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州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州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為安縣,2016年3月,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

安州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綿陽市西南,龍門山脈中段,介於北緯31°23′~31°47′,東經104°05′~104°38′之間,幅員面積1189平方千米。安州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乾濕季節分明。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足,無霜期長(常年300天左右)。

安州區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示範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05億元、同比增長9.2%。[1]

歷史沿革

綿陽市安州區境內設縣始於東晉。此前縣之大部為涪縣境域(涪縣治地今綿陽市中區),先後隸屬廣漢郡和梓潼郡。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僑置晉興、益昌、西充國三縣,屬巴西郡。晉興縣治地今永安鄉向陽村,益昌縣治地今花荄鎮聯豐村觀斗山,西充國縣治地今沸水鄉街場。義熙九年(公元413年),設置西浦縣,屬梓撞郡,西浦縣治地今塔水鎮神泉村。歷劉宋、南齊兩朝,建置隸屬均無變化。梁代撤銷西浦縣,設置益昌、晉興2縣。武陵王天正元年(公元552年),撤銷西充國僑縣,新置平川縣(又稱平州縣),益昌、晉興、平川3縣均屬巴西梓潼郡。西魏平蜀後(公元553一557年),平川縣遷治西浦縣故城址(塔水鎮神泉村),改屬萬安都;晉興縣撤銷併入益昌縣,改屬巴西郡。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撤銷平川縣;在晉興縣故城(永安鄉向陽村)新置金山縣,屬安城郡;益昌縣改屬萬安郡。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益昌縣撤銷併入金山縣;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在平川縣故城(塔水鎮神泉村)新置神泉縣。2縣均屬綿州(治地綿陽市中區)。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綿州改稱金山郡,金山縣撤銷併入神泉縣,屬金山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金山縣故城(永安鄉向陽村)新置龍安縣;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在益昌縣故城(花荄鎮聯豐村觀斗山)新置西昌縣;神泉縣仍置。3縣均屬綿州(唐代綿州一度改稱巴西郡)。五代時建置隸屬均無變化。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西昌縣撤銷併入龍安縣,神泉縣仍置,2縣均隸綿州巴西郡。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割綿州轄之神泉、龍安(宣和元年曾改名安昌縣)2縣與茂州轄之石泉縣設置石泉軍,治地今北川縣治城鎮,石泉軍隸成都府路。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因石泉軍降為軍使,神泉、龍安2縣還隸綿州。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恢復石泉軍,轄石泉、神泉、龍安3縣。南宋寶祐三年(公元1255年),石泉軍遷治龍安縣城(今永安鄉向陽村)。元中統五年(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升石泉軍為安州,治地今永安鄉向陽村。龍安、神泉2縣撤銷,地域由州直轄,州仍轄石泉縣。安州屬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為安縣,並遷治今安昌鎮,屬成都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綿州升為直隸州,安縣改屬綿州。民國2年撤銷綿州,安縣屬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直至民國38年12月。1949年12月25日,安縣和平解放。

建國後,1950年安縣屬川西行署區綿陽專區。1952年撤銷行署區設置四川省,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專區。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地區。1985年2月撤銷綿陽地區,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市轄。2002年4月16日,安縣遷治花荄鎮。2016年3月,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5月20日掛牌。

行政區劃

清康熙時期,安縣設6鄉:上清鄉、轅門鄉、興賢鄉、神泉鄉、安仁鄉、通濟鄉。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6鄉為東、西、南、北4鄉。宣統二年(1910年),全縣設7鄉:武安鄉、浮泉鄉、西昌鄉、神泉鄉、秀水鄉、河清鄉、上關鄉。

民國元年~民國二十四年(1912~1935年),安縣共設18個場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2月,全縣設3個區,18個聯保,364保,3652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聯保為鄉鎮。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2月24日,增設興仁鄉,劃出毛家、方水、曲山3鄉,劃入漢昌、興隆、曉壩3鄉。全縣設3個行政區,19個鄉鎮,366保。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全縣轄3個行政區,2鎮17鄉,355保,3686甲。第一區,區署設安昌鎮,轄安昌鎮、花荄鎮、黃土鄉、永安鄉、擂鼓鄉、界牌鄉、桑棗鄉。第二區,區署設秀水鄉,轄秀水鄉、漢昌鄉、沸水鄉、雎水鄉、曉壩鄉、茶坪鄉。第三區,區署設河清鄉,轄河清鄉、永興鄉、興隆鄉、塔水鄉、興仁鄉、樂興鄉。

