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歷史的天空》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歷史的天空
咸陽,成為了秦朝帝國最後的都城。 雍城,平陽,櫟陽,咸陽,四個都城相連成線,便畫出了帝國的版圖。
秦地名城眾多,為什麼單單咸陽成為了帝國最終的都城?
主要是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它位於關中平原的核心位置,以此為支點,便於輻控整個國家。周邊河湖密布,糧產豐富,物產富饒,是國家的糧倉和經濟中心。周邊多山原,形勢險峻,利於防守。
咸陽宮。
這是一組殿群。位居渭河之濱,規模宏大,大氣蓬勃,它是在雍城殿群基礎上擴修而成。
「秦朝帝國中,最著名的宮殿不是號稱「天下第一宮」阿房宮嗎?」你可能有這樣的疑問。
不錯,秦始皇當年,曾經下令在渭河南岸上林苑中營建阿房宮。但據史料記載,緣於種種原因,它並未完全建成。阿房宮最初的設計,包括了前殿、閣道等,前殿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能夠容納萬人。這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也有所描述。然而,據考古發掘來看,阿房宮實際上只是完成了前殿,其它的還沒有建設,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爛尾工程。故而,《阿房宮賦》中所描建築之宏之偉,所住美女之多之艷,所藏珠寶之富之豐,便也失卻了確鑿的明證。賦嗎?鋪采摛文,體物言志,你懂的。
始皇詔令群臣,庭議國家統一大計。
群臣穿過咸陽宮最外面的「皋門」,它採用的是內屏制。穿過了第二道門「庫門」,它是台門的形制。然後是第三道門「應門」,進門有堂。第四道門,稱做「朝門」,它是宮區的正門。群臣在此整治了朝服官帽,在等待宮門的打開。
隨着朝門的徐徐打開,群臣便調整好了自己的表情。肅穆瀰漫了整個周圍。除了腳踏石頭路面的沙沙聲,一切都靜極了,連個咳嗽的聲音也沒有。
終於踏進了第五道門「路門」,它又稱為「虎門」或者「畢門」。這是秦國國君聽政居息之地了。
始皇徐入,開始了今天的治朝。
「朕要征服大楚,諸卿可有良策?」始皇單刀走入,一句話便入了正題。
「陛下,臣願提2萬虎狼之師作先鋒。」李信沉思片刻出班奏道。
出奏的是李信,他是秦王嬴政最為信任的年輕將領。
「仔細說來。」嬴政道。
「從郢陳出發,兵分兩路,我和蒙武將軍各率一路。先下楚國的重要城市平輿和寢丘,在城父會師,然後共同推進對楚國的攻勢。」李信在展開的地圖前自陳。
李信年輕,頗得嬴政賞識,他似乎是成竹在胸,自信得有些過頭,現出輕敵的神情來。
王翦、白起聽罷,卻皺緊了眉頭。兵者,詐也。用兵是詭詐之道,關乎國家生死存亡,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李信的思路倒也聽不出有大的問題,但與二人的思路迥異。
「王將軍怎麼看?」嬴政看向了王翦。
「老臣的想法與李將軍不同。」王翦直言。
「依老臣看來。欲攻楚國,先攻燕國。先下燕國,再攻楚國。還有,2萬的部隊是不是少了一些?我們面對的可是國土廣闊人口眾多的楚國。」聽得出,王翦主張採取的是曲線攻打,而且兵力要充足。
事實證明,王翦不愧是秦國的傑出將領,他不像年輕的李信忠勇有加,但是缺少成熟的謀略。
嬴政陷入了沉思與權衡之中……
嬴政不愧是一代英主,他意志堅決,殺伐果斷。考慮再三,便同意了李信的計劃。統一的步伐總是要從第一步去走。
李信率軍出征,嬴政親自出咸陽城送行。
嬴政身着朝服,上着黑色上衣,下着黑色下裳,腰掛佩綬和青銅寶劍。朝服設計精美,上繡騰龍與祥雲,無處不彰顯着皇帝的威嚴和中國第一位帝皇的獨特風采。
您可能會問?如此重要的出征儀式,嬴政為什麼要穿黑色的袍服?
