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丁·格爾 |
南丁·格爾(Nightingale F 1820~1910),英國人,生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家境優裕,受過高等教育,博覽了許多文學名著,通曉歷史、哲學、數學、信仰宗教,擅長音樂與繪畫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南丁·格爾 [1]
外文名稱 Nightingale F
國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820年
逝世日期 1910年
出生地 意大利的佛羅倫薩
故事
到醫院看病,除了接觸醫生,還要接觸護士,特別是住院治療的時候,接觸護士更多了。醫生給病人診斷病情,確定治療方案,護士遵照醫生的囑咐給病人量體溫、打針、吃藥、包紮傷口,隨時護理病人。護士以她們特有的愛心、微笑和科學的護理方法,幫助病人康復,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以往在醫院裡是沒有專門的護士這一職業的,大約一百五十年前才設立了現代護理專業,培養專業護士,這一專業的創始人是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是英國人,1820年出生於意大利。她家境優裕,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希望她發展文學、音樂的才能,躋身上流社會,而她對此卻興致淡薄。她在日記中寫道:「擺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條:一是成為文學家,二是結婚當主婦,三是當護士。」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第三條道路。
克里米亞戰爭爆發,開始時,英軍醫療救護條件非常低劣,傷員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二。報紙披露了這些事實,國內譁然。南丁格爾主動申請擔任傷員的護理工作,率領三十八名護士奔赴前線,獨自開拓現代戰地護理事業。對於一位女性而言,這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因為當時英國輿論一直反對在醫院,特別是在戰地醫院中有女護士出現。有一次,南丁格爾正在一邊給傷員換藥,一邊安慰着他,傷員感動得流下了淚水。這時,有一位少校軍官進來了,把南丁格爾叫了出去,帶着滿臉不屑的神情對她說:
「高貴的小姐,你還是回倫敦去吧!你就是把這些傷員護理好了,他們也不能上戰場了。」
「為什麼?」南丁格爾不解地問。
「你想一想,一個動不動就流眼淚的人,能衝鋒陷陣嗎?你和你的同伴把他們嬌寵壞了!」
「不!」南丁格爾直視着少校的眼睛說,「在我的眼裡,他們是人,是兄弟,他們受傷了,他們應該得到護理和安慰。」
少校還想說什麼,南丁格爾表情嚴肅地說:「對不起,少校先生,我現在沒有時間和你討論這個問題。」說完,她轉過身向病房走去。
南丁格爾建立了護士巡視制度,每天夜晚她總要提着風燈巡視病房,一夜間巡視的路程有七公里。每當她手持風燈走過長街,身影所到,士兵們以親吻她的身影來表示自己的崇高敬意,並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
在南丁格爾的努力下,病房的條件大大改善,半年的時間裡,傷員的死亡率下降至百分之二。許多傷員康復後,還不忘南丁格爾,他們把南丁格爾在醫院的業績編成詩歌,印成小冊子。五十年後,士兵們重逢時還在一起朗誦。與南丁格爾同時代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對南丁格爾的勇敢和獻身精神十分感動和敬佩,寫下兩篇熱情的通訊,分別刊載在德國的《新奧德報》和美國的《紐約論壇報》上。
南丁格爾創造的奇蹟震動了全國,改變了英國朝野對護士的看法,護理工作從此受到了社會的重視。一時間,南丁格爾也成了英國傳奇式的人物。她戰後回國,被尊為民族英雄。但是她謙恭禮讓,自束很嚴,婉拒了官方為她提供的物質待遇和一切招待盛會,立即投入到創立護士學校的緊張工作中。1860年,她用各界為表彰她的功勳而捐贈的一筆巨款創建了南丁格爾護士訓練學校,這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校。在此之前,護理工作被視為下*的職業。護士是由一些粗陋的老齡女人擔任,她們不懂專業護理知識,缺乏愛心,愚昧、骯髒、粗野,沒有規章制度,連最基本的「刷洗工」工作也不盡職,那時的病房牆壁與地板上沾滿血跡與污漬,病房內臭氣難聞。針對這種情況,南丁格爾護士學校在課程設置、學員挑選、實習及成績評審方面建立了嚴格的制度。
