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匙葉柳

匙葉柳(Salix spathulifolia Seemen)灌木

枝褐色,無毛。芽卵圓形,黃褐色,無毛。

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北部等省。生於海拔1800-2900米的山樑,山坡林緣。模式標本采自陝西戶縣光頭山。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匙葉柳
  • 學名;Salix spathulifolia Seeme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目;裘良目Julianiales
  • 科;楊柳科Salicaceae
  • 屬;柳屬Salix
  • 種;匙葉柳
  • 分布區域;內蒙自治區, 河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四川省, 雲南
  • 海拔區間;1400-4300
  • 是否中國特有;是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灌木。枝褐色,無毛。芽卵圓形,黃褐色,無毛。葉倒卵狀長圓形,狹倒卵狀橢圓形,稀寬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9厘米,寬1.5-2.5 (3.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深綠色,幼時有毛,後無毛,下面蒼白色或有白粉,初有長柔毛,後無毛,葉脈凸起,邊緣有不規則的細鋸齒,稀近全緣;葉柄長達1.5厘米。

花後葉開放,花序梗明顯,具有2-4個正常葉,花序長2-4厘米,粗6-8毫米;雄蕊2,離生,花絲中、下部有柔毛,長約3毫米;苞片寬橢圓形,長為花絲的2/3,先端圓形或圓截形或有不規則的淺齒,外面下部有柔毛,上部近無毛,內面近無毛,具緣毛;具背腺和腹腺,腺體有時先端淺裂;子房卵形,無柄,被柔毛,花柱細長,2深裂,常扭曲,柱頭2裂;苞片同雄花;腺體1,卵形,腹生。

果序長達6.5厘米;蒴果卵狀長圓形,被灰白色柔毛,無柄或有短柄。花期6月上、中旬果期7月中旬。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2900米的山樑,山坡林緣。

分布範圍

產自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北部等省。模式標本采自陝西戶縣光頭山。

栽培技術

1.插穗處理可在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萌芽前採集插穗, 從生長健壯的單株上,剪取木質化程度較高的1 年生枝條,剪去枝條兩端,取中間粗度均勻部分,要求直徑在0.8 厘米以上,插穗剪截長度為15~20 厘米,至少保留3~4 個芽,上端距芽1.0~1.5 厘米處平剪,下端斜剪,用塑料繩將插穗每50 根捆成1 捆。

2.插穗貯存春季插穗採集和處理後,採用溝藏法貯存,其貯存期間也是催芽的過程, 溝藏地點應選在苗圃地附近排水良好的背陰處,挖寬1.0~1.5 米、深1.2 米的貯藏溝,長度根據插穗數量而定。貯藏插穗時,先在溝底鋪一層5 厘米濕沙,將插穗按捆倒立放入溝底,沙子的濕度以能夠握成團為宜,最上層插穗距地面20~30 厘米,最後覆土略高於地面。貯藏期間溫度保持5℃左右,濕度適宜即可。

3.整地扦插前必須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壓。要求做到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地平土碎。

4.土壤處理扦插前每米2 噴灑敵克松3 克和0.2%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5.扦插扦插在大田或全光照噴霧床內進行,可採用1.5×3.0 米的畦插,株行距為15×35 厘米,南北走向,插穗由北向南斜插入土中,頂端與地面平行,插後即可灌水或噴水,扦插時要求土層溫度穩定於10℃,前3 次灌水每次間隔10 天。

6.抹芽春季扦插後,在萌芽的過程中,去除苗木根莖多餘萌芽,留取生長旺盛、健壯的1 個芽。苗期幼苗長到10 厘米時,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每7 天噴1 次,連噴2~3次。

主要價值

柳樹材質輕,易切削,乾燥後不變形,無特殊氣味,可供建築、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纖維含量高,是造紙和人造棉原料;柳條可編筐、箱、帽等;柳葉可作羊、馬等的飼料;蜜源植物;為優美的觀賞樹種。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