因為嬴政特別崇尚黑色,他認為黑色代表水德,而水能滅火,象徵着秦朝的勝利。所以在秦朝,黑色被視為最尊貴最吉順的顏色。
秦帝國這次出動的戰鬥力最強的邊防軍。京師自有京師軍拱衛,地方部隊接替了邊防軍防務,還分出了少量的部隊負責地方的治安。從任務分配上來看,帝國的軍事體系是完備的,體現出在組織架構上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部隊裝備精良。戰士手中的戈,上面的圓弧部分十分規整,箭頭上三個流線型表面也完全對稱,體現出秦軍兵器製作的高超。秦軍背負的是秦弩。弩機的製作標準程度高,部件可以互換。箭頭是三棱形的,在擊中目標的瞬間,鋒刃處會形成切割力,能穿透鎧甲,直達人體,有很強的殺傷力。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一首叫做《無衣》的詩歌,秦軍每逢出征必唱此詩。鋼鐵般的頑強鬥志和豪邁的信心,充滿了秦國子弟兵的胸腔。讓人看到了同仇敵愾,看到了視死如歸,看到了陣陣肅殺之氣。
送行的百姓更是群情激昂,高呼「統一」,震聾了耳鼓,響遏了行雲。
嬴政的臉上有了久違的笑意,他對自己的部隊充滿了信心。作為一國之群,豈能沒有心力?嬴政也只是嘴角稍稍上揚,並不明顯。如果不是仔細端詳,常人是難以發現的。
他在熱切地等待一個勝利的消息。
秦國要攻打楚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楚都郢。楚都朝野震驚。楚廷調兵遣將,準備迎戰。
但戰事似乎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打得並不順利。李信的麾下出現了叛逃,讓楚軍抓住了有利的戰機,他率領的部隊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戰報送達了秦廷,擺在了嬴政的面前。嬴政再次詔令群臣議商。
咸陽宮內的氣氛異常地緊張。戰事失利,像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箍住了除嬴政之外的每個人的身體。
「眾位愛卿,戰事失利,如何挽回?」嬴政再次單刀直入。
咸陽宮廷議的現場鴉雀無聲,連呼吸聲也聽不到了。
「王將軍,您怎麼看?」嬴政再次看向了王翦。
「陛下,老臣還是堅持以前的戰法。欲攻楚國,先攻燕國。攻下燕國,再攻楚國。」
「白將軍,您意下如何?」嬴政直接問道白起。
「陛下,臣同意王將軍的戰法。願意在王將軍出擊燕國的時候,起兵攻韓,絕上黨通韓都之路,從而削弱趙國,呼應將軍。」白起起奏。
……
「詔令李信與王賁一起攻取燕國。之後,南攻齊國都城臨淄,滅齊國……」嬴政開始了他的四面出擊。他最終採取了王翦和白起的計略,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踏實。
儘管李信在第一次伐楚中遭敗,但秦始皇並未懲罰他,反而在以後的戰爭中繼續重用。
既然信任,就要敢於委託。縱使偶有波折,也要專用一心。這就是嬴政用人的高超之處,這是嬴政的眼光長遠。
以後的戰事,基本是按照秦廷設計好的去走。
王翦率軍北上,攻打燕國,又轉而南下攻打楚國。楚國的重臣黃歇採取了「親秦附秦」的綏靖政策,割讓州陵,試圖維持和平。然而,這一政策並未能長期阻止秦國的進攻。當白起削弱趙國的時候,景陽率軍援趙,延緩了秦國的進展,但也最終未能完全抵擋住秦國的攻勢。
看來,國家的統一成為了必然的趨勢,非人力所能抗拒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變得無堅不摧。
秦國的5萬虎狼之師已經到了鄢城下。而此時,楚國的部隊約有35萬,他們堅守不出,試圖耗盡秦軍的補給,這樣秦軍就不戰而退。
兩國兵力是如此地懸殊。白起決定直接攻擊楚國的心臟——鄢城。
他採取了智取。偷偷地派人在鄢都附近挖了一條河渠,引蠻河的河水水淹鄢城。鄢城頓成澤國。然後秦軍沿長江東下,深入楚境,勢如破竹。
白起焚毀了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這一年是公元前278年。
望着宗廟和夷陵升騰起的烈焰,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有一位詩人在汨羅江懷石投江。
從此,中國少了一位詩人,多了一個節日。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從此,汨羅的天空便有此句縈繞不已。
那是歷史的天空。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