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圓我江南之夢(劉立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圓我江南之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南京,圓我江南之夢》中國當代作家劉立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南京,圓我江南之夢

一提起江南,腦海中立即浮現出:煙雨江南,微風斜陽,雲霧迷濛,夢裡水鄉,雲淡風輕,夢纏霧繞,亭台樓閣……諸多詞語來。

她,宛如一位古典女子,盈盈碎步,翩翩舞姿,獨撐一把油紙傘,走下烏篷船,腳踩苔蘚青石,輕輕步入悠長的雨巷;走過晚晴樓,穿過烏衣巷,淹沒在秦淮人家茫茫人海中……那滴滴答答擊打着油紙傘的雨聲,宛如垂首低眉的女子,與江南煙雨竊竊私語。

「無邊煙雨入夢來」。舊夢如織,絲絲縷縷,纏纏綿綿,縈繞心底。多年來,一直枕着一首首江南詩篇,一曲曲夢裡水鄉,一座座青山遠黛,一道道碧水潺潺……醉倒在江南的粉牆黛瓦、章台朱戶、水榭樓閣、烏船划動的涓涓水聲等諸多美景中。

自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給江南的景色平添上一道道美妙絕倫的一筆,把江南景致描繪得如詩如畫。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憶江南》,在學生時代,就背得滾瓜爛熟。這首詩,寥寥數語,就把江南水鄉那詩情畫意、夢若仙境的美妙景致,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來。

就因了白居易的《憶江南》,劉禹錫的《烏衣巷》,朱自清的《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張樹峰的《秦淮人家》等諸多著名作家的文字,從學生時代就對江南充滿了憧憬與幻想。也因了南京是六朝之都和對巍巍中山陵的敬仰,極早就對南京有着莫大的嚮往。

2017年的2月28日,春寒乍暖,旅行社組織的「春暖花開南京尋梅」活動,拉開了序幕。我與好友問斜陽,極多是抱着對南京水鄉的嚮往,更多也是對梅花的愛憐和對中山陵的崇敬,沒多加思考,便報名參加了這次南京之旅。

早上5點15分,準時從壽光正陽路南頭的田家雞出發,從青州上高速,沿長深高速一路南行,下午兩點多便進入了南京地段。隔窗觀外,沿路有賞不完的異域風景,座座樓區盡顯民眾的富有;條條河阡遍布,水陌縱橫交錯,彰顯出她的滋潤;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忙碌的船隻穿梭不已,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異域風情。我們經過南京第四大橋,一艘艘大小船隻在江面上匆匆駛過,真有點目不暇接。我趴在車窗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住窗外,那一閃而過、車水馬龍般的繁榮景象,讓我感慨萬千:富裕永遠屬於勤勞之人,南京人便是。

車很快駛過南京第四大橋,那雄偉壯觀的橋架高高聳立着,迅速在人們的視野中漸漸遠去……

進入南京市里,在停停住住的堵車與紅燈停住中,終於到達第一個旅遊景點——玄武湖。

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枕紫金山,西靠明珠城,北鄰南京站,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被譽為「金陵明珠。」今天有幸能隨團到此一游,真無法壓抑內心的激動。

曾記得宋朝歐陽修曾寫到「金陵莫美於後湖,錢塘莫美於西湖。」後湖,就是指的玄武湖,這足以詮釋出她的美麗。下車後,便迫不及待地向玄武湖大門走去。

此時,已是斜陽普照,我們迎着柔和的陽光,來到玄武湖大門前。仰望玄武湖大門,古典而美觀,威武而氣派。大門有三個拱形門鏈接而成,兩座精巧而古式的小樓閣,均勻點綴在鏤空雕刻橫樑上方的兩邊。「玄武門」三個金燦燦的大字,鑲嵌在中間拱形門上方的紅色條框裡,醒目而顯眼。

進入大門,視野立即變得空曠開闊起來,寬闊而平坦的石路,在兩遍鮮花的簇擁下,承載着摩肩接踵的遊人,直通前方的島嶼上。小島周邊湖水瀲灩,波光粼粼,一艘艘遊船激起層層波浪,那浪花隨着漣漪紛紛蕩漾四散開去。

島嶼上的「童子拜觀音」,是這個公園的最大亮點,它坐落在玄武湖公園入口處的環洲假山瀑布景區。這裡遊人最多,其景點造型獨特,它是由「觀音石」和「童子石」兩塊石頭組成。此石都是太湖石,具備「瘦、透、漏、皺」的典型特徵。觀音石通達六米,從側面看,其頂部彎垂,猶如帽子,形態好似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俯察世情。在觀音石前面,還有一塊較小的太湖石,即:「童子石」,童子形態虔誠恭敬,兩塊奇石形成了童子拜觀音的景觀。這兩塊太湖石是北宋花崗石的遺物,光亮剔透,其形狀,很有震撼力。

「童子拜觀音」後面是高高的假山,那假山,層層疊疊,高高低低,嘩嘩的瀑水撞擊着石面,那清脆悅耳的水聲,讓人心透神怡。假山形狀奇峰羅列,怪石嶙峋,形態萬千,瀑水嘩嘩,時急時緩,氣勢很是壯觀。人們紛紛觸摸着「童子祭拜觀音」,希望觀音菩薩能帶給人們好運氣,並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假山中飛瀑直流而下,微風輕輕吹來,那細細的水滴起伏飄逸,似雨、似霧、又似風,宛如煙雲舒捲,盡顯江南園林之美。