在三十年間,學校培養了一千多名學員,優秀的畢業生均被歐、美、亞洲各國醫院聘請去開辦護士學校。南丁格爾開創了現代護理專業的偉大事業,這對整個人類是一項空前的貢獻。隨着受過訓練的護士大量增加,護理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全世界的醫療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1857年以後,南丁格爾身體就一直不好,但她每天工作的時間經常超過二十個小時。由於操勞過度,1901年她雙目失明。但她仍然念念不忘護理專業,還在不斷地接見來訪者,宣傳她的思想和主張。1910年,南丁格爾在睡眠中溘然長逝。遵照她的遺囑,英國未舉行國葬。但是世人為了緬懷這位現代護理事業的先驅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把她的生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並設立南丁格爾獎,獎勵那些在護理工作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 - 1910 ),英國女護士,基督教徒,歐美近代護理學和護士教育創始人。父母疼愛南丁格爾,讓她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竭盡全力培養她。她從幼年起,接受文法、作文教育自不待說,她還學習了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以及希臘語等多種語言。而且,對數學、哲學、歷史、音樂、繪畫及手工藝等進行了廣泛的學習鑽研。當時的勤奮和努力為她打下良好基礎,使她在後來留下大量著作。由此可知,年輕時代的辛勞、用功,必定在日後起作用。絕對不要忽視這一點。總之,從優越的環境、教養來看,可以說她的未來人生必定獲得幸福。按當時的社會常識來看,她的前途只有過那種高雅華貴的社交生活,做一個人人羨慕的竊窕淑女。然而,她沒有選擇這條道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當一位護士。她非常聰明,一定意識到在那華貴之中總是夾雜着淒涼和空虛吧。
南丁格爾年輕時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想就職、經商,只要是需要的事,什麼都可以,那種值得我全力以赴去乾的工作,對我來說無論如何是必須的,我一直在尋求它。」(《南丁格爾傳》,李頓·斯特雷奇著,岩崎民平譯,實業之日本社版)於是她下定決心為解除人們的病痛而當一名護士。她二十五歲那年,把這一迫切想法告訴了家裡,結果遭到強烈反對。這毫不足怪。當時人們對醫院的印象非常壞,認為那是個既不乾淨,風氣又很糟的地方。她曾在書中寫道:「人們把護士看成已經喪失品格的女人,因而認為最好由那些甚至已經有了孩子的婦女去干。」當時倫敦醫院的醫生還說道:「護士們都是些酒鬼,以護士長為首,所有人都一個樣!」(《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塔姆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在這樣的時代,她毅然決定「要當一名護士」。因而,我深感作為一個人來說,南丁格爾具有堅強、偉大的信念,很多人從常情出發,多把是否體面看得最為重要。她卻不在乎這些。她當時寫道:「在我的字典中沒有失望、退縮這樣的詞彙。」(同前書)那些留下大大小小業績的先驅們,都是懷着純真而又牢固的「信念」進入生活,並且始終不渝,貫徹終生。他們把那些由喜悅、痛苦以及悲哀等光明和陰影交織而成的人的感情的綾緞,不斷搓捻在一起,形成人生之綱。如果這條命脈之綱粗大牢固,那麼人們就能懷着自豪和感謝的心情,回首自己那包括所有苦難經歷在內的一生。我認為在一直沿着自己堅信的道路前進的過程中,存在着人生價值和真正的幸福。
南丁格爾的故事被選到北師大版的小學六年級課文下冊。
南丁格爾去世後,人們把她生日的那天定為國際護士節。
社會評價
「獨立女性」的先驅
南丁格爾三十一歲時,在家庭和周圍人不理解和反對之中,進入德國凱撒斯勞滕的護士學校,邁出了當護士的第一步。她的真正的護士生涯,實際是從三十三歲開始的。如同世上眾多偉人一樣,對她來說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也是個充滿暴風雨的時期,是為她以後飛躍前進作準備,並對她進行考驗的年代。她自三十歲以後,開始向自己的人生課題挑戰。構築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是與年齡無關的。而且偉大的人生沒有男女之別。一旦發現並認識到深藏於自己內心的偉大使命,即便是三十歲開始新的挑戰也決不為遲。南丁格爾就是最好的例證。她在日記中說:「我腦海中充滿有關人間痛苦的思索……。」她的心沒有停留於自己的事,而是深入到廣大的人類愛的世界中。結果,她把一生奉獻給護士這一天職,一直過着獨身生活。「我並不是規勸女性過獨身生活。但是任意將他人與自己作比,或者陷進所謂「華麗婚姻」這種表面幸福觀中,失去正確的人生前途,則不能不說是很可悲的事。社會上有些人年輕時就舉行豪華的結婚儀式,開始新的生活,不久步入家庭,生兒育女,到三十歲以後,便疲於現實生活勞累,失去希望和進取心。這種類型在社會上大有人在。當我目睹有的女性沒有發揮自己原有的力量,而虛度年華時,不勝遺憾。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最重要的是毫無遺恨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為自己負有的使命而奮鬥終生。並且不應依靠別人來生活,而是在自食其力過程中,去開闢真正的歡快和永存的幸福之路。」
