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博鰲隸屬于海南省瓊海市,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0°35'34",北緯19°9'55"。位於瓊海市東部海濱,萬泉河入海口。東臨南海、南與萬寧市交界,西與瓊海市朝陽鄉、上甬鄉相鄰,北與潭門鎮接壤。距離瓊海市嘉積鎮17千米、海口市105千米、三亞市180千米。
博鰲是海南著名的「十大文化名鎮」之一,是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性會址所在地。2002年3月,博鰲鎮面積為86.75平方千米,轄17個行政村。2015年,總人口2.9萬人,全鎮總產值增長8%,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1%。鎮政府財政收入436萬餘元。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博鰲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
中文名稱: 博鰲
外文名稱: Boao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海南省瓊海市
下轄地區: 朝陽墟
政府駐地: 博鰲鎮海濱街26號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區碼: 571434
地理位置: 瓊海市東部海濱,萬泉河入海口
面 積: 86.75平方千米(2002年)
人 口: 2.9萬人(2015年)
方 言: 海南話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及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博鰲亞洲論壇會址
機 場: 博鰲機場
火車站博鰲站: 車牌代碼 瓊C
目錄
建置沿革
名稱由來
「博鰲」的含義是魚類豐(多)碩(大),用通俗語言表述就是「魚多魚肥」的意思。博鰲最早是作為一個「浦」的名稱,博鰲浦即魚類豐碩之浦。疍家人最基本的社會意識和願望,正是盼望有一個「魚多魚肥」的良好的疍民生存環境。
歷史沿革
早在宋代,博鰲就有疍家人居住和繁衍生息。宋天聖元年(1023年),疍家人集資在博鰲建起三江廟,此時在此居住的疍家人已有一定數量和規模。博鰲鎮因濱博鰲港而得名。明初稱博鰲浦鄉,明末改稱博鰲鄉,居者為疍民。
清襲明制,沿稱至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
民國十九年(1930年),撤銷博鰲鄉,劃歸樂會縣首善鎮(民國三十六年改稱附城鎮)管轄。
1950年7月,博鰲屬樂會縣二區(樂城)管轄。1955年6月,設立博鰲鄉,屬樂城區管轄。1958年10月,撤銷博鰲鄉,劃歸朝陽公社管轄。
1958年12月1日,樂會、瓊東縣合併為瓊海縣。1961年3月,從朝陽公社分出設立博鰲公社。
1983年9月,改稱博鰲區,下轄博鰲、東海、東嶼、田埇、珠聯、朝烈等6個鄉。1987年,博鰲區改為博鰲鎮,下轄6個鄉改為6個行政村。
2003年,撤銷九曲江鄉的北山、北岸、沙美、培蘭等4個行政村與朝陽鄉、博鰲鎮合併,設立博鰲鎮,鎮政府駐地在原博鰲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博鰲鎮位於瓊海市的東部,萬泉河與南海交匯處,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0°35'34",北緯19°9'55"。2015年,博鰲鎮總面積86.75平方千米,其中開發區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博鰲亞洲論壇會址占地面積約1.8平方千米。東臨南海、南與萬寧市交界,西與瓊海市朝陽、上甬兩鄉相鄰,北與潭門鎮接壤。距瓊海縣城加積鎮約18千米,距省會海口市約134千米,距三亞約217千米。
土壤特徵
博鰲海灘表層沉積物主要類型也為砂,同時兼有泥質砂、礫質砂、砂質礫等。
氣候特徵
博鰲鎮屬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明顯,旱季和雨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24.1攝氏度,最熱的7月與最冷的1月溫差僅為10度,平均濕度為80%-85%,年平均日照時數2155h,年降雨量為1800-2200毫米。歷年平均風速在2.1—4m/s,主導風向冬春為北風,夏秋為偏南風。由于海風的作用,這裡是海南夏季最涼爽的地方。
水文特徵
地形地貌
博鰲山嶺起伏、植被茂盛,聚江、河、湖、海、山、嶺、泉、島嶼八大地理地貌為一體。
交通運輸
環島東線高速公路穿越博鰲,2011年開通的東線城際快速鐵路,使博鰲距海口和三亞的行程縮短為30分鐘和45分鐘。博鰲機場的建設已經得到國家民航總局的同意,於2015年3月19日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3月中下旬投入試運行,瓊海已規劃建設博鰲臨空經濟區,加快市政配套設施建設,集聚人口、遊客和旅遊經濟,作為支撐瓊海建設海南東部中心城市的重要支點。
已建成的中遠路、文山路、玉帶路、龍南路和規劃中的環湖西路、萬龍路、朝中路、加金路組成了區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將特別規劃區的各大功能區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城市榮譽
- 2017年11月,博鰲鎮獲得2017第二屆博鰲國際旅遊傳播論壇2017年度文旅小鎮。
- 2018年4月12日,博鰲鎮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 2019年10月,博鰲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視頻
記者體驗博鰲小鎮生活:有藍天有椰樹 氣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