1950年5月24日,將原3個行政區劃為5個行政區,轄19個鄉鎮。1952年7月,擂鼓、茶坪二鄉劃入北川縣。1953年,安縣行政區划進行適當調整,全縣設1個縣屬鎮,5個區,4個區屬鎮,1個鄉屬鎮;26個鄉,303個村。1958年6月16日,茶坪鄉復歸安縣;9月,區和鄉鎮全部撤銷,成立政社合一的8個人民公社,即:城關、茶坪、紅旗、塔水、樂興、秀水、太平、河清人民公社。1959年3月1日,因羅江縣建置撤消,縣所轄河清鄉(現清泉鎮)和寶林劃歸安縣管轄。同年,對大公社調整劃小,全縣為18個人民公社。1962年,全縣有人民公社27個。1964年5月18日,恢復4個區建制。1983年12月8日,撤銷4個建制區,縣直轄5個鎮、27個人民公社。12月底,實行政社分開,27個人民公社全部恢復鄉的建制,成立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6年,安縣轄7鎮13鄉,即:安昌鎮、桑棗鎮、花荄鎮、黃土鎮、塔水鎮(4月11日興塔鎮更名為塔水鎮)、秀水鎮、河清鎮、曉壩鄉、永安鄉、茶坪鄉、界牌鄉、興仁鄉、樂興鄉、清泉鄉、寶林鄉、永河鄉、沸水鄉、高川鄉、迎新鄉、雎水鄉。有村民委員會273個,村民小組2715個,街道居委會33個。1987年1月23日,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迎新鄉,將其所轄區域全部劃歸河清鎮管轄。1989年4月27日,恢復迎新鄉建制,轄區未變。1992年9月1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永安鄉、雎水鄉,設立永安鎮、雎水鎮。1995年12月4日,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將沸水鄉的齊心村第六村民小組併入沸水鄉的三合村,將沸水鄉齊心村的其餘村民小組和兩河村劃歸曉壩鄉管轄。1997年4月17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永河鄉,設立永河鎮。1998年6月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界牌鄉,設立界牌鎮。

1998年4月8日,經綿陽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安縣花荄(長虹)配套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並與花荄鎮合署辦公。

2000年6月27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寶林鄉、清泉鄉、沸水鄉,設立寶林鎮、清泉鎮、沸水鎮。2001年11月1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樂興鄉、曉壩鄉,設立樂興鎮、曉壩鎮。

2002年3月20日,經綿陽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建立的安縣千佛山、羅浮山旅遊產業開發區掛牌成立,辦公地點設桑棗鎮。開發區域主要包括千佛山、羅浮山兩個旅遊風景區及千佛山、羅浮山一線的桑棗鎮、曉壩鎮、茶坪鄉。

2002年4月25日,經安縣人民政府批准,將界牌鎮永豐村七、八、九組新設立白鶴林村,劃歸花荄鎮管轄。

2002年12月,安縣轄16鎮4鄉,即:安昌鎮花荄鎮桑棗鎮秀水鎮塔水鎮河清鎮黃土鎮雎水鎮永安鎮永河鎮界牌鎮沸水鎮寶林鎮清泉鎮樂興鎮曉壩鎮迎新鄉興仁鄉茶坪鄉高川鄉。全縣轄274個行政村,2706個村民小組,50個街道。

2009年2月,經民政部同意,將安縣的安昌鎮、永安鎮,黃土鎮的常樂、紅岩、順義、紅旗、溫泉、東魚6個村劃歸北川羌族自治縣管轄。安縣轄14鎮4鄉,即:花荄鎮、桑棗鎮、秀水鎮、塔水鎮、河清鎮、黃土鎮、雎水鎮、永河鎮、界牌鎮、沸水鎮、寶林鎮、清泉鎮、樂興鎮、曉壩鎮、迎新鄉、興仁鄉、茶坪鄉、高川鄉;234個行政村。

