他認為一切都是無法判斷的。他曾經給蒼蠅畫過標準像,說明他關注自然、關注環境。他說昆蟲也有愛情,那是一種原始的,分辨不清的東西,正如他寫的這首詩--"如果你的身體有翅膀,你就飛去吧!如果你的身體有靈魂,你就飛回吧!還有你悽美絕倫的愛情,尋覓我們最後的灰飛煙滅的眼光,去啊!像狼一樣流浪在故鄉。"

原國鐳就像"笑隱山林"的武士,在母愛、人性的情愫中徘徊,他把女性的肖像比喻成一個世界。他不喜歡當代藝術家的理性,他不會用電腦,他說思想單純才能達到一個境界。在西方,藝術已經放棄了造型、線條、色彩,藝術的含義更加寬泛,美術的功能沒有了,他認為自己的創作個性就是一種滿足的狀態,藝術的過程是一個性愛的過程。他不認為好的畫家就必須達到某種觀念和思想的境界,他喜歡自由。

飛蛾撲火,鳳凰涅

走進原國鐳的畫室,眼前這些跟房高差不多的畫兒,讓你感覺這一定是一個男人的作品,畫面中隱含着一種力量的感覺,不暖昧,母體和天使融合在一起,給你一種節奏感。他打着火機,火苗與他身後的畫面混合在一起,是溫暖的,溫暖中燃盡當初的熱情。因為長時間獨自在這個農村小院中生活,很少與人交往,除了搞創作還是搞創作,他越來越不會與人交流,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整天都在顏料堆里,經常忘了按時吃飯,餓了就隨便做點。朋友從城裡來看他,就給他帶上一箱吃的,這樣他就又能對付着過了。

原國鐳的父母住在北京市中心,他卻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在小堡村,住在農村已經成了他的必需。空氣新鮮,沒有人打擾,給他提供了創作的空間。他希望自己忘掉過去的生活,在創作中重塑自己的未來。明天是什麼樣的,對於原國鐳來說,也並不清楚,這種周而復始的生活,多少有點壓抑的感覺。越是壓抑,他越要高喊,那是一種象徵自由的狀態。形式上所謂的暴力、色情,只是一種表面的狀態,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種真實。

原國鐳喜歡"飛蛾撲火"的故事。他說人死的時候,就像飛蛾那樣撲向燃燒的火中。所有的藝術家都在"飛蛾撲火",只是速度不同。他也不知道將來自己將用什麼樣的方式燃燒在火中,只要還有畫筆、顏料,就能繼續創作。

原國鐳在小堡村的生活片斷記錄:星期幾,記不清楚,大概是穀雨前後,他如往日一樣起床,跑步,洗漱,吃東西。獨自坐在院子裡,安靜10分鐘,回到房間,衝上一杯咖啡,便開始天馬行空地拿起畫筆,構思他的創作作品。這段時間,為了不讓別人來干擾,他從院門外將門反鎖後翻牆進來。就這樣開始了他寂寞而安靜的創作時間。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陽光都退到屋後了,他才感覺有點兒累。餓讓他猛然地意識到該吃點兒東西,他簡單地為自己做了碗雞蛋西紅柿麵條。一面牆高的畫板上,作品的輪廓依稀可見,但到真正地完成這個作品,還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創作是艱苦的,但他依然樂觀。

"我不知道風,是從哪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清波里徘徊。我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但我還是將在這裡一如既往地生活。"這是原國鐳對自己生活的一句總結。他說,人生就像是"煙火",是瞬間的,但卻很絢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