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方濤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南方濤動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南方濤動(Southern Oscillation),是指發生在東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及印尼地區之間的反相氣壓振動,是熱帶環流年際變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現象之一。

南方濤動,是發生在東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及印尼地區之間的反相氣壓振動。即東南太平洋氣壓偏高時印度洋及印尼地區氣壓偏低;反之亦然。

19世紀後期的幾十年裡,根據對熱帶西太平洋天氣變化的推測,人們提出了一種設想,認為印度季風降水不足與海平面氣壓的變動、歐亞大陸雪蓋面積的年際變化等因素有關。

19世紀80年代末,澳大利亞氣象學家Charles Todd注意到,印度乾旱與澳大利亞的乾旱幾乎同時發生,他指出期間可能通過大氣存在某種聯繫。19世紀末,英國數學家和氣象學家Norman Lockyer研究了印度降水與太陽活動之間的可能關係,他也試圖把印度降水與澳洲乾旱聯繫起來。

19~20世紀之交,數學家Gilbert Walker負責印度天文台。1924年他退休返回英國後,先是致力於印度季風活動預測,後又注意到跨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平面氣壓變化,利用澳洲的達爾文,赤道中太平洋的坎頓島,智利的聖地亞哥等台站的觀測資料,Walker發現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平面氣壓的空間分布,呈現一種「蹺蹺板」的關係。1924年,他將這種氣壓變化形式命名為南方濤動(SO——Southern Oscillation)。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