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洪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盧洪洲

來自 中華網 的圖片

盧洪洲,1966年生,安徽省淮北市人。內科學博士、留美博士後。現任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心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主任醫師[1]教授博士生導師[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1966年

出生地點----安徽省淮北市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蚌埠醫學院

個人經歷

2000年4月-2005年12月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黨支部書記;

2002年9月-2003年4月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助理(掛職);

2004年11月-2012年12月任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

業務擅長

發熱待查;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結核、肝炎、艾滋病、寄生蟲等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發表各類論文380餘篇,其中在SCI引用雜誌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AIDS》、《Plos one》、《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發表論著100餘篇;已主編專業參考書10部、副主編專著8部。已獲8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獲專利4項。

先後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2015年「最美援外醫生」、 2014年度「影響中國」科技人物[4];「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先後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個人、中國醫藥科技創新人物、團中央與全國學聯「中國大學生跨世紀發展獎勵基金」;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文明職工、「創新之星」;上海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並行政記大功一次、上海市科委「明治乳業科學獎」;美國肝病學會-亞太肝病學會獎、艾滋病國際倡導聯盟「精忠獎」。先後承擔: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傳染病重大專項、 「十二五」新藥創製台、「863」、「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五項);美國蓋茨基金、美國NIH項目(二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衛計委、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二項)、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及各級黨建課題等30餘項科研課題;負責中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艾滋病專業組與I期)的研究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

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與發病機制研究。

學術任職

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專家組專家、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艾滋病、流感、埃博拉出血熱、黃熱病、寨卡病毒病、感染病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成員;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結核學組組長、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臨床醫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臨床類別試題開發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傳染病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兼艾滋病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專業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衛生學分會臨床與預防學組委員;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委員;中國藥學會藥物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艾滋病臨床試驗聯盟召集人、國家抗艾滋病病毒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委員、長江三角洲艾滋病診治協作網召集人;上海市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預防醫學會衛生專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及艾滋病性病防治專業委員會理事兼副主任委員、上海市藥學會理事兼藥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醫學真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呼吸感染防治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健康管理研究會理事兼體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艾滋病診療中心主任、上海市艾滋病治療專家組組長、上海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流感、埃博拉、黃熱病、寨卡病毒病臨床專家組組長;上海市首批名醫演講團成員、上海市紅十字會理事、上海市應急專家庫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實驗室課題負責人;國際艾滋病學會會員、美國感染病與艾滋病學會會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艾滋病專業委員會理事等。

參加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溫州大學的教學工作。作為班主任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開設《新發傳染病》課程;在復旦大學開設《AIDS》、同濟大學開設《Infectious Diseases》全英文課程。承擔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省級艾滋病師資培訓班、兩項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擔任《AIDS中文版》、《公共衛生信息》雜誌主編;《Radiology ofInfectious Diseases》、《診斷學理論與實踐》、《中國真菌學雜誌》、《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副主編;《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Microbes and Infections》、《BioScience Trends》、《Infection International》、《中國抗感染與化療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中國艾滋病性病》、《內科學理論與實踐》、《臨床內科雜誌》、《中國抗生素雜誌》、《世界臨床藥物》、《新發傳染病》等十餘本雜誌的編委。《The 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Microbiology》、《Mycoses》等英文期刊審稿人。

盧洪洲

來自 鳳凰網 的圖片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腸道微生物易位參與HIV相關認知功能障礙發病的機制研究,中國上海地區伴或不伴免疫重建的HIV/TB 共感染者血液和組織中轉錄水平差異的研究(中美生物醫學合作試點項目),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對HIV感染者Th17/Treg平衡和疾病進展速度的影響,中國HIV-1分離株Vif基因突變及其與宿主APOBEC3G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艾滋病師資培訓班及兩項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項目成果

獲專利4項。先後承擔:國家「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傳染病重大專項、 「十二五」新藥創製平台、「863」、「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項)。

