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廣化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山廣化寺,又稱莆田廣化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處的鳳凰山麓(別稱南山)。1983年,莆田廣化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0年莆田廣化寺被中國佛教協會列為三座全國樣板寺廟之榜首。南山廣化寺,創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558),本為當地名士鄭露三兄弟(世稱「南湖三先生」)講學之所,後獻其所於金仙禪師(即開山祖師)取名金仙院。隋開皇九年(589),經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禪師募資拓建後,改名金仙寺。 [1]
廣化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剎,與福州鼓山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並稱福建四大叢林。1983年,南山廣化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中文名: 南山廣化寺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處的鳳凰山麓(又名南山)
保護級別: 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目錄
主要文物
廣化寺對一些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古蹟也進行了認真的保護。寺東側的釋迦佛舍利塔,是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所建。現由政府撥款修整,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塔旁的普門寺,是唐末御史黃韜所建的「東峰書堂」故址。寺內還保存一對經幢,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為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的文物,現移建在彌勒殿前廣場上。
寺內的鄭三先祠為紀念舍地建寺的名儒鄭露三兄弟講學遺址,祠內有一「開莆來學」的匾額,另有一「南山樾萌」石匾,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真跡,十分珍貴。寺東側有建於宋乾道元年(1165)的釋迦文佛塔,塔高約36米,為石築五層八角形仿木樓閣式建築,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天王殿前兩座石經幢為宋治平二年(1065)造,呈五層八角形,一座無銘文,另一座刻着《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以及捐金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梵文漢譯與莆田方言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此外還有貝葉經等。
廣化寺廨院,國內有仙遊鳳頂九座寺與莆田涵江如意堂;國外有7所,即印尼的萬隆協天宮、三寶壟大覺寺、蘇門答臘喃大興廟、井裡汶巴杞安潮覺寺、雅加達丹基百達新疆廣化寺、蘇門答臘巴東西興宮與馬來西亞的檳城吉打廣福宮。
歷史沿革
歷史背景
公元6世紀中葉,中華大地屬於南北分裂的兩個帝國。鄭露三兄弟從永泰來到南山,在山南腳下的湖邊築廬為室,看守鄭家祖墓。鄭露三兄弟本是儒生,誦《詩》讀《書》亦是分內之事。「南湖三先生」的朗朗書聲劃破了亘古靜默的天空,終結了莆陽大地的蠻荒時代。南山書聲不僅終結了一個時代,也開創了另一個時代——那是後來光榮屬於莆田人民的「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的輝煌時代。
公元558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明月與海天共色,松濤與海潮交響,鄭露在「湖山書堂」內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了神人——西方金仙。金仙身高丈余,鶴髮麻衣,悲天憫人,懇請他將書堂舍為佛宇,以度眾生。鄭露夢醒之後,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將書堂獻為金仙院,改儒家傳道之處,為釋家清修之門。
南朝始建
南山廣化寺創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558年),開山祖師是金仙禪師,因此初稱「金仙院」。
南山的儒、釋兩家文化,在南陳時代尚是點點星火,只是涓涓細流,經過500年生養積聚終成燎原之勢,匯成奔流川海。那是一個「水繞壺公山,此時大好看」的時代,那是一個人文之盛令一代宗師朱熹讚嘆不已,迷惑不解的時代,那也是一個令後世書生嚮往的夢一樣的時代。
隋唐時期
改名金仙。隋朝開皇九年(589年),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禪師募資進行擴建,改名「金仙寺」。
