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場鎮隸屬德宏州盈江縣,國土面積345.9平方千米,地處盈江縣西北部,位於東經97°42′55″—97°54′12″,北緯24°50′59″—25°5′32″之間,東與本縣勐弄鄉為鄰,北與蘇典鄉連接,西、南與緬甸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1.66公里,是盈江縣主要的口岸通道之一,有通往緬甸大小通道18條,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2公里。[1]

中文名稱: 卡場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

下轄地區: 5個村委會

電話區號: 0692

郵政區碼: 679316

地理位置: 盈江縣西北部

面 積: 345.9平方千米

人 口: 10415人(2017)

機 場: 德宏芒市機場

車牌代碼: 雲N

概況

卡場鎮位於盈江縣西北部,東經97°43′-97°54′、北緯24°51′-25°6′。東與勐弄鄉接壤,北與蘇典鄉為鄰,西、南與緬甸山水相依。東西最大橫距15.2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5.8千米,面積345.9平方千米,人口10415人(2017)。轄吾帕、卡場、五排、草壩寨、黑河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吾帕,距縣城52千米。

最高海拔2624.7米,最低海拔480米。為邊境口岸。國境線長41.66千米,距緬北密支那86千米。

沿革

1951年至1958年屬蓮山縣,1958年10月後歸盈江縣。1974年從勐弄劃出建卡場公社,區鄉改革後稱卡場鄉。2001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284.12平方千米。人口0.6萬,其中景頗族傈僳族占總人口的82.75%,轄卡場、吾帕、五排、草壩寨、黑河5個行政村。

地理

卡場鎮隸屬德宏州盈江縣,國土面積345.9平方千米,地處盈江縣西北部,位於東經97°42′55″—97°54′12″,北緯24°50′59″—25°5′32″之間,東與本縣勐弄鄉為鄰,北與蘇典鄉連接,西、南與緬甸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1.66公里,是盈江縣主要的口岸通道之一,有通往緬甸大小通道18條,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2公里。屬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受印度洋西南季風控制,形成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乾濕季風分明的氣候特點,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2500mm,年平均氣溫17—18℃,全年無霜期300天,由於地理環境差異大形成立體氣候,既有高山冷涼山區,也有全年無霜的乾熱河谷壩區。卡場鎮處於伊洛瓦底江流域內,屬國際界河大巴水系,主要河流有勐弄河、勐典河、勐嘎河、石竹河自東向西流經全鎮後進入緬甸,流域內水資源豐富,現今已建成或在建的水電站有10座。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步降低,地貌結構為中、低山與小谷盆地交錯相間,山峰相連,河流橫貫山谷之間;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6%,壩區面積占14%,全鎮最高海拔2624.7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對高差2144.7米,鎮政府所在地海拔1250米.森林覆蓋面積28.83萬畝,覆蓋率達55.4%;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壤、褐壤、黃壤等,土壤PH值在4.5—7.0之間,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草果、茶葉、西南樺杉木等多種作物。

全鎮轄5個村委會,33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10415人(2017),居住着景頗、傈僳、漢等主要民族,全鎮土地總面積345.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1355.50畝,人均1.52畝,園地3142畝,林地408543.90畝,天然牧草地27.5畝,居民及工礦用地5545畝,交通用地18450.30畝,水域15004畝,未利用地58716.80畝;全鎮耕地面積中,有水田5774.50畝,人均0.77畝,占耕地面積的50.85%;旱地5581畝,人均0.74畝,占耕地面積的49.15%。多年來,全鎮糧食種植主要以大、小春兩季農作物為主,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旱稻、玉米、洋芋、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草果、茶葉及西南樺、杉木等經濟林木為主。

人口衛生

全鎮現有10415人(2017)。全鎮參合人數7497,參合率為100%,享受低保1368人,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8人,有村級衛生室5所,鄉村醫生5人,有公廁21個,垃圾處理場1個。

農村經濟

卡場鎮糧食種植主要以大小春兩季農作物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草果、茶葉、西楠樺及杉木等經濟林木為主;養殖主要以豬、黃牛、山羊為主。

2008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391.00萬元,比2007年增長29.16%;農民純收入為1278元,比2007年增長195元。糧食總產量為191.00萬公斤,比上年增長20.89%;大牲畜出欄數為842頭,比2007年減少40頭。黃牛出欄數為685頭,比2007年減少88頭。

資源環境

土地寬廣,熱帶、亞熱帶地區占有量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為2500毫米,年平均溫度15—16℃。光照條件好,雨量充沛,是發展各種優質用材林和經濟作物及熱區水果、南藥的理想地區。卡場屬垂直立體氣候,寒、溫、熱三種氣候類型並存,適宜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生長。現今,以杉木為主的優質用材種植遍布全鄉,草果已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

卡場鄉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有勐典、勐嘎兩大河流,短程落差大,有多處建電站的天然條件。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大,民俗風情,自然景觀多,氣勢蓬勃的拱勞瀑布,雄偉壯觀的麥東岩以及石龍、石鼓都是很好的旅遊景點。由於受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各種林、竹生長能力強,速生快,有國家珍稀植物紅雲香、扎桑、黑心木蓬等,野生山竹成林,一望無邊,有待於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硅礦石含量高達98%,白石頭岩儲量多達幾億噸,綠珠石、雲母、水晶石、玻璃石、瑪瑙石待於開發。

人文地理

卡場鎮位於盈江縣境西北部。屬盈江縣。東部與勐弄鄉相連,西南和西北與緬甸交界;北部與蘇典鄉相望。東西最大橫距17.1公里,南北最大縱長33.3公里,駐地海拔1200米。景頗語,卡:是水,場是:鑽;意為河水鑽山之意。以所屬自然村卡場得名。解放前屬盞達土司地,1951年蓮山縣勐典鄉;1956年組建卡場文化站;1961年屬勐弄區;1974年由勐弄分出建卡場公社;1984年建卡場區;1988年撤區建卡場鄉。主要河流有勐典河及其支流勐弄河、奔龍河、外朗卡河、吳古河,屬伊洛瓦底江水系常年河。還有中緬界河、石竹河。有石龍、供勞瀑布、邁東岩三個壯觀景點。

主要居住着景頗族、傈僳族、漢族三種民族。居民大部分居住在山上和半山腰緩坡地帶。每年一度的「目腦縱歌」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元宵節),場面宏大,萬人齊舞,景頗漢子揮起了長刀,景頗姑娘甩起了銀袍,吸引了國內外來賓,鄉風純樸、人民熱情,體現了原生態景頗文化。

教育

全鎮有一所中學,校舍面積2208平方米,教職員工18人,在校學生272人;建有5所完小、19所小學,共有教師60人,在校學生1080人,有兩所幼兒園。

全鎮建有8個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