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醫生魚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醫生魚

界:動物界

鱸形目隆頭魚科

裂唇魚屬

隆頭系列品種

醫生魚,為鱸形目隆頭魚科裂唇魚屬、隆頭系列品種。 [1]

目錄

簡介

醫生魚:別名飄飄魚_裂唇魚,為鱸形目、隆頭魚科、裂唇魚屬、隆頭系列品種,原產於太平洋,包括紅海、東非、南亞、印度、阿曼灣、毛里求斯、馬爾代夫、塞舌爾群島、斯里蘭卡、聖誕島、可可群島等地附近海域。

屬熱帶珊瑚礁海域海域最被熟知的隆頭魚品種,生態行為非常獨特,會幫大型魚類清理寄生蟲,游泳姿態像一張在水中飄動的紙條,因此也被叫做飄飄魚。每年禁漁期後,南海都有大量的捕獲,因此市場價格十分低廉。

生存環境:海水 最大長度:10cm 形狀分類:條形 顏色分類:白色_黑色

活動區域:中層 飼養難度:很難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5℃±2℃

酸鹼範圍:8.2±0.2(PH) 硬度範圍:8±2(DH) 壽命年限:7年 食物飼料:雜食

醫生魚形態特徵

魚體延長,嘴長、唇厚、齒尖而利。背部淺褐色,腹部呈乳白色,體側有一條漸寬的黑色橫紋從吻部延伸至尾鰭後部,魚體後半部的淺藍色區域更加凸顯這道黑色條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專門在各種病魚身上認真負責的除蟲治病,深得魚類的好感,病魚見到它到來,都會溫順主動地張開大口和鰓蓋,讓醫生魚進入口清掃。兇惡的大海鱔對醫生魚也十分友善,從來不會傷害它們,有時還充當它的保護者。

醫生魚飼養方法

通常單獨、成對或成群地棲息在珊瑚礁附近。建議250L以上水體,與能讓其清潔的海魚混養。初入缸可用活的鹽水蝦誘其開口,開口後也可接受一些替代食物,像切碎的海鮮、海蝦、和活的黑蠕蟲。一天至少投餵三次,但很難餵食及維持,應該由有經驗的愛好者飼養為宜。如果水族箱中的魚身上有潰爛的傷口,那麼醫生魚可能給它造成很大的麻煩,醫生魚在情理傷口的時候,會吃掉腐爛的肉,這會讓那條魚感到十分疼痛。而且裸露的傷口在醫生魚的啄咬下很容易感染,故此,最好不要讓皮開肉綻的魚面對醫生魚。

醫生魚雌雄分辨

醫生魚繁殖方式

卵生。

參考來源

  1. 醫生魚,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