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昌三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昌三江鎮是江西省為數不多的千年古鎮,南昌縣經濟排名第三,也是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已被列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鎮。位於南昌縣東南,東靠黃馬鄉,西臨豐城市段潭鄉,南為豐城袁渡鄉,北至廣福鎮,因為撫河支流的箭江、隱溪、彭溪三條河的交匯口,所以歷史上又稱三江口。全鎮29.2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96個自然村,2個居委會(轄三江、烏龍街等2個居委會,三江汗塘(橋頭萬家)、松林、山下、東莊、竹山、源溪、崗坊、徐羅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三江口)。[1]

[]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三江鎮

  三江鎮,位於回龍山麓之南,地勢平坦、寬闊,恩陽、茶壩之水與巴河水交匯於此。轄區內建有四川省AA級三江水鄉旅遊區,川東北最大的碼頭三江碼頭,巴中市最大的水電站三江電站。據史載,早在雍、乾之世,內外客商在此休養生息,繁榮市場。三水上下商、貨運之舟楫多皆停泊於此。成為巴州通往營山、南部等鄰縣之古驛道。物換星移,幾經滄桑,數代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後,農、工、商飛躍發展,20世紀80年代「高峽出平湖」,三江電站落成;2000年來,改革開放日新月異,三江撤鄉建鎮,場鎮樓房櫛比,店鋪林立,街面闊整,公路通暢,水路通航達千里,躍身為巴中市蠶桑、蔬菜、水產之冠,旅遊之勝地矣。節假日、逢場天,千帆齊揚,百舸爭流,馬達轟鳴,歌聲嘹亮。日則天馬行空,回龍起舞,木魚聲聲驚臥虎;夜則雙寨燈火,明月輝映,回星淡出,漁火點點綴三江,黨委、政府民主治鎮,惠農政策普濟全民,大興商貿,跳龍門,爭上游,樂中興鎮。嘆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

  三江鎮位於巴州區東部,距巴中城區24公里,是旅遊觀光生態優美城鎮,境內群峰林立,崗巒重迭,河川交錯,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水資源豐富,鎮因水活,水隨鎮山轉,水上交通便捷,極富人文特色和文化薰陶的旅遊資源。

  全鎮轄12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00人),鎮域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7公頃。2005年三江鎮全年實現GDP83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11元。 投資環境 近年來,三江鎮本着「小城鎮,大戰略」的思路,按照新的定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精心編制三江發展規劃,加大了三江小城鎮軟硬件建設。現已擁有自來水廠,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站,已實現光纜傳輸,程控交換,國際國內直撥,裝機近1000門,實現了村通工程,共計投資330萬元改造了6.8公里獨三公路,投資100萬元建成了三江車站,投資120萬元建成了三江政府辦公大樓,投資200萬元建成了綜合貿易市場。境內設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校1所,村小學校10所,幼兒園1所,國土、城建、民政、信用社、保險等行政、事業單位機構18個,建立了招商引資優質服務體系,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設置了三江鎮小城鎮管理辦公室。對集鎮街道、路面實施了砼化改造和環衛、綠化、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設,進一步了道路、供水、排污、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光纖等設施;增強了城鎮服務功能,初步建立和探索了鎮、村、社區服務體系,全力維護三江城鎮衛生、市場、治安秩序,優化城鎮環境,促進城鎮化進程,積極營造舒適、安全、文明、美觀的旅遊休閒、投資發展的新環境。

廣東新會區三江鎮

  三江鎮位於新會區南部。東南與睦洲。古井鎮相鄰,西南瀕臨銀洲湖與雙水、會城鎮一水之隔,北接江門市郊。亘江鎮水陸交通暢順,有江門河道、虎坑河道貫通全境。有金門、三牙兩條二級公路貫通全境。鎮內有新良、深呂、良九、聯合水泥公路連接各管理區。水電供應充足,新會區22萬伏變電站和新城區盔源自來水廠設在三江鎮境內,郵電通訊快捷,1993年建成裝機容量2500門程控電話電訊網絡的郵電大樓。

  三江鎮農業生產水稻、塘魚,兼種柑、桔、橙、甘蔗荔枝、蔬菜等經濟作物,盛產糧、魚、糖、果,是新會魚米之鄉,全鎮旅外華僑港澳台胞1.6萬人,是新會著名僑鄉。

  三江鎮發揮人緣地緣的優勢,以優越的地理環境,吸引內外商來投資辦廠。近期引進企業有啟祥紙業有限公司、嘉利油脂有限公司、銀匯木業有限公司、弘泰五金製品廠等10多家企業,引進外資2億多元。三江鋇是新會區郊鎮,目前已按城鎮面積10.5平方公里,城鎮總人口2萬人的規劃開發建設。到2010年,在銀洲湖畔將崛起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集工、貿、商、住於一體的新城鎮。

