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佛山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千佛山街道

中文名 :千佛山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

千佛山街道(Qianfo Mountain Sub-district)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東起歷山路,西臨泉城廣場,北接黑虎泉,南到旅遊路。轄區面積4.9平方公里,人口69818人(2010年),駐區單位65家,6個居委會,2個家委會。轄區內有千佛山公園、黑虎泉泉群、司里街等。[1]

地理環境

千佛山街道東起歷山路,西臨泉城廣場,北接黑虎泉,南到旅遊路。轄區面積4.9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69818人(2010年)。

行政區劃

駐區單位65家,6個居委會,2個家委會。

風景名勝

轄區內有千佛山公園、黑虎泉泉群、司里街等。

​=千佛山公園= 占地166公頃,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濟南市區最大的山嶽公園。千佛山海拔258米,古稱靡笄山、歷山,傳說上古虞舜帝曾耕田於歷山下,故又稱舜耕山。關於千佛山之名的來歷,一說隋開皇年間,此地佛教盛行,岩石鐫佛,遍布山崖,故改稱千佛山,沿襲至今。佛像石雕集中在興國禪寺後千佛崖上,最早為隋代的60餘尊石佛。千佛崖下有極樂洞、黔婁洞和龍泉洞,其中極樂洞中16尊佛像最高達3米。千佛山景色綺麗,蒼秀涵幽,每年重陽節山會更是人海如潮。千佛山上名勝古蹟頗多,有唐槐亭、齊煙九點、雲徑禪關、興國禪寺、歷山院、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千佛崖、洞天福地坊、對華亭、"第一大弭化"石刻、舜皇祠、文昌閣、一覽亭、碑文詩刻等。登山有東西兩路,盤路各300級左右。興國禪寺與千佛崖。興國禪寺位於千佛山半山腰,是千佛山的主要建築。唐貞觀年間建造,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青瓦紅柱,花窗欞扉,殿宇亭廊,結構興國禪寺錯落,院內植物有銀杏、紅楓、翠柏、椿樹等。香煙縹緲,萬綠蔥蔥,如臨仙境。元末戰亂,寺院因"兵焚廢馳"。明成化四年(1468年),德王府內官蘇賢到千佛山遊覽,遂捐錢建造佛殿、僧房,塑釋迦牟尼、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四大天王、千手佛等。興國禪寺後"千佛崖"造像,是隋開皇年間所鐫刻,共有9個石窟,最早為開皇七年(587年)建造,包括彌勒陀像、菩薩像等。其中貞觀年間造像至今尚能看出全貌和痕跡的有130多尊,有的凝神而立,有的合掌而坐,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以上是我國少有的年代較久的佛像造像群。

"佛山三洞"

龍泉洞在"興國禪寺"院內,水深三米,面積約20平方米,正中有一小泉,壁上鐫有10餘尊佛像。因山風吹來,洞口發出巨聲猶如龍吼,故取名"龍泉洞"。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夜深人靜時,可聽到水滴擊石,如同珠落玉盤,更加襯托寺院的幽靜。龍泉洞東側為"極樂洞",洞室正面石壁上矗立着3個高大的石佛,中間是阿彌陀佛盤膝而坐,高約3米,身後飾有佛光,左有觀世音,右有大勢至,合稱為"西方三聖"。洞為隋開皇十年(590年)鑿成。三聖周圍刻有佛像85尊,雕刻細緻,體態豐腴,神態各異。極樂洞東側為"黔婁洞",洞深數丈,人工開鑿,壁上長滿青苔,面積20餘平方米,高2米餘。洞內濕溫,水珠下滴,叮咚有聲。洞口石刻記載了黔婁生平。黔婁是戰國時期齊人,傳他在此鑿石為洞,隱居其中,著《黔婁子》,宣傳道家主張,拒齊威王以重金相請。東晉陶淵明在《詠貧士》一詩中贊曰: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