賜號靈岩。唐景雲二年(711),寺院住持志彥被睿宗李旦召請進宮講解《四分律》,大受讚賞,賜號「聰明禪師」。志彥禪師遂將隋時天台宗無際禪師持誦《妙法蓮華經》的感應、寺湧出一股清泉的靈異之事上奏,李旦大悅,賜號為「靈岩寺」,並命書法家柳公權書匾,懸掛於寺門之上,至此,靈岩寺名揚天下,被稱為閩中一大叢林。
蓬勃發展
此時,已是中晚唐時代,靈岩寺開山已超過300年。在這期間,莆田佛教以靈岩寺為中心,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全縣先後有萬歲塔、玉澗寺、華嚴寺、敬善寺、白重院、龜洋靈感禪院等重要寺院,並聚集了一大批高僧大德,律宗有慶玄、神蛟大律師,華嚴宗有行標大和尚,禪宗則有無了、譚空、妙應、慧忠等禪師。南山靈岩寺本身則先後有玄悟、玄准、慧全、省文、靈敞、無了等大德。無了是從靈岩寺走出去開山立祖的第一位禪師。無了7歲在壺公山白重院出家,18歲剃度,到靈岩寺受具足戒,後隨玉澗寺慶玄律師學律。不久,無了出閩川往江西南昌參拜馬祖道一,研習禪宗要旨,得馬祖心法,為六祖慧能的三傳得法弟子。馬祖圓寂後,無了追隨師兄百丈懷海,從江西奉新百丈山學習到禪僧共勞共習、清靜修持的禪林新制度——「百丈清規」。又不久,無了回閩重駐靈岩寺。
寺內題匾
後來,林藻等三人聯袂進京參加考試,均取得功名。貞元四年(788),林蘊明經及第;貞元七年,林藻進士及第,成為當時泉州全郡——當然也是莆田全縣第一個榜次記載清楚的及第進士;貞元八年,歐陽詹成為泉州第二個及第進士。但林蘊長期在地方任職,歐陽詹早逝,而林藻在外放地方官前,長期為京官,累遷至殿中侍御史。因此,只有林藻才最有可能請託柳公權為靈岩寺題匾。筆者探幽索隱,不過希望先賢功德不被歷史湮沒。當然這種推想,僅僅是一種可能性,或許溢美了林藻,或許委屈了真正為靈岩寺求來柳公權題匾的某位先賢,或者大德,但這絕不是私心使然,而是閱讀有限。大曆年間,來自靈岩精舍內林藻等人的朗朗書聲,既是對兩百多年前湖山書院絕響的回應,也是對後人的呼喚。這是莆陽文化的薪火相傳,文脈相續。又一個世紀後,黃滔與從弟黃楷,同鄉士子歐陽碣、陳蔚四人追尋着這陣陣書聲來到了靈岩寺旁,修築「東峰書院」,在晨鐘暮鼓聲中重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續篇。
興盛時期
靈岩寺在靈敞、無了等法門龍象的倡導下,一時法席繁興,名揚閩中。唐長慶二年(822),年過半百的無了禪師攜帶着一根重18斤的鋤頭,隻身離開靈岩寺,深入白雲深處,開闢禪宗道場,在三紫山遇六眸神龜獻山,創龜洋庵。龜洋庵在無了、慧忠師徒的努力下,修建了院宇9座的「龜洋福清禪院」,成為閩中繼福清黃檗寺之後的第二座禪宗大禪林,最盛時僧眾逾千人。
衰落時期
會昌五年(845)詔毀天下佛寺,勒令僧尼還俗,寺僧靈敞、無了匿於民間。宣宗李忱繼位,興教復寺,禪宗南嶽系無了禪師復出主持寺院修建。咸通六年(865)寺為颶風所毀,住持涅募緣修復並創建山門。天釣二年(905)節度使王審知令人寫經5000卷付寺入藏,並命監察御史、名士黃滔撰《莆山靈岩寺碑銘》以紀其盛。公元867年,無了禪師在龜山圓寂,世壽98歲,法臘80年。無了禪師圓寂後,法身千年不壞,黃滔譽之為「真身大師」,唐僖宗諡之為「真寂大師」。無了禪師是全國保存完好的唐代三尊肉身菩薩之一,第一尊是圓寂於公元713年的六祖慧能,第二尊是圓寂於公元794年的九華山地藏王金喬覺,第三尊便是無了禪師。因為無了禪師,閩中兩座名剎靈岩寺與龜山寺結下了千年因緣。「文革」期間,無了禪師的肉身寶像被紅衛兵毀壞,遺骨幸賴曾壽基等居士保存。改革開放後,曾壽基到南山廣化寺落髮為僧,法名慈成。
宋朝擴建
宋朝時,鳳凰山佛教寺院盛極一時,在當地官員的護持下,共興建了二寺、十院、百二十庵,住眾僧尼千餘人,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賜額廣化寺,並修繕殿宇,使之「檐楹相摩,軒宇層出」。公元979年宋朝廷在莆田設置地方政府「興化軍」,故民間有「未出興化,先有廣化」之說。雲門宗其辯禪師曾來寺駐錫。
文化傳承
同樣輝煌的還有儒家文化,有宋一代,興化軍人口極盛時不過17萬餘人,不到相鄰福州或者泉州的五分之一,但就是這蕞爾之邦,先後湧現出無數的名臣、孝友,與忠義之士,乃至理學、史學、詩詞大家。《莆田市志》載,宋代興化士子被朝廷賜予進士及第或出身者1678名,在這「龍門半天下」的身後,是「十室九書堂」肥沃土壤。南宋時代,興化軍每科參加取解試的舉子經常超過6千人,軍學容納不下,竟連續12科借廣化寺為考場,直到後來可容萬人的貢院落成。南山的儒、釋兩家文化,在南陳時代尚是點點星火,只是涓涓細流,經過500年生養積聚終成燎原之勢,匯成奔流川海。那是一個「水繞壺公山,此時大好看」的時代,那是一個人文之盛令一代宗師朱熹讚嘆不已,迷惑不解的時代,那也是一個令後世書生嚮往的夢一樣的時代。
元朝焚毀
元至正間(1341―1368),寺遭火災被毀。
明清恢復