2012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對安縣茶坪鄉撤鄉並更名建立千佛鎮。安縣轄15鎮3鄉,即:花荄鎮、桑棗鎮、秀水鎮、塔水鎮、河清鎮、黃土鎮、雎水鎮、永河鎮、界牌鎮、沸水鎮、寶林鎮、清泉鎮、樂興鎮、曉壩鎮、迎新鄉、興仁鄉、千佛鎮、高川鄉;234個行政村。

2016年3月,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安州區轄15鎮3鄉,分別為:花荄鎮、桑棗鎮、黃土鎮、塔水鎮、秀水鎮、河清鎮、界牌鎮、永河鎮、雎水鎮、清泉鎮、寶林鎮、沸水鎮、曉壩鎮、樂興鎮、千佛鎮、興仁鄉、高川鄉、迎新鄉。234個村、27個社區。政府駐花荄鎮銀河大道8號。

2017年12月,村、社區信用代碼賦碼,減少花荄鎮白鶴林村、西岩村、聖果村、文星村。安州區轄15鎮3鄉,230個村、27個社區。政府駐花荄鎮銀河大道8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州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綿陽市西南,龍門山脈中段,介於北緯31°23′~31°47′,東經104°05′~104°38′之間,東與江油市,東南與涪城區接壤;南與德陽市羅江縣,西南與綿竹市相連;北與北川縣,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毗鄰,幅員面積1189平方千米。

地質環境

安州區地處四川西部地槽區和揚子准地台區結合部,地質構造複雜,分屬兩個一級構造單元和三個二級構造單元。即以大光包斜沖斷層和北川沖斷層為界,西北部屬四川西部地槽區的後龍門山塑變帶的前龍門山褶斷帶和川西坳陷區。

地形地貌

安州區西北部系龍門山脈,地勢較高,山脊海拔一般在1000~2500米之間。高川鄉境內的大光包海拔3047米,為區境內最高點。千佛鎮境內的千佛山海拔2942.2米,雎水鎮境內的大柏岩主峰海拔2417米。位於界牌鎮石安村與綿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永興鎮方登寺村接界的安昌河河面海拔為490米,是區境內的最低點。根據地貌成因和地表形態,安州區地貌可分為平壩、丘陵(台地)、低中山三種類型。安州區平壩總面積為267.37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安昌河和雎水河兩岸的花荄、塔水、桑棗、秀水、河清、永河等鎮。丘陵(台地)主要分布在安昌河兩岸平壩的兩側及秀水河以東地區,總面積為533.01平方千米,占安州區總面積的37.96%。低中山分布在曉壩—沸水—雎水一線的西北部(包括千佛鎮、高川鄉全部)。

氣候環境

安州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乾濕季節分明。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足,無霜期長(常年300天左右)。春來較早,夏長秋短,四季分明。降水量在四季的分配中一般有冬干春旱,夏季旱澇交錯,秋多連綿陰雨的特點。區境內東南部丘陵、平壩與西北部低中山氣溫有較明顯的差異,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西北山地氣溫隨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下降0.65℃,2500米以上的山峰一年積雪達四個月。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逐步增多,東南丘陵、平壩區常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而西北山區的千佛、高川等鄉鎮最大降水量達1700毫米左右。

境內多年平均氣溫16.3℃。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61毫米。多年平均日照為1058.7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084.26毫米。年平均風速1.6米/秒,最大風速16.0米/秒。年平均霧日在15天左右。年平均無霜日300天,最長339天,最短261天。

土壤環境

安州區境內土壤屬岩層土類型。由於平壩和丘陵土壤受成土母質影響顯著,山地受生物、氣候及成土母質的雙重作用,因此土壤形成和分布與土壤母質具有基本一致的規律。安州區土壤可分為黃壤類、山地黃棕壤類、紫色土類、沖積土類和水稻土類。

水文環境

安州區境內有安昌河、雎水河、秀水河、水河、白溪河等河流。河流匯集溪溝116條,流域面積1320.1平方千米。

安昌河,由茶坪河、蘇包河在安昌鎮西南的兩河口匯流後得名。蘇包河系安昌河正源,發源於千佛山南華嶺東側蘇包山下。河道全長38.3千米,流域面積231.9平方千米,平均流量為7.29立方米/秒。茶坪河系安昌河西源,發源於千佛山南華嶺西側。河道全長45.1千米,流域面積299.8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2.8立方米/秒。安昌河自安昌鎮西南蘇包河與茶坪河匯流處的兩河口起,經區內的黃土、花荄、界牌直至綿陽市區南山腳下匯入涪江。河道全長76.24千米,總流域面積689.45平方千米。平均流量20.09立方米/秒。[3]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截至2011年,安州區境內有動物資源1000多種。魚類有60餘種,主要分布在溪溝、河流、水庫。鳥類縣境內鳥類有100餘種。境內有兩棲爬行動物4目、15科、35屬、53種。境內的野生哺乳動物有80餘種。

