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川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川羌族自治縣四川省綿陽市轄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 44′~104° 42′,北緯31°14′~32°14′。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國土詳細面積2869.18平方公里)。距綿陽市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是中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2016年總人口24萬人(其中羌族8.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6%,占全國羌族人口近三分之一)。

北川縣有「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中國大禹文化之鄉」、「中國羌繡之鄉」等稱號。

2021年4月, 入選2021(第二屆)《中國文化百強縣》。[1]

建制沿革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置北川縣,因縣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說汶川又稱北川,因此得名。

唐朝,貞觀八年(634)析北川縣地置石泉縣,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並北川縣入石泉縣。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於石泉縣置石泉軍,轄石泉、龍安、神泉三縣,隸成都府路。

南宋,理宗寶佑三年(1255),石泉軍遷治龍安縣。

元朝,世祖中統五年(1264)升石泉軍為安州,石泉縣隸安州。

明朝,太祖洪武七年(1374)降安州為安縣,石泉縣直隸成都府。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石泉縣改隸龍安府。

1913年,罷府、廳、州,以道轄縣,石泉縣隸川西道(次年該稱西川道)。

1914年,因與陝西省石泉縣同名,且彼縣設置在先,乃復名北川縣。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境內建立兩個縣蘇維埃政府,紅軍在千佛山與川軍對峙72天,保證了紅軍西進道路暢通。

1950年1月,北川解放,隸劍閣專區。

1952年,縣政府駐地由治城遷曲山。

1953年3月,隸綿陽專區,

1985年5月,隸綿陽市。

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數民族縣待遇」。

2003年6日,國務院(國函[2003]75號)批准撤同意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2004年5月28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19號)批覆同意北川羌族自治縣原禹里、漩坪、白坭、片口、墩上、馬槽、陳家壩、貫嶺、都壩9個羌族鄉分別更名為禹里鄉、漩坪鄉、白坭鄉、片口鄉、墩上鄉、馬槽鄉、陳家壩鄉、貫嶺鄉、都壩鄉,原小壩、開坪、壩底、白什、青片5個羌族藏族鄉分別更名為小壩鄉、開坪鄉、壩底鄉、白什鄉、青片鄉,原桃龍羌族藏族鄉更名為桃龍藏族鄉。

2004年末,北川羌族自治縣轄曲山、擂鼓、通口3個鎮和桂溪、香泉、貫嶺、禹里、壩底、小壩、片口、白什、開坪、都壩、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陳家壩、桃龍藏族1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2008年5月12日,北川羌族自治縣為汶川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治所曲山鎮因「5·12」大地震夷為平地。5月22日,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縣府在安縣安昌鎮天龍賓館掛牌設立臨時辦事處。11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北川新縣城選址,定於安縣安昌鎮以東大約2公里處。

2009年2月6日,民政部同意將安縣的安昌鎮、永安鎮、黃土鎮的常樂、紅岩、順義、紅旗、溫泉、東魚6個村劃歸北川羌族自治縣管轄,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曲山鎮遷至安昌鎮。此次調整後,北川羌族自治縣面積增加215平方千米、人口增加7.8萬餘人。

2009年5月20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曲山鎮政府駐地由禹龍新街遷移至任家坪村;同年11月9日,省政府批覆同意將安昌鎮的常樂、紅岩、順義、紅旗、溫泉、東魚6個村所屬行政區域析出,設立永昌鎮,永昌鎮政府駐紅旗村(2010年2月,永昌鎮正式成立)。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1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曲山鎮、擂鼓鎮、通口鎮、永昌鎮、安昌鎮、永安鎮、香泉鄉、陳家壩鄉、桂溪鄉、貫嶺鄉、禹里鄉、漩坪鄉、白坭鄉、小壩鄉、片口鄉、開坪鄉、壩底鄉、白什鄉、青片鄉、都壩鄉、桃龍藏族鄉、墩上鄉、馬槽鄉。縣政府駐永昌鎮。