南丁格爾曾在一封信中說:「人生就是鬥爭,是一場同歪風邪氣的搏鬥。」(《另一個南丁格爾》,吉岡修郎著,醫學書院版)她一生中通過激烈「鬥爭」,改善醫院條件,把護士從「喪失品格的女人」升華為「天使」。這是人類精神上的一個大變革。這一變革竟是一名女性完成的。這一事實最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力量該有多麼巨大!推動一樁偉大事業前進,最終關聯到「一個人」的成長。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就看你是否能成為這「一個人」。況且,南丁格爾所生活的十九世紀,全社會都想把女性的生活方式限定在一個方向,這種勢力,當時依然十分頑強。而她作為一個女性,在那種時代卻完成了如此偉大的事業。她的氣魄和熱情確實值得敬佩。她在初期著作《致凱撒斯勞滕學園》一書的開場白中這樣寫道:「有一句老話說:十九世紀一定會成為『女性的世紀。』然而(中略),它並未成為女性世紀,這怨誰呢?不是男人的責任。因為沒有哪個時代像這個世紀那樣,女性不僅擁有充分開發自己能力的自由,而且還獲得了這種機會,我覺得對女性來說,這是最好的一個時代。」(《南丁格爾著作集第1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人物履歷
1820 年 5 月 12 日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其父是旅意英僑,家庭十分富有,內閣大臣們是她家的常客。南丁格爾本人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可以用英、意、法、德語自如交談。她自童年開始,即對護理工作深感興趣,鄉間度假時,常常跑去看護生病的村民。在青年時期,她已不滿足於貴族生活,決心從事一項值得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做一名護士的願望在她的心目中日趨成熟。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父母的反對,毅然投身於當時只有最低層婦女和教會修女才擔任的護理工作。無論到哪個國家旅行,她都去訪問醫院。 1850 年和 1851 年,到德國凱斯韋爾黎醫院,與基督教女執事一同學習護理。 1853 年,到巴黎「慈善事業修女會」參觀考察護理組織和設施,歸國後,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監督。
1854 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時代》雜誌記者威·羅莎的戰地快訊,揭示了英國傷病員「缺乏最普通的病房簡易用具」,震動了英國社會,喚起公眾對護理工作的注意。當時的首相西德尼·赫伯特,自然想起邀請他的朋友南丁格爾去做好這件事,這正與南丁格爾的願望不謀而合。當徵求護士的號令一出,各種基督教團體的婦女們都欣然響應,南丁格爾必須從中作一個挑選。她呼召「具有健康遠見的護士」,而且是「不分宗教派別,無論是羅馬天主教修女、新教女執事、基督教醫院的護士、英國國教的姊妹等都不可分彼此」。她和38名護士遠赴前線斯庫塔里醫院,開始她那偉大崇高的護士生涯。當時用品缺乏,水源不足,衛生條件極差。她克服種種困難,改善醫院後勤服務和環境衛生,建立醫院管理制度,提高護理質量,使傷病員死亡率從 百分之42 ,急劇下降到 百分之2 。南丁格爾不僅表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而且對傷病員的關懷愛護感人至深。她協助醫生進行手術,減輕病人的痛苦;清洗包紮傷口,護理傷員;替士兵寫信,給以慰藉;掩埋不幸的死者,祭祀亡靈……,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着一盞小小的油燈,沿着崎嶇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提燈女神」「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着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着親吻她那浮動在牆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後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舉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克里米亞的天使