玄武湖的美,從很多文人墨客的文字與攝影中略知一二,今日親臨此地,無不被她那旖旎、秀美、曼妙的姿態所折服。此時的她,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彰顯出她那獨特的唯美和煙雨迷濛、夕陽無限的曼妙和柔情。她給足了遊人意想不到的震驚與驚喜。

沿着玄武湖的一側,順着甬道慢慢前行,路兩邊都是古老的參天大樹,搖動着它那懶洋洋的臂膀,在春風裡不得不吐出她的綠意。蒼松、勁柏、嫩柳、翠竹,構成了翠色慾流的景色,這翠綠的色彩,無不讓人內心放鬆、舒展而又充滿活力。踮腳遠眺,整個玄武湖內,島嶼與島嶼之間,都有小橋鏈接,曲徑幽幽,通向更加美麗的景觀。

南京的溫度比起我們北方來,確實暖和很多,你看,湖邊上的柳樹,枝條眉眼突起,已經吐綠,柔軟、嫩綠的枝條,在微風中來回擺動着,和着遼闊、靜悄悄的湖面梳理打扮着。一會兒,湖面上駛過幾艘遊船,把整個湖面攪動的搖晃起來,在夕陽的照射下,連垂柳也變得慌亂了。遊船穿過小橋駛向遠遠的湖邊,隱藏在夕陽里。

據導遊講,玄武湖方圓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山水相依,美景如畫。望着導遊手指的前方,只能遠遠望去。由於時間關係,沒能洲洲都去,便跟隨導遊,穿過一座座小橋,折向從島嶼另一側返還,在夕陽無限風光里,在湖面靜靜倒影里,回到了集合地點。

玄武湖,她的確給遊人留下了美好、難忘的記憶,為了把這一美好時刻保存下來,故寫此文,以記之。

從玄武湖公園出來,坐上大巴沿着南京大街,左拐右拐一路前行。天,漸漸暗下來,南京的大街小巷亮起了燈光。

一座城市的美麗,往往綻放在月夜之時。夜幕降臨的南京,燈光璀璨,映照出這座城市的魅力與活力。

南京各大街小巷霓虹燈流光溢彩,炫麗無比,閃爍出耀眼的光芒。不一會兒,大巴車穿過夫子廟門牌坊,在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導遊一再交代今晚的行程和注意事項,並指着右邊一塊門匾說:「我們九點半就在這「balabala」處集合,大家可到裡邊轉轉,找點當地名吃,填飽肚子,再逛一逛秦淮街,領略一下秦淮人家的異域風情。」大家紛紛散去。

老遠看到前方一門牌坊,上方用篆文寫着「秦淮人家」,這牌坊氣派、端莊,四個字色彩斑斕,閃爍着光芒。我眼前一亮,立刻想起老舍文中提到的秦淮人家,不覺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便與好友穿過牌坊,向着秦淮街走去。

這街上人山人海,純屬於特色小吃與購物一體的商業街,各式各樣的門牌掛匾,流放着五彩繽紛的光芒,什麼「老南京鴨血粉絲店」「十里秦淮小吃」「金陵春」「俄羅斯商品城」「南京土特產總會」等等,還有一家「晚晴樓」,金黃柳體大字,鑲嵌在黑色牌匾上,很是雅致,下方流動着紅色電子文字:」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很有詩意的特色廣告,不得不讓人駐足留步。我忍不住隔着玻璃窗朝店裡瞄上一眼,裡邊一桌一桌圍滿了人,從門窗的縫隙里飄出「特色小吃」的美味清香。

我的眼睛被街上,一塊塊流光溢彩的牌匾,弄得眼花繚亂,忽然被標有「烏衣巷」的牌匾吸引了,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便立刻出現在腦海里:「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因了這首詩,便對「烏衣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燕子磯頭紅蓼月,烏衣巷口綠楊煙。紅蓼拂月,綠柳生煙。可嘆。物似何當,人似當時否?」有種急不可待想走進這條巷子看看。由於飢餓,便先在一家特色小吃店,倉促填飽肚子,便折回到烏衣巷,向着巷子裡走去。

烏衣巷,是東晉王謝兩大家族居住的巷子,它坐落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與朱雀橋相近,是東晉時期上流名流們聚集之地,由於當時禁軍身着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稱烏衣巷,該名也是由貴族子弟「烏衣諸郎」而得來。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劉禹錫詩中的「王謝」指的就是晉朝政壇雙星王導和謝安兩家。這巷子是為了紀念王謝兩家而又重新建立。這條巷子很短,也就幾百米長,但巷子很深,兩邊古牆深院,一個不大而古老的門樓前檐上,用微黃大字寫有「王導謝安紀念館」,這個紀念館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館內有來燕堂、鑒晉樓等建築,陳列了珍貴的六朝時期的文物。

門樓一側,還掛着王導謝安門牌。我佇立在燈光昏暗的小巷裡,佇立在古老的門樓前,望着門牌上的王導謝安,浮想聯翩。

王導,曾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謝安,出身在一個中國古代著名家族,是一個赫赫有名的詩禮之家,是東晉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淝水之戰,使他政治地位也隨之達到了頂峰,他的風範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望着深深皇家大院,舊時那世家大族,冠蓋簪纓,為六朝居室,賢才聚集的皇家大院,皇家巷子,竟被滄桑歲月洗禮的斷壁殘垣,物是人非,如此慘澹。那些陳年往事,名貴顯赫,都隨着歲月滄桑流入了歷史長河,就連當初在此築巢的燕子,也都紛紛四散,飛入百姓家了。

人走茶涼,燕子都如此,人又奈何?

[1]

作者簡介

劉立雲,筆名嫻雅,山東省壽光市人,中學語文教師,中共黨員,曲師大漢語言文學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