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單葉臭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單葉臭薺

中文名:單葉臭薺

拉丁學名:Coronopus

integrifolius

別 稱:濱芥(台灣植物志)

科:十字花科

界:植物界

分布區域:台灣

廣東南海島嶼

單葉臭薺(dān yè chòu jì,學名:Coronopus integrifolius),這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1]

單葉臭薺形態特徵

一年或二年生匍匐草本,高5-30厘米,全體有臭味;主莖短且不顯明,基部多分枝,無毛或有長單毛。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全裂,裂片3-5對,線形或窄長圓形,長4-8毫米,寬0.5-1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5-8毫米。

花極小,直徑約1毫米,萼片具白色膜質邊緣;花瓣白色,長圓形,比萼片稍長,或無花瓣;雄蕊通常2。短角果腎形,長約1.5毫米,寬2-2.5毫米,2裂,果瓣半球形,表面有粗糙皺紋,成熟時分離成2瓣。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棕色。花期3月,果期4-5月。 [2]

和臭薺的區別在於:多年生草本,無臭味;單葉不分裂,全緣,僅少數邊緣呈深波狀或有少數鋸齒;花柱頂端微缺,比花瓣長或和它等長。

Coronopus integrifolius (DC.) Spreng. Syst. 2: 853. 1825; Hatusima in Journ. Jap. Bot. 47: 185. 1972. ——Senebiera integrifolia DC. in Mem. Soc. Nast. Nat. Paris 144. t. 8. 1799; Matsum. et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2: 25. 1906; Hayata l. c. 30 (1): 32. 1911; et Icon. Pl. Formosa 1: 54. 1911; Kudo et Masamune in Ann. Rep. Taihoku Bot. Gard. 2: 104. 1932. ——C. imterifolia (DC.) Prantl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3 (2): 161. 1890; Muschler l. c. 138; T. S. Liu et S. S. Ying in Hui-lin Li Fl. Taiwan 2: 688. 1976. ——C. wiightii Hara in Journ. Jap. Bot. 17: 340. 1941; Masamune, List Vasc. Pl. Taiwan 56. 1954.

單葉臭薺生長環境

生長在路旁荒地。

單葉臭薺分布範圍

產自我國台灣火燒島蘭嶼)及廣東南海島嶼(東沙群島)。琉球大洋洲馬達加斯加非洲南部均有分布。

臭薺防治方法

對於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控,應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①加強外來植物的檢疫,嚴把進口檢疫關,防止外來有害植物入境,這是最為關鍵的一環,此外要謹慎引種並加強對引進的外國物種的管理,儘快建立引種法規,嚴格執行引種程序。

②應加強對異地有害植物種類、分布、危害的調查,研究其生物學特性和入侵機理,為其防除提供科學依據。

③研究其可利用的一面,積極開發,變害為寶,不少外來入侵植物,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④要採用多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對那些已經產生危害的種類進行控制,將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人工物理法:人工物理法主要為以人工拔除、火燒等方式進行清除,化學法主要是施用化學藥劑治理。

農業防治:深翻播種,防治向農田擴散為害。

化學防治:用二甲四氯闊葉散除草劑防治。 除草劑一號即4氯苯取代硫尿,是一種根部內吸兼有觸殺作用的除草劑。在麥子播種後,每畝用50拓的可濕性粉劑200-300克,如水60千克噴霧,對臭莽等雜草,防除效果達85%以上。使用除草劑一號必須注意下述幾點:

用藥時間:除草劑一號對麥苗葉片有觸殺作用,以播種後出苗前用藥為宜。

播種質量:露籽麥較多的田塊,使用除草劑一號容易發生藥害。因此,散播麥播種後應提高耙地質量,減少露籽麥。

土壤濕度:土壤乾旱不能發揮藥效,因此,用藥後如果碰上天氣干早,應及時抗旱。

藥劑應均勻噴霧,以防局部用藥過多發生藥害。除草劑一號的藥效能維持三個月以上,一般麥田只需用藥一次。

參考來源

  1. 單葉臭薺, 植物智, 2020-01-18
  2. 【闊葉草類】臭薺(十字花科)_圖片_耕種幫種植網 2018年8月29日 - 臭薺圖片,臭薺長怎麼樣,臭薺有什麼藥用價值?除臭薺用什麼除草劑?臭薺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一、中文名稱:臭薺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