明洪武、永樂年間(1368―1424),僧慧廣、源徹等相繼營建,使其逐漸恢復當年盛況。弘治年間(1488―1505),著名學者黃仲昭來游,賦詩云:「風景無端擁寺門,望中山色幾重分。泉聲滿室長疑雨,樹影當窗半是雲。一派禪房依澗轉,數聲清磬隔林聞。靈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樓台鎖夕曛。」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莆,寺宇又遭焚毀。歷任住持慧廣、極中、源徹相繼大力經營。萬曆八年(1580)住持慧廣、智潛募建法堂,十六年(1588)住持雲章、圓材主持修復溪聲閣和大雄寶殿;三十九年(1611)住持法果建山門;翌年,住持真一與法果建藏經閣、巢雲樓和香積廚。清康熙二年(1663),二勝和尚增建法堂。三十一年(1692),鎮守福建興化、泉州等處的總兵王萬祥捐資進行全面修建,歷時四載始竣,並將舊法海寺和小南山庵歸入寺內。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颱風毀寺。西塔院僧淡恆為修復寺宇,於同治八年(1869)東渡台灣勸募,備嘗艱苦而宏願未竟。至光緒十二年(1886)全寺除觀音閣外,皆成瓦礫蔓草,住僧僅剩2人。光緒十六年(1890)住持善和於廢墟之上建造大雄寶殿及客堂、禪堂、方丈室、淨行堂等處,使其形成今天寺院的格局,又於後山頂創建天馬岩。三十三年(1907)本如建大悲閣。前此一年,善和和尚發願赴京請藏經,途經廈門而圓寂。本如和尚繼其遺志晉京,於宣統二年(1910)奉御頒《龍藏》7000餘卷歸山,隨後本如和尚往南洋怡保募造藏經樓;於法堂之上加層增建,至1923年落成。1926年藏經閣落成。1933年修觀音閣。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寺常被據為駐兵之所。
現代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廣化寺受到政府的重視與保護。1949年底住寺僧人約60人,土改中分到田地與山場。寺僧還管理龍眼、荔枝等果樹300多株,種植香蕉500多株,加上山林100多畝,經濟收入十分可觀。1956年在海外僑僧及華僑的資助下,重塑天王殿內彌勒菩薩和四大天王像。直至1965年,仍有57名僧人住寺,且一直保持農禪生活。1966年一場空前的浩劫,使寺再罹厄運。寺院被迫關閉,僧人流散,佛像被砸,殿堂被占據改作廠房。隨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實,1979年12月12日,印尼萬隆協天宮住持圓禪回國,他向政府表達了海外僑胞要求修復千年古剎的願望。政府有關部門作了大量工作,寺內駐軍於一星期內撤離;不久縣塑料廠搬遷。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這座千年古剎也重現輝煌。1980年2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廣化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相繼成立了「莆田縣廣化寺修建委員會」,對古剎按舊觀進行全面修復。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海外僑僧和信徒的熱心資助下,1984年12月,廣化寺的主體修復工程宣告竣工。12月7日(農曆閏十月十五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法會,中外佛教界人士1400多人參加這了一慶典。修復後的廣化寺占地面積達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整座寺廟沿山勢自然上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在坐西朝東的中軸線上,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臥佛殿(下為祖堂)等,全長385公尺,主體突出,巍然壯觀。東側次第為東羅漢殿、鐘樓、五觀堂、伽藍殿、尊客尊、水雲鄉、圓通門、溪聲閣等建築。西側次第為西羅漢殿、鼓樓、學戒堂、祖師堂、淨行堂(念佛堂)、煙霞窟、住持室、看山樓。寺後東西兩角的最高的密林深處,相對聳立着觀音閣和小南山,玲巧別致。漫步其間,可盡覽全寺風色,聆聽溪聲、泉聲,眼下殿堂密布,身後竹林松柏,清淨幽遠,令人心曠神怡。這次修復,耗資上千萬。寺廟規模比原來也有所擴大,照壁、山門與牌坊都向前推移重建。在東西兩側也增建了東西羅漢殿和看山樓。羅漢堂內新塑着五百羅漢像。每尊坐像高1.5米,面譜、服飾為印度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天王殿內供奉着彌勒佛、韋馱、龍天以及5米多高的四大天王像。山門左右塑有4米多高的密跡金剛,觀音閣中有8米高的觀世音立像。這些塑像都是修復時塑造,造型莊嚴,雕刻精緻。大雄寶殿為清光緒年間的建築,建於2.7米多高的台基之上,面闊5間,進深4間,高22米,建築面積837平方米。重檐歇山頂,殿頂瓦片每塊重3.2公斤。殿後部的外檐下還保存宋代的4根瓦楞形石住。大殿正中供奉着3尊高達5米的金身佛像。兩側列坐着十八羅漢像,也為泥塑金身,每尊高2.5米。大殿雄偉壯觀,堂內佛像莊嚴,法物、法器完備。
1980年2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莆田廣化寺對外開放。同年3月26日,成立莆田縣廣化寺修建委員會,由圓拙老法師主持。經過幾年的努力,寺宇煥然一新。圓拙老法師在重修寺院的同時,更注重僧伽戒律的行持及叢林制度的完善,將明清以來淪為子孫廟的廣化寺改制為十方叢林。為了佛法的普及與弘揚,老法師還率先創辦了名聞遐邇的廣化寺佛經流通處。 1983年,寺院被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是年,福建佛學院男眾部設於廣化寺。同年,慈成將無了禪師的遺骨請回剃度地廣化寺。廣化寺和尚邀請雕塑專家重塑寶像,送歸龜山,供奉在龜山寺法堂。
