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少林寺(福建省莆田市南少林寺) |
中文名:南少林寺 地理位置: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全年 7:00-18:00 門票價格:免費 始建時間: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 保護單位入選第四屆省非遺名錄 |
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源地,佛教中禪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是中國寶貴的佛教禪宗文化遺產。 南少林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 [1] 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曇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稱為南少林寺。 1986年考古學家挖掘發現南少林寺遺址,199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南少林寺重建竣工,2006年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市政府禮請時任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的學誠大和尚主持寺院工作。 2018年10月28日上午九點,參加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海內外高僧大德及各位嘉賓來到南少林寺參觀。[1]
歷史概況
發現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鎮北部九蓮山麓發現一處古建築遺址,以及五口建造於北宋年間的大型花崗岩石槽殘碑、石柱等,學者們從石槽長226厘米、寬100厘米,槽旁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判斷這是僧兵治療傷病用的石槽,又從殘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達數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測此遺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遺址。
考察 1986年至1988年 ,原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重建 1991年,當地政府聯合中國武術學會、福建省體委、福建省武術學會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對南少林寺遺址進行科學論證。 最後宣布了論證結論:「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術界通稱的閩中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宣布發現南少林寺遺址 ,中國佛教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發布會,他根據先輩叮囑,暫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 」的親筆題詞。 1992年8月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並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為南少林寺方丈。 1998年12月8日,九蓮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內外開放。 2006年11月2日,莆田南少林寺隆重舉行了「莆田市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法會」,莆田市政府恭請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學誠大和尚出任南少林寺住持。[2]
寺院來歷
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廣、僧滿、僧廣三人帶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盜,他們在福建除暴安良、弘揚佛法、廣度有情,當地居民更加安居樂業,深情挽留道廣等人。唐王李世民念十三棍僧救駕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史稱「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規模,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以及趙撲初題額的「南少林」牌坊等。[3]
代表拳種
飛鶴、宿鶴、食鶴、白鶴、桂麟、韋陀、老鷹披翅等拳種
三十六寶 「三十六寶"傳統拳術是莆田市南少林拳種之一,起源於南少林。 「三十六寶"拳種的套路以勁力突出為特點,多用拳、掌、指。腿法籬單實用。基本功以指、腕、臂、腰、樁功為主,勁力可分為:粘、纏、彈、等勁。在技擊方面,講究短打、擒拿、擊打穴位制敵。
鳴鶴二十八宿 鳴鶴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種之一,起源於白鶴拳,後演變為飛、鳴、宿、食四類拳種。鳴鶴拳與自然門、五祖拳、太極拳、地術拳等被列為福建省代表性拳種。其代表性傳承人戴義龍曾出版《南少林拳醫匯宗》等專著,2003年被中國武協授予「六段拳師」。其家傳的《南少林拳譜》是研究南少林武術的重要資料。 對鳴鶴拳的搶救、保護、挖掘、傳承有着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是以其深厚的南少林文化內涵,承載着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情結; 二是以濃郁的南方特色,表現武術文化的精髓; 三是拓展南少林旅遊文化資源。 綜上所述,「鳴鶴拳」應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韋陀拳 「韋陀拳」為南少林拳法,原為莆田南少林寺護法拳術,是典型的南少林傳統拳種之一。 「韋陀拳」包含六套子拳,能以一敵眾。該拳風格剛猛,步法穩健,套路練戰結合,技擊性強,技巧性突出。[4]
非遺價值
2011年12月14日,與河南嵩山北少林功夫遙相呼應的莆田南少林武術,入選第四屆省非遺名錄。 2013年-2014年,將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現最佳的全面保護目標。
莆田南少林武術是中國少林武術在南方傳播,並在民間植根、傳承、發揚,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朵奇葩。 莆田南少林武術自清代傳入莆田民間已有300年歷史,技藝靈巧,可應用於健身、防禦,它涉及歷史學、軍事學、宗教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對南少林武術的傳承研究,將有力地促進南少林武術文化的弘揚光大,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推動莆田及武術運動發展,對強身、防身也將起到積極的現實作用。 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洪光榮會長表示,因莆田南少林武術在幾百年傳承歷史中,以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形式而存在,處於保守封閉的狀態,許多獨門絕技瀕臨失傳。如不及時加以搶救保護,必然造成失傳或殘傳、誤傳的狀況。
20多年來,以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為主體,對莆田南少林武術進行廣泛的普查、搜集、搶救、發掘,並制定了五年計劃保護措施,如2011年-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傳承機制,重點扶持培養瀕危拳種後繼傳承人36人;2013年-2014年,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現最佳的全面保護目標。「但這些都需要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洪光榮說,希望通過本次成功申報省級非遺名錄,能讓我市各界更加重視莆田南少林武術的挖掘和搶救工作,弘揚南少林文化,讓這一有地方特色的拳種為海西建設和兩岸的交流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2020年03月,南少林武術(莆田)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
視頻
探索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莆田南少林寺
參考資料
- ↑ 媒體:嵩山少林寺陷漩渦 福建南少林寺正悄然崛起,搜狐,2015-11-29
- ↑ 戴氏南少林鳴鶴二十八宿,莆田市群眾藝術館,2016-04-12
- ↑ 南少林「三十六寶』』傳統拳術,莆田市群眾藝術館,2016-04-12
- ↑ 莆田南少林歷史與文化,莆田文化網,2012-6-12
- ↑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嘉賓參觀莆田南少林寺,「禪武文化"備受關注,城廂區人民政府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