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通土特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現代化港口城市。全市轄3個區、1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總面積854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1.8萬人,城鎮人口498.4萬人,城鎮化率67.1%。

地理位置

  1. 南通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蘇東南部,東抵黃海、南瀕長江,是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 ,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千米,「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
  2. 南通地處北緯31°41'-32°43'、東經120°12'-121°55'之間,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溫和宜人。

歷史

南通,因漲沙沖積成洲,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稱通州,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辛亥革命後改通州為南通縣,(建國後歷經數次行政區劃調整)南通縣域全境置南通市(簡稱南通),南通是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資源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深水泊位的岸線30多公里;擁有海岸線210公里,其中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線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帶面積1.3萬平方公里,沿海灘涂21萬公頃,是我國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礦、石油、天然氣、煤、大理石等。全市耕地總面積700萬畝,土壤肥沃,適種範圍廣,盛產水稻、蠶繭、棉花、油料等作物。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文蛤、紫菜、河鰻、沙蠶、對蝦的出口創匯基地。呂四漁場是全國四大漁場、世界九大漁場之一。

榮譽

南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南通是「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的發源地,是中國、江蘇省重大精神文明先進典型最多的地區之一,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並先後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寬帶中國示範城市。[1]

南通脆餅

脆餅,是南通著名特產,以麵粉、糖、油為主要原料,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別致、層次分明、香酥鬆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之佳品。

品種

傳統的脆餅主要分為南通脆餅、丁堰脆餅和西亭脆餅三個流派。其中,西亭脆餅以脆著稱,丁堰脆餅和南通脆餅則以酥聞名。三者在製作工藝和產品形態上又各有千秋。南通脆餅在製作時,經過配料、和皮、制餡、包餡、壓皮、成型、烘烤等十數道程序,其成品成型飽滿,餅面弧度明顯,口感酥鬆香甜,是南通人逢年過節必備的茶食糕點之一。 [2]

吃法

南通脆餅有兩種吃法:干吃和用開水泡了吃。干吃則鬆脆香酥,因面上沾有芝麻,所以越嚼越香;用開水泡了吃,則鮮甜適口,特別適合老年人的胃口。

讚譽

當地群眾中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南通脆餅十八層,層層分明能照人,上風吃來下風聞,香甜酥脆愛煞人。」這大概是對這個傳統食品最簡煉概括的寫照和褒獎吧!

南通脆餅的用料

皮子

麵粉(普通,低筋粉都可以150克)、糖20克、油(色拉油)25克、 酵母2克、泡打粉1克、溫水70克。

內酥

豬油50克、糖40克、低筋粉110克。

南通脆餅的做法

皮子

把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團,醒20分鐘;

內酥

  1. 把所有材料揉成團;
  2. 皮子每個13克,內酥每個9克。一共20個包好;擀長疊起來豎過來再擀長;
  3. 疊起來,兩頭壓一下,在輕微的擀一下,刷水粘上芝麻;
  4. 烤箱上下火各180度,大約十分鐘左右,表面微黃,迅速上下火調到60度,時間1個小時;
  5. 成品內外酥脆,層次分明。[3]

金錢蘿蔔餅

金錢蘿蔔餅是江蘇南通著名的地方小吃。以油水麵包油酥再包蘿蔔絲和豬板油餡,用平底鍋隔層烘烤而成。成品形如金錢,色澤和諧悅目,酥層呈螺絲狀,紋路清晰,皮酥鬆微脆,餡肥美鮮香。

起源

創製於清朝末年,七十年代南通點心師又根據《隨園食單》加以改進,使成品色澤和諧悅目,形如金錢、紋路清晰,皮子酥鬆,餡心腴美鮮香。「南通金錢蘿蔔餅」已經載入《中國小吃》、《中國大百科全書》。

製作方法

原料

(制120個)上白麵粉1500克、蔥花200克、味精10克、蝦米100克、白糖25克、楊花蘿蔔3000克、豬匠油1000克、紹酒50克、精鹽17.5克、熟豬油500克。