1984年12月7日,廣化寺舉行重建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1986年,寺院推舉毅然法師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任方丈。
1989年,年僅24歲的學誠法師當選為住持,時為全國重點寺院中最年輕的方丈。在他率領下,一大批道心堅固、信仰純正、德行高潔的法門龍象脫穎而出,整肅的道風更使寺名遠播。1990年,廣化寺被中國佛教協會列為全國三大模範叢林之一。
1996年10月至1997年元月15日,廣化寺舉行了108天規範傳戒。此次規範傳戒,為便於管理,更好地體現規範,組成了以趙朴初會長、圓拙老法師為顧問,刀述仁副會長為主任,學誠、妙華法師為副主任的籌委會。根據廣化寺的實際情況,首先將受戒人數控制在300人以下。戒子們分別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50歲,平均年齡為27.4歲。其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23人,中專以上文化程度1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9人。此次傳戒,戒子無論是年齡還是文化素質,都比以往有較大改善。
1993至1999年又新建了雲水堂、風月趣兩座雙層建築。重建後的廣化寺,寺宇格局顯得更雄偉、古樸。
領導參訪
2015年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委員、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帶領中央統戰部研究室副主任夏畦、國家宗教事務局政法司副司長劉金光一行6人,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洪捷序、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廳長楊志英、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李家榮、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副廳長林致知、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阮軍的陪同下,蒞臨莆田廣化寺調研佛教工作,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
2014年2月7日,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一行,在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副書記賴軍,市委常委、秘書長鄭春洪等陪同下,到南山廣化寺參訪。
2013年5月20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廣敏一行,在莆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光大、副主任王玉芳、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麗冰等的陪同下,蒞臨莆田南山廣化寺參訪。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大和尚熱情接待,雙方就一些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2011年3月7日下午4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吳官正一行在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陳文清,中共莆田市委書記楊根生,莆田市人民政府市長梁建勇等陪同下,蒞臨莆田廣化寺參觀視察。莆田南山廣化寺監院空性法師、福建佛學院教務長振宇法師等熱情接待了原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一行。
2009年11月,全國政協委員、民宗委副主任仲兆隆,全國政協委員、民宗委駐會副主任鄧宗良帶領的全國政協民宗委視察團一行20餘人在福建省莆田市市政協副主席許永玉、莆田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莆田市南山廣化寺視察。
建築布局
廣化寺占地面積達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整座寺廟沿山勢自然上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在坐西朝東的中軸線上,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臥佛殿(下為祖堂)等,全長385公尺,主體突出,巍然壯觀。東側次第為東羅漢殿、鐘樓、五觀堂、伽藍殿、尊客尊、水雲鄉、圓通門、溪聲閣等建築。西側次第為西羅漢殿、鼓樓、學戒堂、祖師堂、淨行堂(念佛堂)、煙霞窟、方丈室、看山樓。寺後東西兩角的最高的密林深處,相對聳立着觀音閣和小南山,玲巧別致。漫步其間,可盡覽全寺風色,聆聽溪聲、泉聲,眼下殿堂密布,身後竹林松柏,清淨幽遠,令人心曠神怡。
視頻
南山廣化寺藏抗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