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市無原罪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北市無原罪堂屬於周至教區,意籍胡定邦神父1901年建大堂七間,磚木結構,向南,奉聖母無原罪為主保。神父房五間,磚木結構,另有兩對檐三間瓦廈房。堂後1932年前設鳳翔方濟各會修道院,另有大瓦房三間。磚房、車房四間。大堂院占地7.5畝,修院地皮12畝。本會有耕地四十畝,1950年土改時充公。

1932年分教區後,1936年修院遷回鳳翔教區。1960年教改運動後,聖堂被封閉。本堂吳養直被限制元馬店點上,每日參加勞動,不許外出。1966年文革期間,堂被拆毀。

教堂現況

1990年縣批建堂地皮2畝,由於靠河,地皮不正,經調正後地皮3.2畝。1990年開挖地基,1991年建堂工程啟動。時本堂神父張雄風。本會馬孝賢神父,鳳翔方濟會士。回家捐巨資建造大堂9間,3.5米間口,面向北,跨度15米,面高31米,奉「聖母無原罪聖母」為主保。神父住房四間磚木結構;大堂西院建三間兩層樓,診所兩間屬平房,磚混結構,向南。灶房,三間瓦房,向東。聖母會修女1992年進住,開辦診所商店。

1991年大堂主體竣工,又建修女院,共投資40餘萬元。1995年裝修,吊頂,電器安裝,做跪凳,又投資五萬餘元。1996年正月十三,請來楊廣彥主教及神父數十位。楊主教首次祝聖大堂。本會李景璽神父,西安教區籍,借調奧地利,於2002年、2003年,兩次捐給本會27萬餘元。2003年堂東側一戶教友遷居。教會以7.5萬餘元買了三間民房和地皮,在其原地址建五間兩層樓房,立名:青少年活動中心。現教友910人。本會高啟正副主教、馬孝賢神父,遷葬大堂東側聖母山下,立碑紀念。

教堂的產生

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2.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