一八五三年,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發生戰爭,是由於宗教對立而引起的。當時,力圖阻止俄國南下政策的英國和法國,為支援土耳其而參戰。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一八五四年,南丁格爾根據當時陸軍總司令的要求,組織一支三十八人的護士隊,開赴戰場。她當時三十四歲。在此後的兩年中,她開展了英勇奮進的救護活動。因此而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她的名字載於世界史冊。
當時年輕的托爾斯泰作為俄國軍官,在克里米亞服役,他曾寫道:「所謂戰爭,並不是那種軍樂齊奏,鑼鼓咚咚,旌旗飄揚,以及風姿颯爽的騎馬將軍等整然有序、光輝美麗的情景,它的真實情況是流血、痛苦以及死亡。」(《托爾斯泰全集第二卷》,中村白葉譯,河出書房新社版)。正如托爾斯泰所描寫的,當時的戰場已分不出敵人和朋友,呈現出一片極為悲慘的景象。
南丁格爾所在的英軍野戰醫院內的情景,同樣是慘不忍睹的。傷兵源源不斷被送來,霍亂患者也急劇增加,可是醫療用品、糧食物資等卻極不齊備。而且據說野戰醫院的建築物也極不衛生,運來的士兵因而染上鼠疫並且喪命的也相當多。南丁格爾由於自幼在極為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體格並不那麼強健,所以也差一點死於疾病。但是她度過了這一切難關,她在信中寫道:「克里米亞熱、痢疾、麻疹等,如今這兒的水土所帶來的疾病,我全都得過。因此,我相信自己的身體已完全能適應這裡的水土氣候,我已作好同士兵們一起經受這場戰爭考驗的準備。」(《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而且,還有來自醫師團的非常明顯的歧視。那些以權威自居的醫生,根本不把南丁格爾等護士們放在眼裡,甚至不讓她們走進病房。優秀的護士觀察患者非常細緻,有時甚至比醫生判斷的還準確。因此,必須尊敬護士,決不應輕視她們。但當時的社會,到處對護士工作表現出無知和不理解。據說她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擔負掃除、洗滌、膳食,乃至所有物資供應,她整天忙於雜務。可是她對此並不介意,仍舊堅持說:「我們有我們的使命。」要是一般人,對如此不佳的境遇和殘酷的工作條件,恐怕定會義憤填胸,改變志向的吧。而她卻不改初衷,沿着自己確定的使命道路,一走到底。
南丁格爾在護士工作上作出了巨大犧牲。為護理士兵,有時整天不休息,一直站着。 有時相反,為綑紮繃帶,要連續數小時跪在那兒工作。由於戰鬥極其殘酷,士兵相繼死亡。南丁格爾對很多在淒冷孤獨之中斷氣的士兵,懷着深深的同情。她非常希望「不再出現在失意中孤獨死去的士兵」,為此她在那些行將死亡的士兵眼前,竭盡全力進行護理、鼓勵。看到她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頻繁地跑來跑去,士兵們甚至以為醫院裡有好幾個南丁格爾呢!而且她還擔負一件和護士工作不相干的事,即必須書寫大量信件。每天有大量士兵死亡。因為聯繫中斷,故鄉親人非常掛念。他們即使給軍事機關寫信,在當時情況下,也很難指望那些以權威和官僚自居的軍官們給予親切的回答。因此,士兵的親眷們有時很自然地給南丁格爾寫信。而她在極端繁忙之中,一一過目,並真心實意給予回信。她給一個士兵的妻子寫的回信,至今還保存着。那是一封告訴妻子當兵的丈夫不幸死亡的信,她那充滿着同情心和無微不至關懷的文字,即便非親非故,也要流着淚水才能讀下去的。她還在信中裝入了補助申請單,並詳盡說明如何辦理手續,幫助對方出各 種主意。她一生所寫書信的數量極大,據《南丁格爾作品集》的監修者湯槙麻斯先生說:「一種說法是一萬封,還有一種說法是一萬數千封。」她寫信既不為獲取報酬,也不為揚名於世。
她只是一心想完成自己所確定的使命。這充分表現出她那崇高的形象。然而,儘管她不間斷地做出如此巨大而真誠的獻身和努力,卻遭到很多的反對和干擾。當然那些直接受到親切護理的大批士兵,是由衷感激和信任她的。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對於士兵給予她的信賴,充滿卑劣下流的中傷和嫉妒。由此可見,百年前和現在,人的心胸沒有取得什麼進步。而她卻超越了這一點,獲得了進步,她才是真正的勇者,是把自己所確立的使命能夠貫徹始終的人。她在《護理備忘錄》中作了這樣的記載:「所謂凡事均有『使命感』是怎麼回事呢?我以為是這樣的:即為達到你自己認為『最正確』、『最完善』的崇高理想而去完成工作,而不是由於不主動,被人『提醒』才去干。」