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危戰》顧名思義,旨在闡述部隊作戰陷入危險境地時,將帥應當採取何種措施以扭轉戰局。它認為,一旦作戰中部隊陷入危困之時,為將帥者應當臨危不懼,激勵將士抱定決一死戰之志,奮勇殺敵。只有這樣,才能轉危為安,取得最後勝利。這裡所引孫 子「兵士甚陷,則不懼」語,據唐代杜牧《注孫子》云:「陷於危險,勢不獨死,三軍同心,故不懼也。」可見,士卒深陷危困之所以不懼怕,是因為全軍上下都抱定對敵決一死戰 之志的結果,而全軍遇危之所以奮勇殺敵而不怕犧牲,又是由於平時將帥從嚴治軍所培養教育的結果。

《危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目錄

原文

凡與敵戰,若陷在危亡之地,當激勵將士決死而戰,不可懷生,則勝。法曰:「兵士甚 陷,則不懼。」① 後漢將吳漢②討公孫述③,進入犍為④界。諸縣皆城守。漢攻廣都⑤,拔之。遣輕騎燒 成都⑥市橋,武陽以東諸小城皆降。帝⑦戒漢曰:「成都十餘萬眾,不可輕也。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須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漢不聽,乘利遂自將步騎二萬餘人進逼成都,去城十餘里,阻江⑧北為營,作浮橋,使別將劉尚將萬餘 人⑨屯於江南,相去二十餘里。帝大驚,責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既輕 敵深入,又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眾攻尚,尚破,公即敗 矣。幸無他者,急率兵還廣都。」詔書未到,述果遣其將謝豐、袁吉將眾十餘萬出攻漢;使別將〔將〕萬金人劫劉尚,今不得相救。漢與大戰一日,兵敗走入壁,豐圍之。漢召諸將厲 ⑩之曰:「吾與諸將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今至城下,而與尚二處 受圍,勢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⑾就尚於江南御之。若能同心協力,人自為戰,大功可 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皆曰:「諾。」於是,饗士秣馬, 閉營三日不出,乃多立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乃分兵 拒江北,自將攻江南。漢悉兵迎戰,自旦至哺,遂大敗之,斬謝豐、袁吉。於是,率兵還廣 都,留劉尚拒述,具以狀聞,而深自譴責。帝報曰:「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 而擊公。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里悉步騎赴之,適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於是,漢與 述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遂軍於郭中。述自將數萬人出城大戰,漢使護軍高午、 唐邯將銳卒數萬擊之。述兵敗走,高午奔陣刺述,殺之。旦日城降,斬述首傳送洛陽。蜀遂平。

注釋

①兵士甚陷,則不懼:語出《孫子兵法·九地篇》。

②吳漢:東漢大將。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子顏。王莽末年,亡命漁陽(今北 京密雲西南),以販馬為業。後歸劉秀,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後,升任大司馬,封 舞陽侯。

③公遜述: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子陽。王莽時期,任蜀郡太守。東漢 初,起兵據益州稱帝,成為反對東漢中央政權的地方割據勢力。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 被吳漢率軍平定。

④犍為:郡名,西漢冒。東漢時,郡治在武陽(今四川彭山東)。

⑤廣都:漢置縣。位於今四川成都南。

⑥成都:今屬四川

⑦帝:指東漢光武帝劉秀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4]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5]

視頻

危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3.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
  4.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5.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