貴州屏錦縣三江鎮

  三江鎮位於貴州省錦屏縣東北部,全鎮總面積134平方公里,東連湖南靖州縣,南接本縣大同鄉、偶里鄉,西鄰本縣平略鎮、平秋鎮,北抵本縣茅坪鎮和天柱縣,為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體中心。轄20個行政村4個社區,120個村民小組,75個自然寨,總人口3萬人,2003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586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224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912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餘元。

  三江鎮地處雲貴 高原東緣西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境內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小江、亮江、境內氣候特點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289.3毫米。

  三江鎮原名城關鎮,一九八四年五月更名為三江鎮。一九九二年二月撤銷原三江區所轄的平金鄉、卦治鄉、小江鄉、茅坪鎮。

  1、境內主要資源有土地、森林、水能、建材、旅遊、勞動力等。

  2、境內主要糧食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瓜果等;主要畜牧漁業為豬、牛、雞、魚、山羊,其中清水江的中華鱘、鰱魚、娃娃魚久負盛名。

  3、鎮內主要企業有木竹集團工藝公司、輪窖磚廠石材廠軋鋼廠冶煉廠液化氣站、紅木家具廠。

  4、鎮內經濟較發達的村有排洞村、平金村、潘寨村,主要經濟項目為建材,運輸、服務、養殖及優質果品生產等。

  5、鎮內主要公路有省道三星線、錦榕線、境內總長為65公里,水上交通上經平略、河口達劍河縣,下經茅坪鎮過天柱縣入湖南省可直達洞庭湖。鎮內主要貿易市場有農貿市場、商貿市場、紡織品市場、江濱市場,主要貿易品有豬、牛、雞、魚、土特產、百貨,年成交額約2980萬元,籌建的有藥材市場,水果市場。

  6、鎮內主要名勝古蹟及建設於乾隆34年的省級文物飛山閣,縣級文物卦治木業碑等。

  7、三江鎮為「科技創先」試點鎮,是「六好鄉鎮黨委」和黔東南州首批25閣經濟強鎮建設之一。

  8、鎮內經濟開發為排洞、經平、銀洞、潘寨開發新區,主要開發項目為旅遊、房地產、工業區等。

江西南昌縣三江鎮

  三江鎮是江西省為數不多的千年古鎮,也是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已被列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鎮。位於南昌縣東南,東靠黃馬鄉,西臨豐城市段潭鄉,南為豐城袁渡鄉,北至廣福鎮,因為撫河支流的箭江、隱溪、彭溪三條河的交匯口,所以歷史上又稱三江口。全鎮29.2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96個自然村,2個居委會(轄三江、烏龍街等2個居委會,三江、汗塘、松林、山下、東莊、竹山、源溪、崗坊、徐羅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三江口)。鎮域總人口29984人,城鎮聚居人口9688人,其中駐鎮學生2900人,非農業人口 7816人,駐鎮經商務工人員3100人,城鎮化水平30.1%。2005年全鎮GDP77136萬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5.19%∶54.94%∶29.85%,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農業以糧食、蔬菜、荸薺為主,副業以家畜、家禽飼養和水產養殖為主,工業以食品加工、醫療器械為主,第三產業以商貿、農副產品集散為主。

  三江鎮屬贛撫平原地區,侵蝕堆積平原地形,地勢南高北低,京九鐵路南北穿越,撫河總乾渠,青豐山河四周環繞鎮域。三江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灌溉便利,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於農作物生產。耕地面積2萬餘畝,其中蔬菜面積1萬餘畝,蔬菜品種80多個。三江鎮集貿市場規模居全省鄉鎮級之首,年集散蔬菜50萬噸,年交易額將近5億元,已形成南昌、豐城、臨川、進賢等農副產品集散地。

  三江鎮位於南昌縣的東南部,距南昌縣城35公里,廣三公路接105國道13.1公里,梁三公路接梁家渡大橋320國道12.4公里,京九鐵路在鎮區設有四等站,交通便利。三江人才輩出,志士名人,蜚聲四海。共和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萬紹芬、世界著名橋樑專家蔡方蔭就是三江優秀兒女的傑出代表。

  隨着城鎮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人心,如今的三江面貌一新、發展迅速,新城區已漸成規模,將為三江帶來人氣、積聚財氣,後萬、新下、楞上、南街蔡家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效果明顯,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四川崇州縣三江鎮