植被資源

安州區植物資源品種達1700餘種。2002年底,全區綠化率為99.6%,有森林面積6462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3.6%。地面植被以農作物為主。住宅旁植慈竹及桃、李、柑、橙等果樹;路、渠、溝、堰、田埂主要栽植桑樹、喜樹(千丈、水冬瓜)、榿木、桉樹、楓楊、刺楸、酸棗等喬木,呈網點狀分布。

山地針葉闊葉混交林西北部山地海拔高度一般在800~1700米之間,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多種林木生長。主要有杉樹、櫟樹、樟樹、楠樹等喬木及經濟林漆樹、棕樹、棗皮和斑竹、白甲竹、茶樹等。海拔1700~2300米的地帶主要分布櫟類、樺樹、冷杉、鵝掌楸、刺楸、木玄榔等喬木,下層混生多種杜鵑。海拔230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以杜鵑、箭竹為主;草本植物以蕨類、吉祥草、樓梯草、冷水花、水鳳仙、萬年青為主;藤本植物有大小木通、木節藤、八月瓜藤、青藤、鐵線連、獼猴桃等。林間濕度大,樹幹上多地衣、苔蘚。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安州區探明的礦產有29種,礦產地100餘處。主要分布在高川、茶坪、雎水、曉壩、桑棗、沸水、永安、安昌、黃土、秀水等鄉鎮。

燃料礦

煙煤的地質總儲量為2500萬噸,共探明儲量為936萬噸。無煙煤地質儲量700萬噸以上。油頁岩尚未開採。石油、天然氣據地質礦產部物探大隊探明,地下5000米處有油、氣地質構造。

化工原料礦

磷礦地質儲量3268萬噸。礦體含磷量平均為31%,屬中高品位磷礦。硫鐵礦總儲量約480萬噸。五郎廟和五一兩個硫鐵礦含三氧化二硫分別為16%~21%和38%。重晶石儲量為19.2萬噸。礦石平均含硫酸鋇90%左右。蛇紋石屬含棉蛇紋岩,厚度一般為1.4米,規模較大,氧化鎂含量為53.7%,氧化鈣含量為6.59%。泥炭是生產腐植酸肥料的原料。

建築材料礦

石灰石分布在雎水、沸水、桑棗等鎮,儲量大,僅桑棗鎮登高山一帶儲量就達1億噸以上。以桑棗鎮登高山的石灰石質量為佳,氧化鈣含量51%~56%,是燒制石灰和製造水泥的原料。石棉分布在高川鄉魚洞口一帶。石膏分布在桑棗鎮馬鞍山和高川鄉小天池等地,石膏的質量較優,但儲量不大。石墨分布在高川鄉五郎廟一帶。高嶺土分布在沸水鎮天台山和曉壩鎮三岔溝等地。紅花磨石分布在桑棗、黃土等鎮。以黃土鎮順義、東魚、喇叭、馬村、常樂等村的岩石質量較好。高川鄉產純黑大理石,茶坪鄉產淺花大理石,均是較好的建築裝飾材料。河沙分布在安昌河、干河子的河漫灘。是製造水泥預製件和砂灰磚的材料。黃粘土在縣境丘陵台地均有分布,儲量大,是燒制土陶及磚瓦的材料。

有色金屬礦

鋁土礦儲量約477萬噸。高川鄉大竹坪鋁土礦石含三氧化二鋁42%~66%,鋁硅比值4~8,二氧化硅8%~16%,三氧化二鐵3.52%~3.6%,鈦大於1%。礦區儲量為182萬噸,屬於高品位、小規模礦床。

砂金礦永安鎮礦區長2500米,寬1500米,金質為瓜子狀,每噸原砂含金1.5克。安昌鎮每噸原砂含金約0.75克。河床金礦分布在茶坪河、蘇包河、安昌河、秀水河的河漫灘。鋁鋅礦,儲量1.6萬噸,規模小。

