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樹梨花千樹雪(關山長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千樹梨花千樹雪是中國當代作家關山長月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千樹梨花千樹雪
濱河路上的梨花開了,一樹樹雪白的花盛開在春風裡,盛開在大河邊,盛開在人們心頭;千朵萬朵,壓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潔淡雅,風姿綽約;與別的花比起來,更加純潔,更加絢麗,更加大氣。
梨花千樹雪,楊柳萬條煙。濱河路上雖然不是梨園,但卻種着很多梨樹,單位門前頭就有七棵,一棵比一棵高,目前開得正繁盛。這幾棵樹的後面又是一排垂柳,正是柳絲綻放的季節,它們顯得翠綠無比的樣子。在一白一綠相互映襯下,綠的更綠,白得更白,讓春天的這個城市顯得更加五彩繽紛,引得遊人不斷地到樹下駐足觀賞。仰頭細看,只見梨樹上面那枝枝椏椏全是雪白的花,一團團一簇簇,雪堆雲涌,銀波瓊浪,和着暖暖的春風,散發出一股幽幽的清香,令人幾許欣喜,在美輪美奐中幻化出美好的夢來,也引起諸多的念想來。
最早接觸梨花是鄰居門前的一棵大梨樹。春天來了,我們總喜歡喊着歌謠看花開、迎春天,「桃花開,杏花綻,急得梨花把腳拌」。等到春深處,那一樹梨花盡情綻放了,只見一簇簇梨花像一團團無數個小雪球掛滿枝頭。花骨朵是那樣的大,顏色是那樣的潔白,無瑕的花在綠葉襯托下顯得特別美麗,又顯得無比清新。那一樹雪白的梨花,天天就立在我家門口,雖然它本來不屬於我家,但它的芬芳卻管不住自己的腳步,盡情地洗染着我們的心情。算起來,這花在那個年代的我們跟前,既驚艷季節,也驚艷少年的那顆心。
至於到了秋天,那一枝枝繁得掉墜兒的果子,直接解釋了山間秋天豐收無限的樣子。以致後來只要想到碩果纍纍,便想到那棵大梨樹。無論是花的驚艷,還是果的結實,都讓人感覺梨樹是那樣的美好。印象中最甜的果子,是少年時大舅家的梨樹。那時他家有五六棵大梨樹,每年都結很多果子。至於花開成什麼樣子,已經忘卻了;至於到底結多少果子,我也不記得了;但有一種情形深深地流淌在記憶深處。每年梨子收穫以後,大舅總是在屋檐下修好多泥窩子,在裡面鋪上麥草,把這些果子全放進去,然後再用泥把門子全部封死。等到冬天的時候,只要打開一個泥門,那種梨香味就飄滿院子,半個村子也都飄着那種非常甜美的梨香味。而吃到口裡,酥軟脆甜,浸人心脾,感覺比蜂蜜還要甜美許多。
姨姨家院子裡也有一棵梨樹。這梨長得很快,屬於早熟梨,陰曆七月底就可以吃。每年暑假去她家時,總能吃到那又甜又脆的梨。那年姥姥也在,小小的我上樹摘梨,結果總是夠不着。於是姥姥給我接上來一根長棍用來打,但我剛把棍子接上,誰知手中抓得不牢,又掉下去准准地砸在姥姥的鼻子上。當時的我嚇壞了,但姥姥沒有喊痛也沒有哭,也沒有責怪我,只是擦了一下鼻子,又把棍子給我遞上來。此後我想了好多年,不知道姥姥是真的不痛,還是為讓小小的我別擔心。我試過那個距離,知道不痛是不可能的,為了孩子,故鄉人忍受下的不知道有多少,當小輩的有時真的感受不到!
連接阡陌的梨花,覆蓋了千村百鄉,裝飾着山山峁峁,那種鋪天蓋地的氣勢恢宏,讓人們看過一次便終身難忘。這樣的山鄉景致讓我喜歡,而我更喜歡「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情景。想象着在安靜的農家小院裡,月色正好,梨花正開,微風徐來,夜深人睡,那是一種何等安靜美好的環境啊。每當看戲曲的時候,那白玉一般的梨花便從唐詩里走到我的心頭,我能聯想到這樣一個場景。在那個開滿梨花的園子裡,多情皇帝唐玄宗領着一幫子梨園弟子,譜唱着一場場動人的戲曲。這時候清風徐來,梨花飛揚,衣袂飛揚,花香飛揚,妙音飛揚;且不說他的皇帝當得怎麼樣,單就這場面,那該是一場多麼美好的情景啊!是啊,梨園弟子滿天下,戲曲一唱過千年。梨花絢美,梨花帶雨,溫潤超度了多少受苦的心靈。
每當下雪的時候,無論是詩人還是平民,大家都喜歡把雪比作梨花。一方面因為雪的顏色是白的,一方面那大朵雪花從天而降的時候,就像那大朵的梨花盛放在天空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年在河西瓜州出差,就遇到這樣的大雪,那雪啊又大又多,一連下了三天三夜。直把那樹呀屋呀以及所有物事全變成白色的。在那冰天雪地里,在那水晶世界裡,就是一片白色,顏色可真純啊。由於遠離繁華,這裡顯得無比寧靜,人心也感覺非常單純。想想唐詩里那些邊關征戰的將士們,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守候着,心頭的祈盼肯定也是單純的。在他們看來,潔白的雪是與潔白的梨花是對應的,一個是邊關冷月,一個是故園梨花,二者相互聯想映襯,帶來的就是對家園的無比思念和懷戀,其深情厚感,堪比此時雪濃。
梨樹的花是潔白而美麗的,果子是真實而甜蜜的;白得純潔,結果實在,秀而不媚,美而不俗,自然是人間寵物了。但後來讀過很多閒書,發現好多人都以種種花自喻,好多花都代表一種精神;但卻很少有人以梨花自喻,而梨花也並不代表什麼高尚的精神。比如桃花代表青春,玫瑰代表愛情,荷花代表高潔,梅花代表骨氣,菊花代表堅強,百合代表團圓,以致松梅竹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就算梨花是與戲曲有些緣故,但只能說明行業,代表不了高貴的精神。
這個問題困擾我多年,後來終於想到梨花之所以這樣,問題就出在它的名字上。梨者,諧音就是離。由於人們把這兩個字聯繫起來,所以給這花帶來不公平的待遇,成了離別的一種符號。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用這樣的物事來見證離別,真的感覺有些悽慘的樣子。古人交通不方便,此地一別不知何日相見,因此特別傷感離別。尤其是那些前去征戰的離別,更加讓人肝腸寸斷。甚至直到現代,那個英雄的領袖人物在與前妻離婚時,把一棵梨切開各自吃掉半個,以此證明彼此再也了無牽掛。於是誰也就不願意用梨花自喻,也不用來代指什麼了。梨花安靜地開着,開得潔淨而美麗、純粹而舒展,便有一種出世的風儀,不由讓人想起妙玉一樣的出世女子,她們遠離紅塵、孤高清絕、淒宛艷絕。
剝去代表與寓意,梨花只剩下一幅清潔的尊容。不用承載骨氣與象徵,那麼白的花,那麼美的花,在百花園裡展示着佛一樣的清淨,用一身素雅展示着超越凡塵的高貴,直把美的精魂盡情地展示給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人不願意看他人眼色行事,只是靜靜地做着自己的事,不譁眾取寵,不獻寵邀功;無論遇到讚美,或者遇到批斥,都顯得無盡從容,渾身素盡得沒有一絲污漬,姿態靜雅得如一樹梨花,這樣的處世無驚,直驚詫了人們的心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