(《南丁格爾著作集第一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別人說後才去做」,這不是基於使命感的行為,而是一種盡義務的行動。「別人不說也去做」,這才是可貴精神。她繼續寫道:「這就是『一心一意地工作』,為完成自己的『使命』……任何人都必須具有這種精神。……一個護士如果不是為追求理想的圓滿實現而看護病人,那麼別人再做什麼『指示』,她也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去進行護理。」她所強調的是為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用不着別人指示,也能主動去工作,這才稱得上「一心一意」。我認為人的一生是由做了哪些工作,為現在的社會和家庭帶來多大幸福而決定。其關鍵恐怕在於是否盡最大努力去完成使命,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燃燒,並通過這火焰給時代和社會帶來利益。人們常說女性和男性相比,熱情、易動感情,為此而有動輒失去理智的不足。然而一旦樹立起高大正確的目標,具有使命感,就能發揮出男性所不具備的特有的巨大力量。南丁格爾的偉大生涯充分說明了這點。
護理工作
後來,南丁格爾被稱為「克里米亞天使」,她在戰場上的勇敢無畏的形象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她所以能以「偉大人物」而著稱於後世,是因為她是現代醫護工作的創始人。她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各種佳話,不過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所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起點而已。而且由於戰場上的過度勞累,使她終生未能擺脫病痛。南丁格爾一方面和折磨自己的疾病作鬥爭,同時她沒有僅僅局限於護士工作,而是積極從事醫院改革和印度衛生狀況改善等全國性的更為重要的工作。如今,她被稱作世界護士界開創近代護理工作的起點,被尊為護士的楷模。她的事跡告訴我們:當確定了起點,並為自己的信念而生活時,即使病魔纏身,對其本人來說也絲毫不會成為障礙,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沿着自己的路走到底。另外,使我驚嘆不已的是南丁格爾活動範圍的廣泛,以及她那開創這種局面的聰明的構想能力。一個確立了人生目標,並為此而行動的人,其真正價值在於他既可成為教育家,又可成為實踐家,可以適應多層次的社會活動。
她最初是一個普通護士,逐步擴展活動內容的領域,終於確立了近代護理體系的基礎。她愛惜生命,所以她的視野逐漸從對一個人,擴大到對一個家庭,一個地區,進而擴展到國家乃至全世界。她並非單純作為一個慈善家而生存,而是以慈愛為基礎,為救護更多的人民,常常進行極為冷靜透徹的分析考慮,不斷向英國政府和陸軍部毫不客氣地提出改進建議。為此,得罪不少人。但她始終不懈地同社會上那種把弱者置於不必要的死地的懶惰和無知進行了鬥爭。總之,她不是作為一個普通護士而結束自己的一生。應該說在徹底完成護士工作過程中,她給自己的使命開闢了大片的良田沃野。關於護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她都有一個明確的理想。可能是為一生的使命而生存的堅強信念,使她的頭腦具有不隨波逐流、強韌不倦的思考能力。她把耳聞目睹的一切,通過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綜合,形成新的設想。並且為實現這新的設想而勇往直前,把世人的批評、讚譽全不放在心上。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時寫的一封信中說道:「如今我擔負的工作中,護理僅僅占一小部分。」(《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從那時起,管理和經營醫院的一切工作,均由她負責。她必定深深體會到:為進行充分護理,不僅需要醫生和護士的協力,而且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合作。她已認識到為實現福利和衛生方面的目標,需要大批人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可以說她從這時起,走上完成更大使命的人生道路。她的有關近代護理體系的設想,是在當時的實踐中孕育產生的。另外,她雖為上流社會出身,但通過護理工作,得以和各階層的人積極接觸交往,這也是促使她形成多元性思考能力的一個可貴經驗。
謙虛的人