美國蓋茨基金、美國NIH項目(二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衛計委、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二項)、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等30餘項科研課題;負責中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艾滋病專業組與I期)的研究項目。

參加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溫州大學的教學工作。作為班主任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開設《新發傳染病》課程;在復旦大學開設《AIDS》、同濟大學開設《Infectious Diseases》全英文課程。承擔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省級艾滋病師資培訓班、兩項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團隊開展的《艾滋病及其相關疾病臨床路徑的建立與推廣應用》,為艾滋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規範化管理標準。該項目獲得了2016年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中國自2009年開始在全國試點並推廣臨床路徑管理,這一新型管理模式不僅能有效提高臨床疾病診治的規範性,還能有效低降低醫療成本,節約衛生資源。然而,由於HIV感染的診治具有複雜性,中國一直沒有建立和推行艾滋病診治的臨床路徑。為此,盧洪洲帶領項目組在自己前期總結並出版中國艾滋病診療常規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組積累的臨床診治經驗,建立了中國艾滋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臨床路徑。內容涵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機會性感染、HIV相關腫瘤、合併其他疾病、免疫重建炎性反應綜合徵、藥物相關不良反應、職業暴露、艾滋病恐懼症等多方面的臨床路徑。具體疾病或相關臨床狀況的臨床路徑包含了診斷標準、入經要求和標準、首日評估、後續診治措施及出版評估、隨訪要求等。

本項目建立的臨床路徑來自臨床實踐,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項目組編寫了中國首部《艾滋病及其相關疾病臨床路徑》一書,於2011年正式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2015年更新再版,內容更趨完善和成熟;更可貴的是,他們將書籍的版權無償贈送國家衛生計生委,提高了項目的社會價值。同時,他們還將其臨床路徑書籍的內容轉化為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在臨床中加以具體實施並不斷優化;制定的電子版信息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方便了不同級別醫院和醫務人員的使用。該臨床路徑通過學術會議、繼續教育等多種途徑進行推廣。其中部分路徑被國家衛生計生委選擇在全國進行推廣試用,先後在包括江蘇、河南、雲南、湖南等全國多個艾滋病診療機構進行應用。這些單位採用臨床路徑後,將艾滋病的臨床診治標準化,避免了診療的隨意性,起到了規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執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治療質量的作用。

從醫30年,一直奮戰在抗擊瘟疫的最前沿。先後參加SARS、甲流、H7N9、埃博拉等疫情的救治工作、並在援藏、援非、抗擊疫情一線竭盡全力,無私奉獻。

盧洪洲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當"寨卡"、"MERS"、"黃熱病"等多種輸入性傳染病局部暴發時,赴京撰寫"黃熱病"診療指南,參與"寨卡"、"MERS"診療指南的編寫;他憑藉豐富臨床經驗,發現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並擔任上海市救治專家組組長,深入應急病房指導臨床救治。

人才培養

已培養碩士5名、協助培養博士4名、博士後1名,目前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14名

主要著作

《中國真菌學雜誌》副主編

《世界感染雜誌》副總編輯

擔任《中華傳染病雜誌》、《臨床內科雜誌》、《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診斷學理論與實踐》、《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微生物與感染》、《中華全科醫學雜誌》、《實用全科醫學雜誌》、《世界臨床藥物》等十餘本雜誌編委

兼任《The 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ycoses》英文期刊審稿人

獲得榮譽

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7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先後榮獲團中央與全國學聯「中國大學生跨世紀發展獎勵基金

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上海市醫學科技成果三等獎

上海市衛生局臨床醫療成果三等獎

江蘇省科技成果三等獎各1項

2005年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第十屆「銀蛇獎

上海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並行政記大功一次

2006年獲上海市科委「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獎

2007年獲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資助

中心感染科也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2008年3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第18屆亞太肝病學會」上榮獲「美國肝病學會-亞太肝病學會獎」;

2008年6月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視頻

盧洪洲教授談不明原因發熱 2015年8月20日發布

盧洪洲:注射新冠疫苗後保護期可以有多久? 2021年3月25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