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頭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頭柏

中文學名:千頭柏

拉丁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

Sieboldii Dallimore and Jackson

別稱:掃帚柏,鳳尾柏,子孫柏

拼音:qiantoubai

門:裸子植物門

綱:松柏綱

目:松杉目

科:柏科

屬:側柏屬

千頭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 Sieboldii Dallimore and Jackson)千頭柏為側柏的栽培變種,常綠灌木,高可達3~5米,植株叢生狀,樹冠卵圓形或圓球形。樹皮淺褐色,呈片狀剝離。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扁平,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交互對生,緊貼於小枝,兩面均為綠色。3~4月開花,球花單生於小枝頂端。球果卵圓形,肉質,藍綠色,被白粉,10~11月果熟,熟時紅褐色。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長江流域多栽培作綠籬樹或庭園樹種。[1]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餘米,胸徑1米;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枝條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樹樹冠則為廣圓形;生鱗葉的小枝細,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葉鱗形,長1-3毫米,先端微鈍,小枝中央的葉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間有條狀腺槽,兩側的葉船形,先端微內曲,背部有鈍脊,尖頭的下方有腺點。

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毫米;雌球花近球形,徑約2毫米,藍綠色,被白粉。球果近卵圓形,長1.5-2(-2.5)厘米,成熟前近肉質,藍綠色,被白粉,成熟後木質,開裂,紅褐色;中間兩對種鱗倒卵形或橢圓形,鱗背頂端的下方有一向外彎曲的尖頭,上部1對種鱗窄長,近柱狀,頂端有向上的尖頭,下部1對種鱗極小,長達13毫米,稀退化而不顯着;

種子卵圓形或近橢圓形,頂端微尖,灰褐色或紫褐色,長6-8毫米,稍有棱脊,無翅或有極窄之翅。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本種特點叢生灌木,無主幹;枝密,上伸;樹冠卵圓形或球形;葉綠色。長江流域多栽培作綠籬樹或庭園樹種。

分布範圍

產於內蒙古南部、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及廣西北部等省區。西藏德慶、達孜等地有栽培。

在吉林垂直分布達海拔250米,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達1000-1200米,在河南、陝西等地達1500米,在雲南中部及西北部達3300米。

河北興隆、山西太行山區、陝西秦嶺以北渭河流域及雲南瀾滄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華北地區石炭岩山地、陽坡及平原多選用造林。朝鮮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木材淡黃褐色,富樹脂,材質細密,紋理斜行,耐腐力強,比重0.58,堅實耐用。可供建築、器具、家具、農具及文具等用材。種子與生鱗葉的小枝入藥,前者為強壯滋補藥,後者為健胃藥,又為清涼收斂藥及淋疾的利尿藥。常栽培作庭園樹。

參考來源

  1. 千頭柏圖片, 浴花谷花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