一八五六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南丁格爾回到英國,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由於先期回國的士兵們的傳頌,她被群眾尊為英雄,名聲大震。但是她沒有因為人民的讚揚而沾沾自喜,克里米亞戰爭的慘狀和對下一步改革的願望,占據了她整個身心。南丁格爾關於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有過一段話,開頭是這樣說的:「如果所謂英雄是指那種為他人進行了崇高事業的人,那麼,」她接着說道:「這種人一定是不驕傲自大,謙虛謹慎的人。」(《南丁格爾作品集第三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一提到英雄,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一種轟轟烈烈、傲氣十足、得意洋洋的形象。但她卻說「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人」才是英雄。儘管有人自以為了不起,但從大千世界來看,只不過是個小小娃娃般的人。只有缺乏真正力量的人才驕傲自大。謙虛則是冷靜地正視自己,主動致力於自我成長、壯大的內心世界反映。謙虛的人總是雍容大度,能正確地認識事物。高傲的人總是焦躁不安,動輒屈服於虛榮心。如果說英雄是「為他人進行事業的人」,那麼可以說他的必備條件自然是要有高潔的人格,深厚的仁慈心,以及由此而採取的行動。南丁格爾還說道:「如果說婦女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工作』中,也和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處理重要工作一樣,或者幹得更出色,因而人人能成為英雄的話,那麼每天為他人做奉獻的護士們正是個個皆可謂英雄。」(同前書)英雄不只是出現在轟轟烈烈的舞台、偉大壯麗的工作中,在那每天每日「為他人」嘔心瀝血、默默獻身的人們中間才有真正的英雄。「為他人」而真心實意地做奉獻,會使你真正感到喜悅和充實。「沒有報酬的行為」帶來的充實感,能使你最寶貴的生命充滿豐富多彩的活力。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讚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
1856 年戰爭結束後,南丁格爾才抱着病弱的身體,最後離開戰地醫院回到倫敦。英國公眾捐贈巨款,以表彰她的功勳。南丁格爾用此資金作為「南丁格爾基金」, 1860 年在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後又開創了助產士和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推動了西歐各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她強調護理工作是一門非宗教性的專業,必須由受過科學訓練和品質優秀的護士,負責護理教育和行政管理。她以病弱的身軀充滿激情地工作,為培養護理人材,傾注了畢生精力,確立了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和近代護理學的科學地位,使護理學科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工作成為受人敬重的職業。現代護理學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職業性護士的出現,是現代化進程中專業化不斷提高的結果,也是婦女自立運動的重要勝利。職業護士的資格,由護士教育標準限定,並堅持註冊和許可證制度。南丁格爾有不少論著,她的名著《護理工作記錄》( 1858 年出版)成為當時的暢銷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是為現代護理學的經典著作。
1867 年,在倫敦滑鐵盧廣場,建立了克里米亞紀念碑,並為南丁格爾鑄造提燈銅像,和西德尼·赫伯特的銅像並列在一起。
1907 年,英國政府授予南丁格爾最高榮譽勳章,這是首次將該勳章授予女性。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在文稿中,也曾兩次充滿感情色彩地稱讚這位既溫柔又堅強的女性:「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不顧規章地去負責採取行動。只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她確信必須的物品都在倉庫里,於是帶領幾個大膽的人,真的撬開了鎖,盜竊了女王陛下的倉庫,並且向嚇得呆若木雞的軍需官們聲稱:我終於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現在請你們把你們所看到的去告訴英國吧!