製作

  1. 將蘿蔔洗淨刨成細絲,加精鹽(2.5克)拌和醃漬半小時,擠去汁,鬆開待用;豬板油去膜,片成薄片,撒上精鹽(15克)醃漬1天,切成細粒;蝦米用紹酒浸泡1小時,發軟後剁成細末;將豬板油粒、蝦米末、蔥花、白糖、味精拌和成油餡;
  2. 取麵粉(600克)放入熟豬油(300克)拌勻,搓揉成油酥。另取麵粉(900克)放入熟豬油(200克)及溫水(30℃)350克,拌和均勻,攄揉至光滑綿軟,成油水面;將油酥、油水面分別搓條,各摘成15個劑子。
  3. 先將油水面劑逐個撳扁成圓形皮子,包入油酥劑,製成油酥面坯。輕輕撳扁,擀成0.3厘米,厚33厘米長的薄皮,由兩頭向中間摺疊成3層,再擀成27厘米寬、33厘米長的長方形皮,順長由外向身邊緊捲成圓棒形(卷緊,才能使紋路均勻、細緻、不脫殼,不亂酥),切成大小相同的8段,逐個豎起撳扁,擀成直徑6厘米的圓皮(螺絲頂要擀在中心),放入油餡,蘿蔔絲,包攏封口,收口向下,撳扁成金錢狀,成餅坯。
  4. 取平鍋,鍋底鋪一層元書紙或表芯紙,(元書紙用前先放火上燎去毛),將餅坯正面朝下,排到鍋中紙上,加蓋,放入大圓底鍋內,置火上,小火烘烤40分鐘,適當翻面,餅成淡黃色即成。

特色

色澤和諧悅目,成品形如金錢,酥層呈螺絲,紋路清晰,皮子酥鬆微脆,餡心肥美鮮香。[4]

草爐燒餅

草爐燒餅之所以得名,在於它是用稻草和麥秸稈做鍋塘里的燃料,使燒餅有一股秸稈的清香。 草爐燒餅味美價廉,響名於揚州,被人們形容為「金頂銅底玉鑲邊,鬆脆綿軟味甘甜」。過去主要在揚州地區流行,是人們日常充飢的美食,後傳至揚州周邊及南京、上海等地區。沈括在《夢溪筆談》對這種手藝就有了記載:「爐丈八十,人入爐中,左右貼之,味香全美,乃人間上品。」

草爐燒餅的做法

原料配方

(制250隻)上白麵粉11.75公斤,酵種1.125公斤,油渣500克,去皮芝麻425克,飴糖250克,燒餅末350克,食鹼175克,精鹽250克,香蔥7.5公斤,菜籽油1.25公斤,豬網油1.15公斤。

製作方法

  1. 取麵粉(9公斤)放缸內,用85℃熱水(春秋季用75℃熱水,夏季用70℃熱水)4.7公斤拌成面絮出缸。放在大圓匾中揉拌成卵石狀,把酵種撕碎放入,用雙手握拳不斷搋揉至軟韌、發光,無疙瘩為止。蓋上棉被(夏季用單布)保溫,靜置發酵約4小時;
  2. 取麵粉(2.75公斤),用菜籽油拌和成油酥面。將香蔥擇淨,洗後吹乾,切成細末,將油渣、豬網油切碎,一起在砧板上剁碎拌勻,盛入盆中,加精鹽和燒餅末攪勻成餡;
  3. 在案板上撒些麵粉,放上發麵團,將用沸水溶化的鹼液分次對入,搓揉至麵團光滑不粘手,然後搓成長條,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劑250,將油酥分成相同份數;
  4. 逐個將面劑拍扁,在邊上摘1小塊麵皮包上油酥,放在面劑中心,用手壓成直徑約8厘米的片,挑入餡心後包攏捏緊,用麵杖擀成直徑約10厘米的圓餅。用250克溫水稀釋飴糖,然後刷在燒餅表面,撒上芝麻;
  5. 用柴草5公斤燒熱爐坑,把燒盡的草灰分撥爐膛兩側,再用柴草5公斤分數次放入爐內燃燒,用叉鏟在燃燒的草上壓一下,將爐膛兩側冷灰覆蓋上面,隨即用水刷把爐壁刷洗乾淨,自爐膛兩側下部向上貼餅,最後貼至爐頂;
  6. 貼滿後,將覆蓋的冷灰撥向兩側,將未燃盡的柴草翻身,挑在叉鏟上,手舉叉鏟進行烘烤,直至餅坯呈蟹殼黃色,起鼓出爐,用小掃帚掃去燒餅上的浮灰。

產品特點

干松,爽口,香脆,邊白面紅。[5]

視頻

2018南通城市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