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作品名稱:《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此詞通過描寫新娘子的舉止神態,表現一對青年夫婦的新婚生活。上片寫新娘上妝,為了博得夫婿的歡心,她細心打扮自己,還故意問眉毛畫得是否合時;下片寫新娘刺繡的情形,細膩地刻畫了她對夫婿的依戀之情和撒嬌之態。全詞採用民間小詞習見的口語和白描手法,塑造出女主人公活潑輕靈地形象,反映了夫妻情意之深厚。

原文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1]

鳳髻金泥帶,

龍紋玉掌梳。

走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

描花試手初。

等閒妨了繡功夫,

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南歌子·鳳髻金泥帶》|《全宋詞》}}

譯文

手持巴掌大小的龍形玉梳,用鳳釵及金絲帶把頭髮梳飾成髻。妻子走到窗下依偎在丈夫的懷裡,問道「眉色深淺合不合適宜?」

她的縴手擺弄着筆管,長時間依偎在丈夫身邊,試着描畫刺繡的花樣,卻不知不覺耽擱了刺繡,笑着問丈夫:「鴛鴦二字怎麼寫?」[2]

賞析

此詞為新嫁娘代言,當作於歐陽修早年。陳廷焯《詞壇叢話》云:「歐陽公詞,飛卿之流亞也。其香艷之作,大率皆年少時筆墨,亦非近、後人偽作也。但家數近小,未盡脫五代風味。」

這首詞以雅俗相間的語言、富有動態性和形象性描寫,凸現出一個溫柔華俏、嬌憨活潑、純潔可愛的新婚少婦形象,表現了她的音容笑貌、心理活動,以及她與愛侶之間的一往情深。

上闋寫新娘子精心梳妝的情形。起首二句,詞人寫其髮飾之美,妙用名詞,對仗精巧。次三句通過對女子連續性動作、神態和語言的簡潔描述,表現新娘子嬌羞 、愛美的情態 、心理以及她與郎君的兩情依依、親密無間。

下闋寫這位新嫁娘在寫字繡花,雖系寫實,然卻富於情味。過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極工,非常準確地表現了她與丈夫形影不離的親密關係。接下來一句中的「初」字與前句中的「久」字相對,表新嫁娘在郎君懷裡撒嬌時間之長。

結尾三句,寫新娘耽於閨房之戲,與夫君親熱笑鬧、相互依偎太久,以至於耽誤了針線活 ,只好停下繡針 ,拿起彩筆,問丈夫「鴛鴦」二字怎樣寫。此三句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新娘子的嬌憨及夫妻情篤的情景。笑問「鴛鴦」兩字,流露出新娘與郎君永遠相愛、情同鴛鴦的美好願望。

這首詞在內容上重點描寫新娘子在新郎面前的嬌憨狀態,在表現技巧上採用民間小詞習見的白描和口語,活潑輕靈地塑造人物形象,讀來令人耳目一新。[3]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視頻

0402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