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衛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衛宏
國籍 東漢
別名 字敬仲
知名於 著作家、 學者
知名作品



衛宏(wei hong),東漢著作家、學者。字敬仲。東海(今山東郯城西南)人。其主要活動時期大概在東漢光武帝時代(公元25-57年)。

人物生平

衛宏字敬仲,東海人。年輕時與河南鄭興都好古學。起先,九江謝曼卿擅長說《毛詩》,為《毛詩》作了訓詁。衛宏從謝曼卿學習,因作《毛詩序》,很合風雅的意思,於今還在社會上流行。後來從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書》,為《古文尚書》作《訓旨》。這時濟南徐巡拜衛宏為老師,後來跟杜林學習,也以儒學著名,由是古學大興。光武用為議郎。衛宏作《漢舊儀》四篇,記載西京雜事;又著賦、頌、誄七首,都傳於世。中興後,鄭眾、賈逵傳《毛詩》,後來馬融作《毛詩傳》,鄭玄作《毛詩箋》。《前書》載魯高堂生漢興傳《禮》十七篇。後來瑕丘蕭奮用授同郡人后蒼,后蒼授梁人戴德及德的哥哥的兒子戴聖、沛人慶普。於是戴德的叫《大戴禮》,戴聖的叫《小戴禮》,慶普的叫《慶氏禮》,三家都立博士。孔安國所獻《禮》古經五十六篇和《周官經》六篇,前世傳其書,沒有名家。中興以後,也有《大、小戴》博士,雖然相傳不絕,但是沒有著名於儒林的。建武中,曹充學慶氏學,傳給他兒子曹褒,著《漢禮》,事載在《慶癊傳》。

重要著述

它是先秦到漢這一歷史時期我國詩歌理論的總結。《毛詩序》有大、小之分。《詩大序》比較全面地論述了詩歌的性質、內容、表現方法和社會作用等。其中許多觀點,對我國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首先,它吸收了先秦時代"詩言志"的理論,指出"詩者,志之所之也",並進而指出"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而足之蹈之也",既闡明了詩歌的抒情特點及其與音樂舞蹈的相互關係,又指出了思想內容對形式的決定作用。其次,《詩大序》提出了詩歌的美刺原則,說明了詩歌與時代政治的密切關係。它認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作品,"治也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政治情況往往在詩歌的內容中反映出來。這對後來劉勰"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心雕龍·時序》)理論的形式,有着重要影響。再次,《詩大序》總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體制和表現手法,提出了"六義"說,這對古代詩歌的分類,特別是對理解古代詩歌的藝術方法,提供了線索,而且對後世詩歌的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的比、興二法,實質上是形象思維的方法,經後世一些優秀詩人,如陳子昂、李白、白居易等的實踐和發展,成為詩歌創作和批評的一條重要原則。還有,《詩大序》強調詩歌必須為統治階級的政治服務。它在說到詩歌的言情特點時,提倡"發乎情,止乎禮義";談到詩歌的政治作用時,又強調"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忠孝,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它的這種思想還集中突出地表現關於詩歌的社會作用的論述方面:"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這一理論在政治上表達了統治階級對詩歌的要求,在思想上則是孔子"思無邪",興、觀、群、怨,事父事君說的進一步發展。唐代韓愈"文以載道",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等理論主張,與此一脈相承。後世不少人以此作為詩歌創作和批評的原則,對詩歌的創作有着長遠影響。

學術傳承

衛宏老師是九江人謝曼卿,善《毛詩》,又為之《訓》。《後漢書》記載:東海衛敬仲,受學於曼卿。

謝曼卿,據《文獻通考》(馬端臨著):"後漢有九江謝曼卿,善《毛詩》,又為之訓。東海衛敬仲,受學於曼卿。先儒相承,謂之《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敬仲又加潤色。"《後漢·儒林傳》:"衛宏從謝曼卿受學,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至今傳於世。"

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劉毓慶著)載:"《毛詩訓》,謝曼卿撰,佚。"

評價

詩小序》簡稱《小序》,它是每首詩的題解。《小序》解詩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其精神和方法與春秋時代的"賦詩言志"和戰國時代的"著述引詩"是一致的,採用牽強附會的方法為孔子的"詩教"服務,所解詩意,時多歪曲,有的甚至是生拉硬扯,捕風捉影。儘管如此,《詩序》在《詩經》研究史上仍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我們今天研究《詩經》的重要資料,從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漢人對《詩經》的理解及其研究方法。《漢舊儀》所記甚雜,城市的布局,皇帝起居,皇后親蠶以及璽綬的等級差別等靡不記載。此書今有輯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