2010年1月31日,永昌鎮掛牌成立,為新北川縣城所在地。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4號)批覆同意撤銷禹里鄉、桂溪鄉,設立禹里鎮、桂溪鎮。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1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曲山鎮擂鼓鎮通口鎮永昌鎮安昌鎮永安鎮禹里鎮桂溪鎮、香泉鄉、陳家壩鄉、貫嶺鄉、漩坪鄉、白坭鄉、小壩鄉、片口鄉、開坪鄉、壩底鄉、白什鄉、青片鄉、都壩鄉、桃龍藏族鄉、墩上鄉、馬槽鄉。

2014年,北川縣置8鎮15鄉(其中桃龍鄉為藏族鄉)311個村和32個社區居委會。縣人民政府住址為永昌鎮。

自建縣至2016年,已歷1452年。

行政區劃

截止2019年,北川縣轄9個鎮:曲山鎮、擂鼓鎮、通口鎮、永昌鎮、安昌鎮、永安鎮、禹里鎮、桂溪鎮、陳家壩鎮、小壩鎮。13個鄉:香泉鄉、貫嶺鄉、漩坪鄉、白坭鄉、片口鄉、開坪鄉、壩底鄉、白什鄉、青片鄉、都壩鄉、桃龍藏族鄉、墩上鄉、馬槽鄉。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7號) 》

關於北川羌族自治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撤銷墩上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壩底鄉管轄,壩底鄉人民政府駐濱河北路2號。

撤銷安昌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永昌鎮管轄,永昌鎮人民政府駐大東街13號。

撤銷通口鎮和香泉鄉,設立通泉鎮,以原通口鎮和原香泉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通泉鎮的行政區域,通泉鎮人民政府駐淄援路28號。

撤銷都壩鄉和貫嶺鄉,設立都貫鄉,以原都壩鄉和原貫嶺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都貫鄉的行政區域,都貫鄉人民政府駐新街60號。[2]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座標:北緯31° 35'~31° 38 '02,東經104° 26'15~104° 29'10。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幅員面積 3084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永昌鎮,距綿陽28公里,距省會成都130公里。

地質地貌

縣境大地構造為揚子准地台與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結合部。以桂溪—曲山—蘇保一線(即北川大斷裂通過地段)為界;東南面屬揚子准地台西北邊緣龍門山—大巴山台緣凹陷西部的龍門山褶斷帶;西北面屬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巴顏喀喇冒地槽褶皺帶東緣的茂汶—丹巴地北斜(即後龍門山褶皺帶)。

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以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其東屬龍門山脈,境內插旗山的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點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對高差4229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遞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別匯集於湔江、蘇保河、平通河、安昌河,順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奔流出境。

植被特徵

植被呈帶狀分布,自下而上依次為黃壤和常綠闊葉林,黃棕壤和常綠落葉混交林、暗棕壤和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灌叢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北川年均降水量28.76億立方米,年均地表徑流量23.2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5.6億立方米,容水徑流量18.08億立方米,減去重複水流量,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5.96億立方米。有 一江(湔江)五河(白草河、青片河、都壩河、蘇寶河、平通河)四大溝(小寨子溝、太白溝、後園溝、白坭溝)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9萬千瓦,可開發量34.86萬千瓦;已開發4.12萬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12% 。河流落差大,但豐、枯季節明顯,調節性能能差。

礦產資源

北川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07年具有可開採價值的主要有:黃金(包括砂金和岩金)儲量11.82噸,赤鐵礦C級儲量283萬噸、D級儲量339萬噸;重晶廠37萬噸、石灰石10億噸、白雲岩1億噸、板岩1億立方米、機磚頁岩255萬噸、硅石數千萬噸,煤 C級儲量81.7萬噸、D級儲量83.3萬噸、地質儲量113.3萬噸。