  位於市東南隅,地處新津、大邑、崇州三縣(市)交界處。2000年底,全鎮面積2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552人。轄沿河、永同、蒙渡、雙池、舒橋、雷灣、勝利、古泉、方碾、江口牂牁富國西江何店綠合、永興、雙水等17個村,紅旗、橋東、崇奉、東風等4個居民委員會。三江鎮場鎮已建規模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0餘人。鎮人民政府設於三江鎮共和下街,距市區16千米。

  因黑石河、羊馬河、青羊河匯流鎮境故名「三江」。1985年,三江鄉併入三江鎮。2004年,將原聽江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三江鎮;三江鎮人民政府駐崇新場。

廣東連南縣三江鎮

  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於2004年6月依據行政區域優化設置原則,經上級部門批准,由原來的三江鎮和金坑鎮合併而成的,是連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連南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183.88平方公里,總人口41823人,下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國道323線貫穿全鎮,距國道 107線僅1公里,到省城廣州只有3小時左右的路程,鎮內村村通電話、通郵政、通機動車和實現道路硬底化,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網絡,交通非常便利。 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4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0.41億元,農業總產值0.5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679元。

  三江鎮有豐富的資源 ,林區面積21.4萬畝,在連南縣素有「杉都」之稱,林木種植形成了以杉木為主,松木、雜木等為次的資源結構,還出產靈香草、黃精、土茯苓等幾十種藥材及著名的大霧山茶葉。鎮內大龍河、金坑河、三江河三大水系的干支流都源於崇山峻岭,水流量大、落差大,水利資源共50000多千瓦,現共建有33座電站,總裝機容量24855千瓦,供水供電能力充足。三江鎮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供開發,有獅山古榕、古民居、鹿鳴秋高、伏兔春蔭、沿潭映月等「三江八景」。位於粵、湘、桂交界處的大霧山海拔1659米,為全縣第一高峰,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瑤族耍歌堂、謳莎腰等。全鎮有耕地面積1.2萬畝,農業方面盛產蔬菜、蠶桑、板栗等,豐富的土地資源可建成無公害蔬菜、優質水稻、蠶桑等農產品的生產、示範基地。

  近年來,三江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共引進了香港利仕集團、順德永基公司、南海明發、新城織造、湖南連發、新光、馬氏絲花廠、聯興毛織廠等八家企業落戶該鎮,現在籌建東和、新和兩大工業區,可提供廉價地皮和廠房。

廣東增城縣三江鎮

  三江鎮(Sānjiāng Zhèn)增城縣轄鎮。在縣境東南部。駐地 清代在東江 、增江、縣江(已淤塞)三江之間形成圩集,故名三江圩。1961年成立三江公社,1983年改區 ,1986年建鎮。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將原來的16個鎮(街)撤併為6鎮3街道:撤銷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石灘鎮。並鎮後的大石灘,行政區域面積184平方公里,轄石灘、三江、沙莊3個社區;鄭田、塘頭、仙塘、橫嶺、馬修、崗貝、沙尾、田邊、街心、顧屋、高門、元洲、碧江、麻車、增塘、石湖、南孛、沙隴、白江、石頭、石嚇、岳埔、鳳埔、謝屋、橋頭、燈孛、舊山嚇、新山嚇、沙頭、崗尾、四豐、初溪、大埔圍、金蘭寺、水龍、溪頭、塘口、田橋、元美、葵湖、田心、元崗、上塘、下圍、土江、龍地、嚇崗等47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11萬多人,外來人口6萬多人。

貴州道真縣三江鎮

 三江鎮位於縣城西南部。東與隆興鎮相連,由南而西與正安縣接壤。西北與平模鎮毗鄰,東北與上壩土家族接界.駐地三江。總面積7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0公頃。轄3個辦事處,12個村,107個村民組;1998年末12073人,其中農業人口11578人。農業總產量1793萬元,糧食總產量5219噸,烤煙產量278噸。出欄豬5465頭、牛144頭、羊508隻。存欄豬10037頭,牛2998頭、羊2134隻。全年財政收入9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80元。有鄉鎮企業428個,從業人員1325人,年產值950萬元。鎮屬中小學12所,在校學生1911人。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和石棉。年產煤10500噸;雲峰的石棉,工業品級6級。油桐、烏桕為主要特產,油桐籽年產量185噸。

  三江為南上遵義、貴陽必經之路,有省道遵尖公路通境內。開展小城鎮建設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500多萬元。先後修建了農推站、郵電支局、信用社、煙葉站、衛生院以及鎮等辦公樓、職工宿舍樓、希望小學。硬化過境公路街道路面,新建街道寬20米、長200米,安裝了街道路燈。經過年年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全鎮78%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各辦事處均建有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相繼有台灣、山東、重慶、正安等地的客商前來投資興辦企業。隨着河濱大道、畜禽專業市場、煤炭專業市場的修建的大河壩、瓮清等旅遊資源的開發。

