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象大紅袍(劉光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印象大紅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印象大紅袍》中國當代作家劉光明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印象大紅袍

剛開完單位年會,便隨行武夷山。

聽夫人說那裡有好茶,正中下懷,因為茶是我一生的益友,欲提神,消膩、解渴時,無不求助之。

從長沙坐動車七小時到武夷山,隨夫人一行幾個人剛出車站,就有我不曾相識的人迎上前來,人手給一把雨傘,接我們上車,直抵武夷山景區。途中橫目公路兩邊一壟壟矮小茶樹,只見本已凋謝的茶花,卻又露出稀散的鮮活花蕊,似伸頭迎接我們的到來。

走到核心景區,下車步行,陡峭的石壁上刻有「岩韻」兩個紅色大字,右旁刻着范仲淹的詩:「年年春自冬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裁。」看到有名人詩,就知這裡名氣不小。再往前走二十米,抬頭望見半山腰上有六棵米巴高的古茶樹被護坡和紅色鐵柵欄圍着,可看不可及,好在山坡下立有明文解說牌:「大紅袍母樹只有六棵,茶樹品種灌木植物,樹齡300多年。20世紀80年代,插枝栽培大紅袍茶樹獲得成功,出於對樹種的保護,2006年母樹大紅袍停止採摘。」

歷史悠久而長不大的大紅袍卻有故事。相傳古代有一書生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病倒,被附近天心寺和尚用茶葉做藥治癒。書生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為表感恩,書生回到武夷山將御賜的狀元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因此得名「大紅袍」。因「大紅袍」有「感恩」「祈福」之意,形成了武夷山喊茶、祭茶、敬茶的習俗。

典故中涉及和尚,自然想看天心寺。再坐車迂迴上了山頂,便見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神壇供奉了六座釋迦尼佛銅像,我本不信佛,出行隨大流,卻以求神拜佛為童趣,搖出一根六十一號竹籤落地,旁人指點還要問卦確認後再求解,和尚連忙拿出一本解簽錄,說是上籤,卻不收費不詮釋,燒香捐款與否自願。心想這還像塊聖地,曹德旺每遇迷途抽籤就可得仙人指點迷津,我抽籤不問事也許會有巧合吧,遂拍了個簽照下了山。

共進晚餐時,互加微信,寒暄才識接待我們的主人,姓蔡名詠忠,他是武夷山泉州商會會長,兼有武夷山三霖投資開發公司和三霖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等6個頭銜。餐後即帶我去家庭茶鋪品茶。蔡夫人邊燒水沏茶邊解說:「這裡的岩茶有兩百餘種,大紅袍是岩茶或稱烏龍茶之王,什麼金俊眉、肉桂、水仙排名靠前,尤其十年以上的老岩茶喝了可促進睡眠……」

恰我晚間睡眠不佳,多品味道純正,與我平常喝的類似岩茶味覺不同。打聽單價卻意外,200克一塊的老茶是2千元,還是批發價,上等大紅袍單價上萬元,全國各地都有其銷售渠道,且暢銷國內外。

[1]

作者簡介

劉光明,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