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北川4303776.4畝(國土詳查數)土地中,農耕地占7.7%,園地占1.3%,林地占80.0%,牧草地占1.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占1.1%,交通用地占0.6%,水域占2.5%,未利用土地占5.1%,農耕地中26度以下占31.7%;25度以上耕地占68.3%。土壤質地以礫石土為主,次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強;酸鹼度適中,有機質會含量較高,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生物資源

截至2007年,北川有森林面積134660.22公頃,森林覆蓋率46.93% ,活立木蓄積量2124.4萬立方米。 糧食作物 有9科4屬34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其中已知的樹木有83科176屬327種。牧草61科174屬243種,藥用植物549種。已知的野生脊椎動物5綱29目90科355種;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羊等一級珍稀保護動物10種,馬熊、黑熊、黃喉貂 等二級珍稀保護動物36種。家養動物有豬、牛、羊、雞等73種;有農作物害蟲7目23科52種,農作物害蟲天敵(昆蟲)8目22科57種。[4]

人口

人口詳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北川縣常住總人口160301人,其中:曲山鎮21513人,擂鼓鎮18009人,通口鎮7595人,香泉鄉7845人,陳家壩羌族鄉12879人,桂溪鄉11644人,都貫羌族鄉6598人,禹里羌族鄉14186人,漩坪羌族鄉9364人,白坭羌族鄉4842人,小壩羌族藏族鄉15652人,片口羌族鄉6872人,開坪羌族藏族鄉3875人,壩底羌族藏族鄉11603人,白什羌族藏族鄉3618人,青片羌族藏族鄉4206人。

2018年末,全縣居民總戶數85950戶,戶籍人口23.44萬人,其中:女性11.44萬人。年末8。2018 年當年出生人口 1656 人,死亡人口 1616 人,人口自然增長率 7.07‰。

民族分布

2012年,北川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52455人,占63.35%;有羌族、藏族、回族、彝族等26個少數民族,共88216人,占總人口的36.65%。超過百人的少數民族有三個,其中羌族8394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5.16%;藏族3632人,占少數民族的4.12%;回族448人,占少數民族的0.5%。[5]

經濟

綜述

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6億元,增長5.3%,貢獻率為18.4%;第二產業增加值19.89億元,增長3.5%,貢獻率為27.7%;第三產業增加值44.56億元,增長4.6%,貢獻率為53.9%。三次產業結構為18.5:25.2:56.3。

2020年,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48.62億元,比上年增長3%,占GDP的比重為61.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4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18.93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22.35億元,增長3.4%。年末全縣私營企業2113戶,比2019年增長18.7%。

2020年末工業化率為20.1%,比2019年下降1.1個百分點。

2020年年末全縣共有基本單位2459個,比上年減少105個,下降4.1%。其中,法人單位2233個,比上年減少96個,下降4.12%。「四上」企業法人單位146個,分專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個,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1個,房地產企業8個,限額以上商貿企業37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3個。

第一產業

2020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11億元,增長5.7%。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44億元,增長13.6%。

2020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19萬公頃,增長0.3%,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88萬公頃,增長0.5%。油料作物播種面積0.54萬公頃,增長0.3%。全年糧食總產量8.6萬噸,下降1.1%。其中:大春糧食產量6.6萬噸,下降1.4%;小春糧食產量2萬噸,與去年持平。主要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0.90 萬噸,增長1.0 %;蔬菜及食用菌產量7.76萬噸,增長0.3%;中草藥材產量0.29萬噸,增長0.8 %;園林水果產量 0.49萬噸,增長0.3%;茶葉產量 0.08 萬噸,茶葉增長0.8%。

