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杜鎮位於咸陽市渭城區北部,距咸陽12公里,北依涇陽縣,西接秦都區。西安航空港咸陽機場坐落鎮南,咸北一號公路橫貫全鎮,地理位置優越。全鎮占地面積34平方公里。共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18955人。該基歷史悠久,名勝古蹟豐富,鎮內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主要以工業和農業為主,截止2006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8.42億元。[1]
鎮情概況
北杜鎮全鎮現有耕地面積3.9萬畝,人均2.1畝,非農業人口2896人。
北杜為古鎮,鎮內有建於明萬曆18年的千佛鐵塔,氣勢宏偉,是全國四座鐵塔之首。
基礎建設
城鎮建設:2001年,北杜鎮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實施了新鎮搬遷建設,在原鎮址西2公里處建設新鎮。近年來,鎮政府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自2001至今,共計投資600多萬元,新修新鎮中心街道路及地下管網排水工程,該中心道路寬42米,分為左右人行道,人行道與行車道用綠化帶隔開,成為渭城區標準最高、寬度最大的鄉鎮道路。
通信方面:截止2005年底,全鎮擁有固定電話5500多部,占到全鎮總戶數的40%以上,移動電話已突破了8000部,咸陽電信分公司在北杜建成了電信營業廳,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也相繼在鎮上建造了信號收發塔,通訊十分便利。
供水設施:鎮上建成了新鎮中心供水廠,完全可滿足鎮上各單位的用水和發展需求。
電力建設:通過2000年的整網增容,可完全滿足小城鎮發展的電力要求。
經濟發展
農業
北杜鎮屬咸陽市北部的主要產糧區,為農業鎮。近年來本鎮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確立了"果、菜、蛋、奶、苗"發展思路,並通過不懈的努力,截止2006年底,全鎮果樹面積達到5000多畝,設施農業占地800餘畝,籠養雞存欄34萬隻,奶牛及秦川牛存欄達到1860頭,建成占地500畝的花卉苗木基地,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工業
轄區主要的企業有:生產工業奶粉的秦潤乳品廠、生產電力器材的咸陽輸電線路器材廠、電子開關廠等,效益可觀。
貿易主要以集鎮貿易為主。
經濟指標
截止2006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8.42億元,第一產業值占到45%,第二產業值占到20%,第三產業值占到35%,商品貿易零售總額達到138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7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00元。
發展前景
2009年6月25日,國家發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為加快西咸一體化建設,北杜鎮被規劃入涇渭新區。發展前景廣闊。
鄉賢名人
杜德夫(1918~1983) 著名電影演員,北杜鎮人。1937午。從西安中學奔赴延安參加苹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畢業後一直參加革命文化藝術活動,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電影演員,曾在電影《白毛女》、《鋼鐵戰士》、《沙家店糧站》、《葡萄熟了》、《平原游擊隊》、《北斗》等二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生動逼真的藝術形象,受到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李敷仁(1899~1958) 名文會,筆名老百姓、咸貞、勞百里、護人、富韌、村長等。北杜鎮人。1920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學(西安)。1925年畢業後在陝軍何經緯部教導隊當文化教員。
1926年,在咸陽縣立高等小學(今中山街渭城區第二初級中學內)任教,後任校長。
1928年後,曾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助理幹事、科長、黨部機關報《中山日報》編輯。曾在《中山口報》發表社論《反對芳澤來華》及《帝國主義進了潼關》,又在《覺悟青年》發表了《地皮將透的咸陽》,揭露軍閥、土豪、貪官污吏罪行。
1930年赴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後,組織中國學生成立抗日團體革命學生會,擔任監察委員,並負責西北宣傳工作。
1932年始先後在風翔:二中、漢中五中、西安女師、固市中學、興國中學等校任教13年。期間,於1937年10月在西安師範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創辦《老百姓報》,被群眾稱為"咱們的老百姓",1940年被國民黨查封。
1944年春,創辦《農村周刊》,僅出6期又被查封。同年秋,加人中國民主同盟,任西北民盟總支部青年部主任。1945年5月受聘主編官辦《民眾導報》。利用《民眾導報》作輿論工具,發展民盟民青成員,還以記者身份在咸陽揭露貪官劉法鈺罪行。
1946年5月,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到咸陽塬上(今周陵鄉陳老虎寨附近)秘密槍殺,幸未死亡,被當地群眾救回家中,經黨組織護送到邊區。
1946年7月,延安千餘人集會歡迎李敷仁,林伯渠、徐特立、陸定一、習仲勛等出席大會。發出"致中國民盟電",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暗殺罪行。1946年9月,被邊區政府任命為延安大學校長。
1949年6月,延大改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遷入涇陽縣永樂鎮,他先後擔任副校長、校長,兼任西安軍管會委員,陝西省人民政府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主任委員。
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盟中央委員。還曾任陝西省中蘇友好協會會長、西安市政協副主席等職。
1958年2月19日逝世,被中央人民政府授於"革命烈士"稱號。生前曾著有《中華民族革命歌》、《關中歌謠集錦》、《抗戰歌謠》、《中國諺語》、《淺談報刊通俗化》等。[2]
名勝古蹟
北杜鐵塔,又名千佛鐵塔,在距咸陽市15公里的北杜鎮。塔方形十級,高33米,邊寬3米,純鐵鑄成,層層有窗,門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鑄造成金剛力士像,頂立層樓,分外得體。各層環周有鑄鐵佛多尊,故名。間鑄以奇花異草、珍禽怪獸,鑄工精巧。
塔身有銘文:"大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書房行走太監杜茂"鑄造。一個宦官竟能出資鑄造這樣巨大的鐵塔,其權勢和富貴,蓋可想見。塔身保護完好,唯塔剎稍傾斜(現已修復)。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巖翠柏 古時咸陽八景
古剎龍巖一徑奇,
森森翠柏更參差,
柴扉寂靜僧歸處,
煙景蒼茫鳥宿時;
法鼓誦鍾窺色象,
澄輝明月照禪師,
等閒欲向空門語,
脫卻塵埃日夜思。[題解]龍巖:龍巖寺,後稱龍華寺,在市北三十華里龍華寺村。翠柏:謂周圍蒼翠的柏樹。寺為大定三年(一一六三)行倍作建。明時邑之安業里(東北鄉)隱士魏浩隱居於此。寺內外廣植松柏,周圍十頃。蒼松翠柏,郁然成景。
贊曰:樹森千柏,傲雪欺霜,合義士忠臣之節。籠煙覃月,稱逸隱士之心。紅禽同白鶴往還,綠樹共青山流峙,客坐風前,僧敲月下,可以豁吟懷,可以濯塵想。是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