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拳是中國拳術之一。講究「三華貫一」,「 三華」是指精、氣、神,華拳因而得名。華拳的內容有徒手、器械、單練、對練。1~12路華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術套路。
華拳
這些套路多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鬥動作,按照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經常練華拳,能訓練人的格鬥技能,對人體各部肌肉的發展、關節的靈活、韌帶的伸張和強固,以及平衡器官、中樞神經的協調機能有良好作用。
簡介
華拳屬長拳類。
據說唐代開元年間華山蔡茂所創。至明嘉靖年間,華山蔡氏後裔山東濟寧人蔡挽之,以「三華(精、氣、神)貫一」的古代哲理作為拳法的理論基礎,寫成了《華拳秘譜》,使華拳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拳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拳被列為中國武術表演和比賽的項目,並曾先後整理出版《一路華拳》、《二路華拳》、《三路華拳》、《四路華拳》4本書[1]。華拳的運動特點是動迅靜定,勢正招圓,形健勁遒,氣脈連綿,心動形隨,意發神傳,形體工整,筋骨道勁,陰陽分清,勢勢連貫等。動作勢式講究運用「撐、拔、張、展、鈎、扣、翹、相、蹦、頂、塌、收、沉」等「骨法」,亦即「五體」(軀幹、上肢、下肢)要骨梗強壯,雄健渾厚。拳法「動如奔獺,靜如潛魚」,「進如風雨,退若山嶽」,動迅靜定,有節有序。善調氣息。剛。脆、短促有力的動作出現時,運用「聚」法;由高動作進入到低動作時,則運用「沉」法華拳技法理論為「八法」和「十二形」,八法是「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步賽沾,精要充沛,氣要沉,力要順達,功宜純」。十二形是「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鶴,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鹿,快如風」。
華拳有徒手、器械、單練、對練套路。具有代表性的是一至十二路華拳徒手的華拳拳法套路。套路由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擊動作組成,按照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運動。在搏鬥方面,以勇為先,以氣為決,而後神,搏鬥時一狠、二毒、三急、四智、五順、六機、七逸、八無。手型為拳、掌、勾、爪四種。步型為弓、馬、撲、虛、歇五種。其拳法多長拳而兼短拳,結構緊密,拳勢舒展。拳路里包含着柔韌。剛猛。飄逸。迅疾。悠慢。跌扑。滾翻。平衡。跳躍等性質與形式的動作勢式。華拳基本功法包括打樁功、打沙包、摘星換月、梅花樁等,主要是在腰、腿、鼎、襠、樁五個部分[2]。
視頻
華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華拳」拳種辯析,武風網,2018-05-13
- ↑ 華拳搏鬥時一狠、二毒、三急、四智、五順、六機、七逸、八無(華人拳心) ,搜狐,20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