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象(周洪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印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印象》中國當代作家周洪民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印象

在我的印象里,貼春聯、掛軸子,擺牌位,裁麻紙,上貢品,請家堂,焚香放鞭,所有一應事務,均在大年三十上午完成。三十上午是大人們最緊張忙碌的時刻,吃完早飯,孩子們就會自覺跟在大人們屁股後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哥站在高板凳上負責塗糨糊粘貼新春聯,二哥負責清除門框上往年的殘留,我負責遞送春聯和炊帚打下手,小侄子們站在遠處指揮着春聯的落腳點,以防把春聯貼歪了或上下不一般高度,讓鄉親們笑話。

為了除舊迎新,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有房屋門窗、院子大門上都貼上吉慶佳聯。如「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迎新春」。就連住着大牲口的飼養室屋門上都有「五穀豐登人人喜,六畜興旺處處歡,橫批:年豐財旺」;棗木馬車上也貼上了「遠近通達逍遙過,進退連還運道遂」的吉聯。

貼完春聯後就趕緊把寫着先人的「軸子」懸掛在堂屋正中央,煙酒糖茶、祭祖菜餚和生豬頭等貢品一一擺好,由家族中最年長的長輩,率領眾多兒孫在村子前邊朝着長眠的方向,燃上三根長香,嘴裡默念上輩子受苦受罪的先祖們,回家一塊過大年。家堂請來家裡要在大門口放上一根攔門棍,攔門棍的作用可不小,既阻擋其他孤魂野鬼來串門騷擾,初一早上拜年時,看大門口有無攔門棍,就知道誰家請着家堂誰家沒有請。家堂在鄉親們心中是沒有輩分之別的,輩分大的老人也要去其他人家的家堂拜年磕頭,不然別人家的子孫就不會來自己家堂磕頭。

在守家堂上,父親對待先祖的虔誠令晚輩們無以言表,自把先祖們請到家之後,父親就專心家堂了。他會定時更換煙酒和茶水,按時上水餃和熱騰騰的饅頭,親自盯着蠟燭和香燭,生怕出現意外。每年的除夕夜裡守着家堂到天明的唯有父親,即使後來為了安全,用上了仿真電蠟燭和電香燭,再不會有失火風險,父親仍然守候。在我記憶中,父親只有一次沒能守着家堂,那也是老父親過的最後一個春節,那時他已經躺在床上半年多了。老父親在去世前的第二個春節時身體已經需要人來照顧了,他還不聽勸阻堅持守着家堂,直至大年初一吃完午飯。家族中的男女老幼,一起帶着年前購買好的鞭炮齊聚家堂,父親一直秉持先人們要「早請晚送」,讓先人們吃飽喝足之後再送。

[1]

作者簡介

周洪民,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