全部責任由我來負!」1910 年的一個晚上,南丁格爾這位 90 歲的疲憊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長逝。為了永遠紀念她,國際護士協會和國際紅十字會,把她的誕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並決定以南丁格爾的名字命名最高護士名譽獎,即南丁格爾獎。自 1912 年以來,每兩年對各國卓有成就的護士頒發南丁格爾獎一次。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護士有許多獲得了南丁格爾獎。南丁格爾使傷病員們心中感到無比溫暖的那盞燈,將永遠照耀護理事業的道路,她一生的事奉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天國就在我們心中,但我們必須讓它外顯出來。」
南丁格爾誓言
I solemnly pledge myself before God and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assembly,to pass my life in purity and to practice my profession faithfully.
I will abstain from whatever is deleterious and mischievous, and will not take or knowingly administer any harmful drug.
I will do all in my power to maintain and elevate the standard of my profession, and will hold in confidence all personal matters committed to my keeping and all family affairs coming to my knowledge in the practice of my calling.
With loyalty will I endeavor to aid the physician in his work,and devote myself to the welfare of those committed to my care.
—— The Florence Nightingale Pledge.
余謹以至誠,
於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
終身純潔, 忠貞職守,
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
勿為有損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
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
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
務謀病者之福利。
謹誓!
電影《南丁格爾》基本信息
◎譯 名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片 名 Florence Nightingale
◎年 代 2008
◎國 家 英國
◎類 別 劇情
◎語 言 英語
◎片 長 65 Min
◎導 演 Norman Stone
◎主 演 Keith Clifford ... The Colonel
Tim Dann ... Dying Soldier
Paul J. Dove ... Customer in the Music Hall
Laura Fraser ... Florence Nightingale
Phil Gwilliam ... Mr Davies
Roy Hudd ... Music Hall Barker
Barbara Marten ... Mrs Nightingale
Sean McKenzie ... Dr.Farr
Wendy Patterson ... Plain Jane
Michael Pennington ... Wen
Ben Stott ... Music Hall Singer
Catherine Tyldesley
簡介
這部電影講述了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英雄之一——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在從克里米亞戰爭前線回國之後情緒和精神上所遭受的創傷。由於反感軍人們受到的不必要的痛苦,這位護士糾纏當局允許她對軍隊醫院的狀況進行調查。然而調查結果卻是很多士兵由於她自己的失敗而死,這使她開始重新評價她今生的使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