黑色金屬和特種非金屬礦,境內黑色金屬礦有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和錳土礦,儲量較大,但目前尚無工業開採價值。特種非金屬礦即石英水晶礦,分布在高川鄉長河壩一帶。

水資源

截至2011年,安州區境內有水資源儲量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16億立方米,已開發2.836億立方米;地下水3.2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5億立方米,已開採0.29億立方米。全縣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441立方米。1999~2000年西南石油局所屬公司在桑棗鎮羅浮山下開發出1#、2#兩口日產水量2000噸以上的溫泉井,出口水溫42~45.5℃。井深1200~2000米,產水層井控面積數十平方千米。

地表水系縣境內地表水系均發源於龍門山地。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3.47億立方米;地下徑流量3.19億立方米。縣境內各條河流的徑流季節變化具有明顯的夏洪、秋汛特點,4~6月水量逐漸增長,5月開始入汛期,7、8月達到高峰;10月水位開始下降,汛期隨之結束;12月至次年3月為枯水期。

地下水縣境內地下水可分為第四系鬆散堆積砂礫卵石層孔隙潛水和紅層區裂隙水及山區岩溶水三種。

第四系鬆散堆積砂礫卵石層孔隙潛水,主要分布在安昌河、雎水河兩岸的河漫灘及河清、秀水(原漢昌鄉)部分古河床及沿岸寬闊的一、二級階地上。人工泉堰出水量為10~100升/秒,總量為2000~3000升/秒。其補給來源由大氣降水、河流、渠道和田間的滲入。地下水受大氣降水的影響呈動態變化,降水量最大的6~9月,地下水位升高,年變化幅度為1.3~5.9米。

紅層區裂隙水,可分為低山區基岩裂隙水和風化帶裂隙水兩種。紅層低山區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龍門山前山地帶的桑棗、安昌、雎水、曉壩、永安、黃土等鎮。在地勢低洼的排泄地帶可打出水量為10~1000餘噸/日的承壓水井。紅層風化帶裂隙水集中分布在縣境南部丘陵地帶的清泉、塔水、興仁、花荄等鄉鎮的部分村。其潛水量不大,多數單井湧水量都不到10噸/日。

山區岩溶水,主要分布在縣境西北的高川、茶坪等鄉鎮的石灰岩和白雲岩之中。泉水流量一般達100~1000升/秒。岩溶地下水的補給來源是大氣降水的滲入。其動態變化直接受大氣降水影響,3月份地下水位低,4月份水位開始上升,8~9月水位最高,以後水位逐漸下降,變化幅度在10米左右。

區域人口

2017年年末,全區總戶數為189817戶,戶籍總人口為443347人,其中鄉村人口360102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224686人,女性人口218661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68%和49.32%。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0.04‰;人口死亡率為6.39‰;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5‰。全區常住人口達到39.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8.33%。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2.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65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0.41億元,增長10.7%,工業化率達到29.7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1.99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結構為22.5:38.2:39.3。全區人均gdp達到33976.0元,比上年增長11.5%。

2017年,全區實現地方公共預算收入5.6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4.37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支出實現21.52億元。

第一產業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1.35億元,同比增長3.85%。其中,種植業產值27.0億元,增長5.3%;林業產值1.4億元,增長7.9%;牧業產值20.0億元,增長1.12%,漁業產值1.78億元,增長7.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5億元,增長13.75%。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6.34萬畝,增長0.0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0.17萬畝,減少0.08%,其中稻穀種植面積31.52萬畝,增長0.45%;小麥種植面積11.74萬畝,減少2.0%。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6.17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25.73萬噸,增長0.78%,其中稻穀產量17.40萬噸,增長0.01%;小麥產量3.57萬噸,增長0.28%。全年肉類總產量3.47萬噸。生豬出欄29.14萬頭,生豬存欄19.63萬頭,家禽出欄847萬隻,水產品產量23300噸。

第二產業

2017年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9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2.05億元,同比增長25.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60.15億元,同比增長24.9%,產銷率達到99.27%。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3%。

2017年,全部建築業增加值達到11.17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共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7戶,實現總產值21.54億元,同比增長61.15%。

