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家大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盧家大屋(葡萄牙語:Casa de Lou Kau),位於澳門大堂巷七號,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落成,是澳門二十世紀初商人盧華紹(盧九)住宅(其私家花園盧廉若公園為澳門名勝之一),現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1];現由文化局管理修復,部分已對外開放。

歷史淵源

富甲一方的盧華紹[2]來自廣東新會,發跡於澳門。他為澳門留下了仿照廣州西關大宅建造的盧家大屋,以及富有蘇州園林景色的盧廉若公園,都是澳門現存的著名景點。

盧家大屋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該建築為三開間三進上下兩層的格局,內部融合中西方裝飾材料和手法,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滿州窗,又有南歐特色的青花瓷磚、鑄鐵欄杆,兩種特色裝飾共冶一爐,饒有趣味。

澳門中樂團曾於這間精細玲瓏的傳統中式大宅舉辦多場小型音樂會,藉以推廣中國傳統民樂,深受市民和遊客的歡迎。近來更邀請來自中國各省市的民間工藝師,以不同特色的藝術品反映當地民俗民風,體現當地的藝術智慧。   

建築特色

有兩個取光的內庭,依風水原理,主入口有阻擋煞氣的屏風。主立面入口部分內凹,為中式典型形式;而窗的設計,受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

盧家大屋高兩層,以厚青磚建造;布局仿廣州西關大屋,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溫婉纖細建築風格的典型。大屋分為三開間三進上下兩層的格局,三進即分有門廳、茶廳(轎聽)及正廳,以屏風相隔,屋內布置着多個天井,便於通風和採光。內部融合中西方裝飾材料和手法,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蚝殼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滿州窗、鑄鐵欄杆,兩種特色裝飾共冶一爐,饒有趣味。正立面窗戶全為葡式百葉窗,其中以上方左右兩扇最為精美。窗扇以金屬包角,百葉窗上加半圓形彩色玻璃窗,玻璃窗上是灰塑裝飾。大宅反映了澳門特有的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民居特點。根據文物保護法例83/92/M,1992年被澳門政府評為「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成為受保護建築。

後盧氏家族沒落,業權輾轉到外人手上。大屋被分租出去,曾有大批難民湧入進住,最高峰時期曾有二十多戶住客,且在八十年代前缺乏維修;亦因此大屋很多部分被拆掉改建,大屋最裡面的部分早已被清拆掉;澳門文化局於2002年7月才為此進行復修工作,並於2005年中對外局部開放。

視頻

盧家大屋 相關視頻

澳門世遺:盧家大屋顯晚清溫婉建築風
澳門盧家大屋

參考文獻

  1. 澳門歷史城區遊玩盧家大屋攻略,途牛旅遊網,2020-6-1
  2. 盧華紹,G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