四川旺蒼縣三江鎮

  一、歷史沿革

  三江鎮境明清屬高城堡。民國初為高城鄉,第八(高城)團區治。一九三三年六月紅軍於鎮境置第一(普子嶺)區蘇。一九三五年紅軍撤後,鄉蘇廢,時置高城聯保,治厚壩村境。一九四0年以高城聯保置厚壩鄉。一九四五年由厚壩鄉改為竟成鄉。一九五0年改屬新建普濟區。一九五一年分鄉北置大兩鄉,一九五二年又分竟成鄉東境置分水鄉,鄉西南境置三江鄉。一九五八年撤分水鄉併入竟成鄉,為縣直屬鄉,同年建政社一的竟成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屬普濟區。一九八四年政社分設為竟成鄉,一九九二年撤竟成鄉建三江鎮。鎮轄14個村,109個社,農業人口16541人,非農業人口8600人。

  二、自然地理

  鎮址位於縣境東部,廣(元)巴(中)公路三江大橋北端,地處厚壩河,碗廠河,樟木樹河三水匯合處,故名。幅員面積111平方公里,距縣城33公里。森林覆蓋率34%,樹木以松柏為主,煤儲量豐富,鎮境地勢南北高而中部傾斜,南北為山,中為厚壩河南北縱穿。農耕地多分布於廣達公路,普樂鐵路兩側及後壩兩岸。境北多屬礦子黃泥及冷沙黃泥土,境南多屬暗紫泥土。年均氣溫16℃,降水量約1100毫米。

  三、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發達,公路縱橫交錯。省道202線穿越其境14.7km,縣道三(江)大(兩)線,三(江)五(權)線貫穿全境,村社道110km為支線的交通網絡。車流量達8000次/日。鎮內有大貨車250輛,農用貨車600輛,客車60輛,客貨運輸增長速度極快。普(濟)樂(壩)鐵路9公里橫穿腹部走廊,境內建有花園、坑坑店兩個火車站,貨物吞吐量大,運輸繁忙,成為外運內調的要道。水資源豐富,落差大,建有裝機容量650千瓦的水電站一座,並進入國網,電力充沛。電訊發達。小集鎮建設發展迅猛,初具規模,街道達到硬化,綠化、亮化、秩序井然,運轉良好,各種生活設施齊備,已成為廣元東部一顆亮麗的明珠。

  四、經濟發展

  鎮境內現有市屬以上煤礦3個,廣元市小溪溝煤業有限公司,廣元市碗廠河煤業有限公司,川北監獄五監區,鎮辦煤礦8個,全鎮煤炭產量達60萬噸。建有旺蒼縣鍋廠,年產值100萬元,產品銷往巴中、陝西。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初見規模,農副業發展迅猛,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0戶,全鎮年出欄商品豬8000頭,肉牛200頭,山羊500隻,南江黃羊200隻,小家禽萬餘只,禽蛋產量達145000kg 。該鎮茶葉基地,中藥材,乾果基地基本形成,後勁足。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農業各具特色,優勢明顯。

  五、社會文教

  鎮建有三江中學,現有教師50人,在校學生達1500人,周邊地區適齡學生大部分在該校求學。該校師資力量雄厚,設施設備完善,教學質量高。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學生。三江共有11所小學,12所幼教,尤其三江中心小學校現有學生600人。該鎮文化體育歷史悠久,已連續舉辦14屆籃球運動會,並於2001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三江衛生院系一級甲等醫院,院內科室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醫護水平高,群眾治病有根本保證。廣播電視輸送信息可靠,光纜覆蓋率達95%以上,現已開通36套節目,郵電通訊事業發展快。程控電話達3000門,無線通訊用戶2000餘戶。

四川井研縣三江鎮

  三江鎮位於井研中南部,距離縣城13公里、樂山市29公里、五通橋32公里,國道213、省道305公路在三江集鎮交匯,茫溪河、月波河和木瓜河繞鎮而過。幅員面積31.4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5483畝(人均耕地面積0.93畝),荒坡地2940畝。其中田8020畝,土7463畝。有林地3500畝,速生楊20萬株,退耕還林1000畝,森林覆蓋率37%。有小(二)型水庫1座——同意水庫,山坪塘87口,常年蓄水量達570萬立方米。境內有豐富的頁岩和岩鹽等資源。全鎮7個行政村,109個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6672人。勞動力達8713人,常年外出務工3900人。

