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教石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印度教石窟埃洛拉的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編號為第13至29窟。其中主要的開鑿於公元7世紀至9世紀。

簡介

印度教中有許許多多的神,這裡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門,但最多的要數大神濕婆和毗濕奴的神像,第14窟稱羅婆那伽凱。第15窟稱德斯阿瓦特拉窟。第16窟凱拉薩神廟,石窟高達33米,長50米,建於公元8世紀晚期,是埃洛拉石窟中最重要的一處,人稱"羔拉什廟",代表印度岩鑿神廟的顛峰之作,堪稱世界建築藝術[1]史上的一處豐碑。凱拉薩是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一座神山,傳說是濕婆隱居的地方。這座雄偉奇妙的建築始違於8世紀,它不是鑿成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鑿成了一座廟宇,沒有加其他任何建築材料,前後耗時一百多年,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居埃洛拉群窟之首。凱拉薩神廟相傳是古印度拉什特拉庫塔國王克利希那一世為紀念戰爭勝利,命令須彌山敕建了這座祀奉濕婆的神廟,以七千多名勞力,前後共費時150年,整個工程以鏤空整塊山岩鑿成,修造過程中移走240萬噸岩石。

神廟的裝飾雕刻[2]鬼斧神工、壯麗豪華,代表作有《羅婆那搖撼凱拉薩山》、《闍陀優奮戰羅婆那》、《舞蹈的濕婆》等。蓋拉什廟分為三部分,大門、難提殿和主殿,其間又有天橋連接。大門人口兩側有巨大石像雄視四方,入門之後,便是難提殿。難提殿並不大,有8平方米大小,共分兩層,殿前是雄健的神牛石雕難提,這是濕婆神的胯下坐騎,兩側有方形旗杆迎風而立。難提殿之後便是主殿,主殿長50米、寬33米、高30米,氣勢恢弘,壯麗不凡。蓋垃什廟不但以雄偉著稱,而且整體勻稱的恰到好處,特別是那些呼之欲出的浮雕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千多年以前的傑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