2020年,全年生豬出欄19.51萬頭,增長11.4%。年末生豬存欄14.6萬頭,增長8%;牛出欄0.73萬頭,增長8.1%;羊出欄15.81萬隻,下降29.8%;家禽出欄91.13萬隻,下降11.6%。肉類總產量1.99萬噸,增長1.6%。其中,豬肉產量1.4萬噸,增長10.5%;牛肉產量897噸,增長14.7%;羊肉產量2357噸,下降35.2%;禽蛋產量3690噸,增長3.5%。

2020年全縣森林面積19.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5.8%。全縣有自然保護區3個,保護區面積為5.4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保護區面積4.61萬公頃。2020年新增造林面積0.053萬公頃。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0.073萬公頃,對森林實施有效管護面積達9.73萬公頃。出產林產品2.67萬噸,其中:水果0.5萬噸,乾果126噸。

2020年,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2萬公頃。年末實有確權農田水利工程1294處,水利耕地灌溉面積達到0.23萬公頃,農田耕地灌溉面積新增和改善灌溉達標面積2600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0.21萬公頃,堤防75公里。年末實有農村供水工程189處,累計重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69萬公頃。

第二產業

2020年,全年工業增加值15.93億元,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85億元,增長9.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長0.3%、重工業增長13%。

2020年,石灰石比上年增長201.2%,石灰增長65.1%,商品混凝土增長53.3%,家具增長27.2%,硅酸鹽水泥熟料增長25.5%,水泥增長19.5%,塑料製品增長13.7%,鋼材增長11.3%,中空玻璃增長10.3%。

202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3.21億元,增長7.4%。實現利潤總額4.83億元,增長11.1%,實現稅金1.09億元,下降28.7%。

2020年,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97億元,增長3.5%。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在庫建築企業21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63億元,增長11.6%。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1%。其中:建安工程投資增長2.3%;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93.3%;其他費用投資增長10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02.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5%。

2020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16億元,下降7.8%。商品房銷售面積11.29萬平方米,增長2.5%。商品房銷售額7.28億元,增長81.7%。

國內貿易和旅遊

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2億元,下降1.3%。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3億元,增長4.5%;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1.61億元,增長5.4 %;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33億元,下降1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18億元,下降17.2%。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9.73億元,下降1.0%;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2.39億元,下降1.8%。

2020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實現零售額1.65億元,增長40.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實現零售額1298.1萬元,下降35.5%。石油及製品類實現零售額7593.8萬元,增長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實現零售額1209.4萬元,下降0.8%;化妝品、金銀珠寶、日用品類實現1541.1萬元,增長31.3%;中西藥品類實現607.8萬元,下降40.8%。

2020年,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1.44億元,下降14.9%。接待遊客753.87萬人次,增長13.9%。全縣星級農家樂109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40家,二星級47家,一星20家。

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

2020年,全年新簽約內資項目40個,實現國內省外到位資金20.88億元。

2020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包括轉口貿易) 1469.96萬元,增長117.9%。其中:進口528.28萬元,下降3.2%;出口941.68萬元,增長632.4%。

交通和郵電

2020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2956.08公里,其中:國道95.35公里,省道230.12公里,縣道290.01公里,鄉道637.73公里,村道1702.87公里,專用道0公里。

2020年,年末全縣共有郵政網點12處。2020年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量2528億元,比上年增長3%;完成郵政函件業務0.85萬件,包件業務21萬件,特快專遞業務3萬件。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7.36億元,固定電話用戶4.0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3.75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7萬戶。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20年,年末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1.80億元(包含上劃中央稅收收入),增長77.3%。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6億元,增長21.9%,其中:稅收收入2.91億元,增長23.2%,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1%;實現基金預算收入5.73億元,增長299.3%;實現上劃中央稅收1.92億元,增長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86億元,下降16.5%;基金預算支出9.55億元,增長806.3%。

2020年,年末全縣共有金融機構9家,營業網點60處。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57.15億元,增長16.7%。其中:單位存款餘額48.63億元,增長23.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5.76億元,增長12.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25.85億元,增長15.4%。其中:短期貸款餘額50.36億元,增長4%;中長期貸款74.84億元, 增長24.3%。

