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史可以作證(為生歌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可以作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歷史可以作證》中國當代作家為生歌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歷史可以作證

其實選擇這本書來讀,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為何這麼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喜歡的閱讀範圍,按理說閱讀就是為了吸取營養,有些人喜歡讀偏門的書如社科書,當然也有些人喜歡文學類的書籍如小說,我喜歡讀一些輕鬆點的書,不是不願意學習,而是很多專業性很強的書,讀起來一定得有相當大的知識儲備,我自認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夠充足。

楊聯陞著的《國史探微》其實應該算是論文集。如果寫過論文的都應該清楚,論文需要引經據典,而且又是對國史進行探尋,可見不僅對歷史要了如指掌,對當時的國策、民生、經濟,甚至政治都要進行佐證探尋,這樣的論文每一篇都需要尋找多方資料進行支撐才能讓自己的觀點有說服力。還有就是,對國史進行探究,還要對當時的語言環境進行了解,我們都學過古文,當時的文字簡潔,但是寓意卻很深,如果你不了解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你是無法讀懂他們所寫的文字的。特別是我們的文字簡化以來,很多字都改變了原來的寓意,還有就是敘述的方式更自由,嚴謹性自然也就弱了很多。楊聯陞是台灣人,生於1914年,也就是說出生在改朝換代的動盪年代,還好的是他一定還對舊體制有一些了解,再加上他的後期學習和生活經歷,所以完成這本書也是情理之中。

在百度詞典中,楊聯陞論學,以廣義的中國經濟史為中心,而旁及中國歷史的各個角落。他的論著的精華多收入《中國制度史研究》(英文)、《漢學散策》(英文)、《國學探微》及《楊聯升論文集》。可能與他多年執教有關,他的論文大都選題新穎,辨析細微,既有現代社會科學的總體視野,又具歷史考證的微觀基礎,所謂「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楊聯陞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系,曾選修陶希聖中國社會史、陳寅恪隋唐史課程,在領域及取向上實追隨陶希聖,而在方法及風格上則借鑑陳寅恪。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四十多歲後患抑鬱症,每一二年即發作一次,故雖壽至高年,但是後期論著自然不如從前。有詩曰:劍橋歲月未蹉跎,鐵幕周郎可奈何。漢學西洋稱警察,如公堪繼伯希和。可見楊聯陞在國史研究方面所做的貢獻,在國內也是數一數二的。

從書中的一些文章篇目就能看得出楊聯陞的造詣。《從歷史看中國的世界秩序》、《國史上的人質》、《二十四史名稱試解》、《侈靡論》等等,都是很有價值的史學探討,就連我這個對歷史一知半解的人,讀了他的論述,都收穫頗豐。因為中國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又是四大文明古國,可見中國的歷史非常有探究價值,我們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也要以此為榮,以此為傲。

這本書算是學術論著,所涉獵的典故非常多,有人說這是宏觀下的微觀考察,我覺得沒錯。從大處着手,從小處進行細解,自然會讓你對中國歷史的多面性,歷朝歷代對一些觀點形成所起的作用,重新思考,再加上楊聯陞詳細的闡釋,自然會讓你茅塞頓開,這就是讀書的樂趣,它可能不是你所喜歡的類型,但是一旦你捧起這本書,你就會從中受益,這是多麼美妙的事。

合上這本書,還是滿腦子的註解,畢竟引用的都是歷朝歷代的著作和對此觀點的闡釋,如果不是這樣的註解,很多國史我們還是無法解讀清楚的,即便引用了這些典著,也未必有最完美的結果。我要感謝楊聯陞,更要感謝那些寫書留史之人,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會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研讀歷史,有機會讀懂歷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