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歲「雙胞胎」花皮榔(郭迪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歲「雙胞胎」花皮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千歲「雙胞胎」花皮榔》中國當代作家郭迪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千歲「雙胞胎」花皮榔

家鄉雖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但卻是深藏不露的「天然富礦」之寶地,不信?僅夏天的小溪,就足夠讓你陶醉的不知所措,溪水被太陽照得波光粼粼,像是點綴着一顆顆星星,而比小溪更加美麗迷人的是兩棵千歲「連理」生長的花皮榔樹,它是世上極為罕見的植物「活化石」,堪稱「寶中之寶」。

榔樹學名叫櫸樹,別名血櫸、金絲榔、沙榔樹、毛脈櫸等,是榆科櫸屬的落葉喬木樹種,櫸樹系落葉喬木,材質優良,是珍貴的硬葉闊葉樹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花皮榔的樹皮呈魚鱗狀,在榔樹「族中」又是珍品中的珍品。

前不久的一天,我邀請林業部門的朋友,沿着溪水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中艱難的行走2個小時後,來到了湖北省竹山縣雙台鄉茅塔寺村名叫王鐵溝的郭家灣,目睹了這對像似「雙胞胎」一樣的花皮榔樹,其「尊容」令人如痴如醉。

「姊妹」倆「零距離」的相依相偎在一起,像是連體姐妹一般,其「姐姐」的主根呈「手掌」形,沿石壁向右斜下方伸展,「膀子」和「手臂」全裸露在寸草不生的絕壁上,「手指」緊緊抓住「石凳子」,直到岩縫深處,把堅硬的石頭「抓」出了若干個「裂痕」,幾乎是無法吸收到營養,卻能完好無損的生存一千多年,可謂是「樹堅強」。

有人提議在榔樹根部的外邊,圍岸填土加固,將裸露的岩石用土填埋,以確保根部能夠正常吸收水份,並用鐵塔固定其樹幹,防止被風雪侵襲,不過,需要一「籮筐」銀子才能築起「保護網」,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這對「姊妹」的「身高」相差懸殊不大,都在23米左右,「胸圍」的大小和「肥胖」程度也不相上下。「姐姐」的「胸圍」246厘米、「妹妹」的「胸圍」242厘米,樹冠倒卵狀傘形,東西南北冠幅達近30米,兩樹的樹枝交叉相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樹皮棕褐色、平滑、薄片狀脫落。其「子孫後代」千千萬萬,可謂是「兒孫滿堂」,放眼望去,周圍1公里範圍內全是榔樹的世界,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溝壑之中。

然而,有誰知道?更「亮麗」的不是這兒的自然景色,而是在周圍十里八鄉流傳着耐人尋味和催人奮進的故事,他與我們現代文明建設也相得益彰,是比物質財富更加重要的「精神食糧」。

那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對郭姓夫妻思想前衛、腦子靈活,他們不安於祖祖輩輩都都在大山里生活的現狀,抱着「世界那麼大就想着去看看」願望,說不一定「東南西北處處是天堂」的夢幻,若一輩子呆在山溝里不是可惜麼?

於是,他們就把想「走出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對雙胞胎的兒女身上,他們也知道,大山裡的孩子沒有別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讓孩子們發奮讀書,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事不易遲,他們就着手安排聘用家庭老師。

就在兒女5歲那年,他們夫妻兩個帶着兒女親手在自家門前栽下兩棵「櫸」樹(「櫸」和「舉」諧音),默默許願讓一雙女兒好好讀書,爭取「中舉」,以此來打通一條通往外界的「便捷公路」。

花皮榔根部的「手」緊緊抓住岩石,活生生的把堅固的岩石抓出了若干道「縫」

從此以後,他們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兒女讀書和做人上,從外地請來頂級私塾老師,專門從事兒女教育,期間,夫妻兩勤爬苦做,省吃儉用,賣田賣地,不惜傾家蕩產,把所有的功夫都用在教兒育女上,終於在10年之後,一對可愛的兒女如願以償地雙雙「中舉」。 山里飛出了一對「金鳳凰」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在昔日這個寧靜的山村里炸開了鍋,遠遠近近的人都把這棵花皮榔樹當作「神」一樣的崇拜和寶貝一樣的保護,相傳至今千古不變

記得在60年代初期,有幾個來頭不凡的人,要用50萬元的價格砍伐此樹做「棺材」,而當時的大米才幾分錢一斤,面對如此天價,而我的父輩們卻不為所動,緊接着,來了一批又一批,一批的價格比另批價格「水漲船高」,想不到的是,卻又一批又一批的吃了「閉門羹」,如果同意就意味全村人可以白吃白喝兩到三年。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又有一批一批的商人看中了此樹潛在的價值,以各種誘惑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於不擇手段的「下圈套」,擺出一幅志在必得的架勢,要求得到此樹,也有人承諾無償的為村民修通近5公里的水泥路,都被我的父輩斷然拒絕,「櫸樹」得已毫髮無損的活着。

其實,盼望開闢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是山溝里的鄉親們世世代代人的夢想,就像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他們卻以意想不到的舉動而放棄,寧願受困也不出賣祖宗留下的「國寶」文物、也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換來一時的快樂和幸福,儘管他們很多人到死都沒有等到通公路的那一天,卻無怨無悔,不得不令我佩服五體投地,如今這條曾經住着400多人的山溝溝,還是因交通不便而全部移民,若大一條溝里空無一人

[1]

作者簡介

郭迪福,上海市奉賢區四團鎮團南村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