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洋馬夫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洋馬夫魚Heniochus pleurotaenia是一種小型的馬夫魚,身體側扁。不同於其他馬夫魚僅第一枚鰭條延長,印度洋馬夫魚的第一背鰭每一枚鰭條都有延長,長度依次遞減,同時鰭條上覆蓋短的白色細絲,背鰭立起時呈覆羽狀排列,整體近似三角形。

形態特徵

體色白,有深淺不一的巧克力色花紋以第一背鰭前端為界,整個面部覆蓋深棕色面頰下部色淺,近白色成魚前額和兩隻眼睛上方有突出的角腹鰭和臀鰭是深棕色,並形成巧克力色的條紋向第一背鰭尖端延伸,最終形成一個倒置的"V"形;第二背鰭淺棕色;胸鰭和尾鰭透明;臉部和第二背鰭的顏色並不與倒"V"字花紋相接,因此魚體有三條白色帶。幼魚體貌基本與成魚一致,不過額頭缺少突出的角,同時臀鰭和腹鰭的花紋尚未分離形成"V"字,為完整的大三角形棕色斑塊,此時容易與白帶馬夫魚(印度關刀)Heniochus varius混淆,只能通過背鰭第一枚鰭條的長短來區分,一般白帶馬夫魚的背鰭延伸更長一些。[1]

地理分布

印度洋馬夫魚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中部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主要棲息在淺水澙湖和珊瑚礁周邊,一般靠近大陸的種群成對活動,而島嶼附近的種群多小群活動。捕食浮遊動物和石縫中的蠕蟲和甲殼類,也啃食岩礁上的海鞘等無脊椎動物。

飼養環境

較少在貿易中出現,如果想要飼養的話,最好有大型的水體,混養溫和的魚類,有豐富的活石供其啄食和躲藏,同時也有足夠大的開闊游泳空間。初入缸時可以嘗試用活的糠蝦和蠕蟲餵食,當其習慣人工投餵後慢慢替換成冷凍食品,也可以購買活的蛤蜊等貝類誘使其開口,基本不會開口飼料,適宜在大型水族館用浮游生物餵養。若要飼養多條或同屬混養宜同時入缸,有可能配對。

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10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3-27℃。

性情:溫和。

食物:鹵蟲,糠蝦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浮遊動物。

最大體長:17厘米。

分布範圍:印度洋的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爪哇、安達曼海。

生活水深:1-25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