  三江鎮工業基礎較好,已初步形成鹽化工、建材、紡織三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有三江桂祥化工有限公司、華象公司、西泉紡織有限公司、金龍紡織廠等4家。2007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0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0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7元。

湖南汨羅市三江鎮

  一、地理位置

  三江鎮位於汨羅東北部,地處岳陽縣、平江縣、汨羅三縣(市)交界處,北靠岳陽縣步仙鄉,南與智峰、古侖、八景3鄉毗鄰,東與平江岑川鄉接界,西臨大荊鎮。境內有3條小江,一條由智豐鄉發源,一條由平江岑川發源,一條由岳陽縣境發源。3條小江於鎮境石泉村匯入汨羅江,故稱「三江口」。鎮域清末隸大荊局,民國為4區荊滸鄉,1949年隸汨羅江辦事處,1950年為長新區洪源、三江鄉,1956年撤區並鄉為三江鄉,1958年與大荊鄉共建紅星人民公社,後改三江公社;1961年縮小為三江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設為建制鎮。總面積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萬畝,山林面積3.6萬畝,共轄湘平、洪源、隘口、花橋、風形、官仲、落馬、十全、金橋、齊心10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共3868戶,農業人口14311人。

  全鎮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耕地以丘崗地(坡耕地) 面積最大,平均海拔73米,土壤肥沃以粘質、砂質為主,適宜種植水稻、西瓜、玉米、蔬菜、芝麻、花生、棉花、板栗、油茶等作物,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三江氣候屬亞熱帶氣候,位於東部季風區,常年雨水均勻,夏季氣溫不超過39度,冬季氣溫不低於零下4℃。

  二、革命歷史

  三江是一個山區,也是汨羅有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曾有184位烈士為國捐軀,從平江起義到上井岡山再到參加全國解放戰爭,都灑下了他們鮮紅的熱血,湘陰蘇維埃第一任區委書記聶次蔭英勇犧牲就是其中一個代表。烈士們的鮮血鑄就了美好的新中國,革命先烈的後代----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的三江人民,他們正鬥志昂揚地建設着美好的家園。

  三、區位優勢

  三江鎮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集鎮位於長岳公路與梅仁線交匯處,街道路面全部硬化,街道建設日新月異,個體工商經營十分紅火,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資興業,已成為三縣六鄉物資集散中心。境內有梅仁線橫貫東西,長岳公路縱貫南北,距107國道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加之三條江水貫穿全境,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生活生產水電供應非常便捷。

  四、特色農業

  三江鎮農業以種養、加工為主。在種植方面,除常規的水稻、玉米、西瓜等以外,最具特色的是板栗種植。板栗是一種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的果實。多年來,三江人民已熟練掌握了板栗從育苗、栽培、管理到收穫等一整套科學技術,目前三江鎮已造板栗林共5000多畝,開始掛果的板栗林面積達3000多畝。周邊鄉鎮在三江的帶動下,紛紛種植板栗,每年板栗收穫季節,各地板栗商販雲集三江,據統計,2006年,三江鎮共銷售板栗2000多噸。雖然板栗銷售給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那僅僅是果實直接打入市場,沒有好包裝,沒有深加工,加之板栗在常溫下易變質,因此,三江板栗在儲藏、深加工中蘊含巨大商機。在養殖方面,三江鎮以牲豬、雞、鴨、鵝、牛、黑山羊為主,其中麻鴨養殖最有特色,三江鎮水資源豐富,青山綠水,魚、蚌繁多,因此形成了天然放養麻鴨的傳統,今年,麻鴨放養近千萬羽,麻鴨生長過程從不餵飼料,麻鴨全身都是寶,羽毛可以做羽絨服,肉營養價值極高,蛋加工成無鉛皮蛋,更是受顧客的青睞。在加工方面,三江鎮大米加工已成規模,全鎮規模廠家近十家,年大米加工在十萬噸以上。

  五、特色加工

  三江鎮工業以加工為主,包括鑄造、電子、造紙等產業。汨羅市興盛鑄造廠坐落在鎮區西郊,以鑄造加工為主,產品主要銷往長沙、岳陽等地,今年新建廠房1000多平方米,年產值有望突破600萬元。汨羅市永華電子廠坐落在鎮區西街,集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主要從事手機免提系列、FM系列、頭戴式的媒體系列、旅行充電器系列產品生產,現有員工100多人,主要產品銷往美國、日本。三江福利造紙廠距鎮區800多米,今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共投資近400萬元,新添了生產設備,按省環保部門標準,安裝了環保設備及在線監控,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預計今年九月份全面投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