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賢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賢祠位於廣東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雷州西湖公園內[1] ,紀念被貶謫雷州或貶瓊過雷,被雷州人民譽為「十賢」的名宦寇準、蘇軾、蘇轍、秦觀、李綱、趙鼎、李邕、王岩叟、胡銓、任伯雨等。
中文名:十賢祠
位於:廣東雷州市雷城鎮雷州西湖公園
紀念:被貶謫雷州或貶瓊過雷
創建:宋咸淳十年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廣東省雷州市
歷史記載
據十賢祠內展品記載,寇準在雷州呆的時間較長,約有18個月,且在雷州辭世。他為人剛直足智、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愛戴。他在雷州的職位雖然只是低級官員,但依然勤政愛民,「寇公祠」內幾幅圖畫記載了他在雷州的業績: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使鄉民的子孫也能讀書;講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說;傳授先進生產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傳播中原文化,向當地人傳授中州音,促進了當地人與中原的交流。據說寇準辭世後,寇夫人得朝廷恩准,扶靈柩回洛陽下殮。離去當天,雷州百姓傾城出動護送靈柩。靈車隊伍到一渡口時,風雨大作,鄉民怕水浸了靈柩,紛紛以手中所執竹杖插地護柩。次日,卻見這些竹杖已生根發芽,蔚然成林,渡口遂稱「寇竹渡」。
被貶謫期間,蘇軾曾兩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貶途中,一是赦歸途中。他在雷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構,以及寶貴的墨跡。被譽為唐代嶺南三大古剎之一的萬寧寺的牌坊「萬山第一」就是蘇軾所題。在與鄉人的接觸中,蘇公無意中成了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為當地的文明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除此之外,他的寬厚剛直的處世態度,更是影響了當地的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起到了教化提升民眾思想的作用。
李綱被貶路過雷州,寓居天寧寺,作詩20多首,表達了深沉的愛國心;他的一身正氣,更為當地人敬仰……「十賢」雖已作古,但他們留下的墨香正氣卻在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之後更加濃郁,塑造了雷州人「疾惡如仇,敬賢如師」的品格。
歷史沿革
十賢祠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雷州西湖公園內。宋咸淳十年創建。宋朝自乾興至紹興150年間,有丞相寇準、學士蘇軾、侍郎蘇轍、正字秦觀、樞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綱、趙鼎以及參政李光、編修胡銓等十位名相賢臣先後謫居或路過雷州。他們體恤民情,倡辦教育,對傳播中原文化,促進雷州文化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
南宋知雷州軍事虞應龍為示「敬賢如師」、「疾惡如仇」,乃建「十賢祠」。名相文天祥與虞應龍友善,應虞應龍之請,作《雷州十賢堂記》,以志其事。清嘉慶九年(1804)元月,按察使秦瀛來訪,目睹古祠殘破,而委知府宗聖垣重修,並請學使姚文田(浙江歸安人,嘉慶四年狀元)於書文天祥《雷州十賢堂記》碑刻嵌於壁上。大門楹聯:「十里湖山千里月;賢人蹤跡聖人心。」為清睿元書院山長海康李韶繹撰。清咸豐年間粵中知府錢塘陳坤題《十賢堂》詩云:「同是天涯謫宦人,十賢堂下倍傷神。斜陽何處無芳草,惜不逢時遇早春。」
十賢祠於1984年重修。祠堂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積400平方米。正廳通面寬9米,通進深8米,硬山頂,硬山擱檁式梁架。屋脊和垂脊皆灰塑龍風。前檐描繪壁畫。正廳牆壁嵌有「十賢」線描陰刻大理石像。東廂紀「十賢」事跡,供人瞻仰。
著名人物
寇準(961-1023年),陝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任北宋真宗宰相時,主張真宗親征抗遼,在「澶淵之役」中戰功卓越。為人剛正不阿,禮賢下士,不趨炎附勢,敢直言進諫,故被排擠陷害,而致兩度罷相,後貶為雷州司戶參軍。在雷州時,指導當地居民學習中州音;傳授農業技術、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向群眾解說天文地理,力避邪說;同時還修建真武堂,收徒習文學藝,傳播中原文化,對雷州文明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李綱(1083-1140年),福建邵武人,著名政治家,南宋第一任宰相。任相期間極力主張抗金,反對議和,遭罷免。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丞相李綱被貶海南,途經廣東雷州,受湖光岩"楞嚴寺"當時的長老釋琮之邀(兩人既是福建同鄉,又是京師同窗)到雷州府遂溪縣的湖光岩一游。與僧月下對飲,世道世情。入夜,月色晴好,月光灑滿湖,湖光映壁,光彩動人,李綱情不自禁即席揮寫「湖光岩」,後刻於白雲岩上。「白雲禪庵」一直香火不斷,到了清代才更名「楞嚴寺」,「楞嚴」取自《楞嚴經》,迄今不變。路過雷州時,曾寓居天寧寺。在雷州期間,寫了20多首詩歌,並留下《天寧寺留題》、《祭雷廟文》等若干篇文章,它們是雷州文化的瑰寶。
蘇軾(1037-1101年),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翰林學士。因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被一貶再貶。南貶經雷州,雖時間短暫,但留下了豐厚璀璨的文書墨寶,文風氣節對啟化雷州文明功不可沒。赦歸經雷州時拜謁伏波廟,寫下《伏波廟記》,為後人經常誦讀。
蘇轍(1039-1112年)四川省眉山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嘉年間進士。因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到雷州。在雷州讀書著述,留下不少佳作。在雷州期間,熱愛雷州山水和人民,雷民感謝蘇軾與蘇轍兄弟之德,遂建一座小樓供二蘇讀書避暑。
湯顯祖(1550-1616年),江西臨川人,明代傑出劇作家、文學家,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官至南京太常寺博士。生性剛直,目睹當時官僚腐敗而上疏觸犯明神宗,被貶為徐聞縣添注典史。任內見徐聞「其地人輕生,不知禮儀」,與知縣熊敏捐資創建貴生書院,著有《貴生書院說》、《明復說》等一批詩文,以「君子學道以愛人」為宗旨,宣揚「天地之性人為貴」、對當時社會教化起了很大作用,尊師重教在徐聞從此蔚然成風。
視頻
內江三橋十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