第三產業

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17億元,同比增長12.4%。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34.70億元,同比增長12.3%;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8.48億元,同比增長12.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10.11億元,同比增長12.6%;零售業零售額50.16億元,同比增長12.2%;住宿業零售額2.55億元,同比增長12.4%;餐飲業零售額10.36億元,同比增長13.6%。

全年共有旅遊者人數939.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3.52%。旅遊總收入66.66億元,增長38.93%。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川劇:川劇演唱分軟場面、硬場面,軟場面用嗩吶、竹笛、胡琴、蓋板子伴奏,硬場面用打擊樂——小鼓、小鑼、二鼓、大鼓、大鑼伴奏。相比之下,安縣川劇打擊樂最具特色。清末、民國年間,安縣城鄉表演川劇,多用打擊樂喧染氣氛,調節舞台節奏,烘托人物命運。喜怒哀樂,風雲雷電,江河湖海,山水風光均可通過巧妙的音樂設計,用合適的旋律表現出來,故有「三分唱,七分打」之說。「要打三板鼓,離不得五七人」(5~7人),有時人手不夠,個別高手可同時打擊兩種樂器。50年代以來,仍在各大場鎮流行;2000年後,趨於瀕危。

茶馬古道:安州茶馬古道,最早有路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這條古道向西北延伸,可進入青藏高原,甚至甘南、蒙古、中亞和西北利亞。唐宋至清,始於安州,聯結青藏高原和成都平原的茶馬古道,共有好幾條。其中有一條在明代稱為「小東路」:安州—曲山關—治城(舊為北川縣城)—墩上—土地嶺—茂縣—松潘,這條路是松潘重鎮的重要兵道、糧道。另一條:安州—曲山關—漩坪—禹里—開坪—小壩—片口—白羊—松潘鎮江關—松潘。還有一條:安州—雎水關—茂縣—松潘,俗語「背豬膘,上茂縣」,講的就是這條古道上發生的故事。安州地界地處番地相連,安州茶馬古道是漢區與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商留的重要中轉站,對於促進內地與邊疆的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條古道上,都開有多家旅店,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繁榮。當時,商貿運輸主要靠人力、畜力,運輸的鹽茶,國家實行專賣,強化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掌控。民國以來,特別是50年代以來,由於交通運輸事業的蓬勃發展,漢區與北川、茂縣等少數民族地區建了多條公路,茶馬古道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在區內,一些交通不便地方,如高川、千佛等地,茶馬古道的部分路段仍在發揮作用。搶救、保護、研究茶馬古道,對於助推全區旅遊產業發展,仍有現實意義。

民歌:安州民歌,內涵豐富,多從不同側面反映當地人民樂觀、勤勞、勇敢、堅毅的個性特徵。就形式而言,多是七字一句,每首四句,二、四句或一、二、四句押韻;此外,還有隔行押韻的長短句和上百行的長詩。這些民歌,大致分為六類一一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

春社踩橋:舊時,雎水是德陽、綿竹、茂汶三地間的交通要道,每年夏秋之際,洪水暴漲,百姓渡河苦不堪言。清嘉慶4年(1799年),鄉紳林賢相倡修太平橋,辛苦三載,大橋落成,人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春社這天,大家湧向大橋,參加慶典、祭祀、祈禳活動,由此演變成一方之俗,歷經200餘年而不衰。所謂春社,《古代漢語詞典》釋義:一、土地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后土為社」。《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九州,故祀以為社。」引:祭祀土地神。《詩經·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牲羊,以社以方。」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三、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土生萬物,土養萬民,古人崇拜土地,是最樸素的懷懷,因此,這三層意思,必與春社聯繫緊密。由此推斷,春社作為先民祭祀土地的儀式,很可能在太平橋落成以前早就存在了。雎水春社踩橋會,是祭祀土地的儀式與大橋落成慶典相融合的產物。200餘年間,在發展過程中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民間歌舞、宗教信仰之類相融合,內容日漸豐富,在全省乃至全國獨樹一幟,獨具魅力。踩橋會的內涵,還在繼續充實,不斷發展,如自由戀愛和賣燒烤之類,就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新內容。太平橋落成以來,每年都要舉辦一次踩橋會,時間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均系自發參與,無人組織、宣傳。參與人員遍及川西北各地,主要來自綿陽各縣,也有德陽、廣漢、新都、成都等地及省外、境外人士參加。屆時,虎頭山下、雎水河畔,少則雲集數萬人,多則10萬人以上。

