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象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印象法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印象法是指情緒研究方法。通過談話或問答了解被試的情緒體驗。典型過程:給被試一個情緒刺激,要求被試說出他的內心體驗。如,讓被試聽一段音樂,然後請他說說是否產生了某種情緒體驗,他的思想與情感是否有衝突,是愉快還是不愉快,這些體驗是何時發生的,強度如何,等等。早期實驗心理學家曾試圖用這種方法獲得對情緒內省體驗的系統描述。馮特曾用印象法提出情緒的三維體系:愉快與不愉快,興奮與平靜,緊張與放鬆。

現代情緒心理學家在採用印象法時,還同時採用問卷法,如伊扎德以分化情緒理論為基礎,建立了分別適用於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分化情緒量表(D1ffe rIllltlal Emotlons scale,DES)。用此方法可得到被試主觀情緒體驗的描述,但也有缺點.如主觀色彩濃、不同的被試訴說的內心情緒體驗不能作比較、被試內省報告時體驗的情緒可能已經消散、回憶時情緒強度和色彩與原來的不同等。大多數的情緒研究實驗,都把此方法與表現法結合起來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