2020年,年末全縣共有保險公司4家,全年各類保險保費收入1.43億元,增長9.2%。其中,財產險0.55億元,下降2.2%;人身險0.87億元,增長17.9%。各類保險賠償及期滿給付支出0.45億元,增長30.3%。[6]

文化

大禹故里

北川是大禹故里,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大禹涎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到境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蹟,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聖地。1991年落成於禹里(原縣城治城)的仿古建築大禹紀念館,已成為人們憑弔大禹功績、緬懷大禹精神的重要場所;由全國各地大禹及夏文化研究院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四川省大禹研究會就設於此。先後編輯出版了《大禹史匯編》、《大禹及夏文化研究》、《海峽兩岸大禹文化研究會論文集》等大禹及夏文化研究著作。

革命根據地

北川是革命老根據地 北川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縣境,在縣內相繼建立了兩個縣級蘇維埃、5個區蘇維埃、28個鄉蘇維埃,119個村蘇維埃政權。蘇區人民籌糧運糧,修路架橋,男女青年踴躍支前參軍。為紅軍打通北川峽谷通道順利西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北川參加紅軍運送物資西進未歸者達3000餘人。7月,紅軍離境,接踵而至的川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惡霸地主反攻倒算,殺人如麻。北川人口減少近半。北川人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1953年11月,四川省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將北川確定為「革命老根據地」。

地方文化

北川古羌族是一個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民族,由於羊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漸形成了對羊的崇拜。

北川羌族先民在對羊崇拜過程中,逐漸將羊注入了人類特有的血緣和親族的觀念,羊開始顯示出它從來沒有過的神聖性,羊伴隨着羌族人部落集團自身來源的傳說、種的繁衍活動以及人們的社會組織和制度而發展起來,羊逐漸成為羌人氏族的標誌和符號,繼而演進到了一個

獨特的崇拜時期——羊圖騰崇拜階段。

北川羌族自古以來對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禮,在一些羌人活動地區,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視羊為祖先。在一些羌族地區,還有用羊骨和羊毛線作占卜的習慣,以預測吉凶。羊圖騰崇拜是羌族先民較普遍的一種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許多遺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個重要內容。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習俗。若遇天旱,人們便舉行搜山儀式,祈求降雨。屆時,禁止人們上山進行打獵、砍柴、挖藥等活動,違者將受譴責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巔舉持祈雨儀式。

神林

羌族信仰習俗。羌族每個村寨的山後都有一片神樹林,被視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進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習俗。又叫大葬舞。在為有功將士舉行葬禮時跳。參加者一般為幾人到十幾人,頭戴皮鎧甲,手持兵器,先圍成圈跳,接着形成兩排對陣,兵器飛舞,銅鈐叮噹,吼聲震天,表現死者作戰時的威武氣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習俗。眼睛被植物枝葉擦傷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適、流淚,以及眼球內出現白色障礙物,俗稱翳子,可請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長信仰習俗。當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於碗內,碗中放一把湯匙。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然後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並劈啪作響。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裡走一遍,最後來到門外。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踩鏵頭

羌族信仰習俗。當患肚痛、腹脹等疾病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治病。一般情況下,端公將一鏵頭放在火塘中燒紅,取出後淬一碗水給病人喝即可。遇病情嚴重者,須將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將燒紅的鏵頭取出,赤腳踩上去跳舞,然後把腳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輕輕撫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習俗。由端公主持儀式,用以占卜運氣、病因、行人禍福、一年吉凶、戰爭勝負等,所用羊髀骨須取自於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殺後燒煮前取骨。[7]

榮譽

2017年12月14日,北川羌族自治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縣級城市。

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北川羌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11月,北川羌族自治縣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9年12月11日,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榮譽。

2020年3月31日,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1年4月, 入選2021(第二屆)《中國文化百強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