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歸阻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歸阻雪》

作品名稱: 《南歸阻雪》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孟浩然

《南歸阻雪》[2]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該派有陶淵明、「二謝」(謝靈運謝朓)詩之長,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沖淡自然。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

此詩前四句交代時地,表現出歸途悵惘的情懷;中間四句寫黃昏時茫茫雪原所見的荒涼景象,喻示出詩人的處境;後四句寫自己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還鄉的羞愧心理。全詩表達了詩人憂鬱和冷漠的心情。

前四句交代時間地點,對京豫的回顧和對鄉山的渴望,表現出歸途悵惘的情懷。一個「望」字,讓詩人啞口無言,痴呆傻愣。一個「莽」字,透露了詩人的心涼。

中間四句寫黃昏時茫茫雪原所見,「孤煙」、「歸雁」、「飢鷹捉寒兔」等,一片荒涼景象,喻示出詩人此時的處境。「孤煙」可以看成「孤」,此時看出詩人的內心的孤獨。一個「覆」可以看出當時下雪之大。

後四句寫自己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還鄉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詞借遠古的蘇秦兩手空空,失敗而歸,恥於回家的經歷,抒發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全篇寫景抒情真實自然,曲折淒楚。「守」字寫他在曠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過之後重登歸途,更表現出一種茫然呆滯、六神無主的心理與神態;如從深層的興寄的角度看,則可看做是詩人在人生的出仕與歸隱之間傍徨矛盾、最終不得不歸隱的象徵性描寫。

詩詞正文

譯文

行程被大雪所阻,滯留在宛地,日暮時只能眺望着洛陽。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蒼茫的曠野,故鄉的山河不知在何處。

一縷孤單的炊煙在村中冉冉升起,遲歸的大雁也早已飛到遙遠的天邊去了。

近處的田野和遠處的山崗被積雪覆蓋,只有飢餓的老鷹還在尋覓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從少年時起就擺弄文墨,專注於詩詞歌賦。

可惜多次上京都沒有考中,我現在已羞於回家了,只好彷徨而無奈地守在這回家的路上。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4]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以一種富於生機的恬靜居多。但是他也能夠以宏麗的文筆表現壯偉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廬山》中:「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是匡阜,勢壓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清人潘德輿以此詩和《早發漁浦潭》為例,說孟詩「精力渾健,俯視一切」(《養一齋詩話》),正道出了其意興勃鬱的重要特徵。[5]

視頻

孟浩然
孟浩然創作風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