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河流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河流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印度河流域

氣候類型: 亞熱帶氣候

氣候特點: 季風氣候

印度河流域介於北緯24°-37°,東經約66°-82°之間。東北倚喀喇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東南介印度塔爾沙漠,西北為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西南為俾路支高原,南臨阿拉伯灣。印度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但由於東北部高山山脈的影響,使氣候通常介於乾燥與半乾燥、熱帶與亞熱帶之間。一年分為四季。印度河灌溉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沿印度河兩岸狹小的地帶就已發展引洪灌溉。到公元五、六世紀發展到修建引水灌溉渠道。[1]

基本概況

除表列的一些大型水電站外,計劃在塔貝拉壩下游的印度河幹流上修建卡拉巴格水電站(裝機容量240~300萬kW),在上游建巴薩壩(壩高200m,裝機容量366萬kW);在傑納布河上擬建基希特爾Ⅰ級(30萬kW)和Ⅱ級水電站(39萬kW);在拉維河上擬建希布臘水電站(30萬kW);在巴克拉壩上游薩特萊傑河上擬建科爾多爾水電站(60萬kW)、卡查姆王托水電站(60萬kW),流域內已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約1500萬kW,擬建或研究中的裝機1500多萬kW,共計3000多萬kW。中國西藏境內的支流落差大,尚待研究開發。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亦稱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帕文明。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埃及文明同時代。比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面積更大分布更廣,但持續時間卻很短暫。公元前2600年達到鼎盛,人口可能超過500萬。在公元前1900年,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使印度河流域乾涸,人們開始選擇離開城市。在公元前1800年大部分城市都被遺棄,文明至此崩潰。從地理上看,印度河流域文明,分布在約1250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包括了整個現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阿富汗部分地區,直到1920年被發現才重見天日。

影響範圍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 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佐•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符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