剪紙作品

剪紙:剪紙在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中國民間剪紙最早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人們以皮革、金箔、絹帛等材料,用雕鏤、刻、剪各種技法製成工藝品。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是在漢代紙的出現後開始流行的。唐代剪紙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就證明剪紙的風俗開始在民間流傳了。安州的民間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牆花、燈花、童娃花樣、女孩花樣、枕頭花樣、肚兜花樣、兒童虎頭帽、豬頭帽、狗頭帽等。人們將紙剪成各類吉祥圖案,逢年過節或新婚喜慶時貼在牆上、門上、床上、燈籠上渲染氣氛,表達祈求幸福願望。剪紙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源遠流長,植根於民間,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安州奇山秀水、迤邐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文化積澱,先民們懿善崇德、勤耕種、好讀書的民風,追求和諧之美的審美情趣,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安州土著文化、明清移民文化及羌藏文化碰撞、融合,產生了安州剪紙藝術這門技藝奇葩。安州剪紙以其秀麗、玲瓏、細膩、纖巧、兼容性強而造就了它的獨特性。創作出不少剪紙藝術的珍品,培養出了徐陽、黃英、高一旭、石安珍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剪紙藝術家及大批剪紙愛好者。

被單戲

被單戲:被單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戲曲,在一張桌子的四角綁上四根竹竿,然後用一塊被單之類的布圍住竹竿,就搭成被單戲戲台。演員用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套入木偶的衣袖、頭像,通過手指的活動進行表演,通過變換聲音演唱,表演出生、旦、淨、末、丑各類角色。同時配有鑼、鈸、鼓、馬鑼等川劇、打擊樂,以及二胡、嗩吶等器樂,演員靈活的變幻雙腳、雙手,演奏器樂和打擊樂,還不時忙裡偷閒伸手來敲擊堂鼓,整套表演全由一個人在帷幕內操作。被單戲對演員的要求比較高,不但要將七八種樂器同時進行演奏,手腳並用,而且從始到終由同一演員表演不同角色展示人物性格衝突,可謂吹、拉、彈、唱、說得樣樣精通。被單戲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關於被單戲演出的記載,宋代孫光憲在《北夢瑣言(卷三)》中也有記載。清代詩人在街頭觀看被單戲即興吟出一首詩:「台帷如被單,一人一戲班,天下眾生相,都在指掌間。」如實地記載了被單戲的演出狀況。清代學者、詩人李調元之童山詩集卷三十八弄普百詠中:「擊鼓其鏜曲未終,街頭人去忽匆匆。世間多少無窮事,盡在肩頭一擔中。」形象逼真的描繪了當年安縣被單戲藝人的生活狀態。被單戲在明清嘉慶、乾隆時期就開始在安縣流行了,解放前,安縣各場鎮常有被單戲演出,解放後逐漸減少,1963年由安縣發起舉辦了安縣、綿陽、江油、綿竹、德陽、鹽亭、北川七縣曲藝觀摩演出,並邀請綿竹著名被單戲鄔家喜作教學表演。後來,安縣桑棗的陳忠寬、陳忠衛,雎水的皮正權師從鄔家喜學習被單戲,並從此開始從事被單戲表演。隨着時代的發展,電視、電影和多種文化生活的興起,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安縣的被單戲生存困難,停止了演出。2002年,「5.12」大地震後,安縣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時,經過多方努力才找到被單戲傳承人皮正權。文化館從經費上和生活上給皮正權以多方面資助,讓皮正權修復了被地震砸得七零八碎的道具,又重新恢復了被單戲的演出。現在皮正權已是四川為數不多能夠演出被單戲的傳承人之一。

方言俚語

方言又稱地方語、土語,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安州方言屬四川方言分支,與鄰近市縣的方言有共通性,又有自己的獨特性。

就其詞彙,絕大多數與普通話詞形相同,詞義相同,也有一部分詞形相同,詞義差異較大。例如:普通話中「水」是名詞,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在安州方言中,「水」則可以當着動詞,表示欺騙,不講信用。安州方言大約只有500~1000個普通話中沒有的詞彙。例如:「與人共事而沒有得到相應報酬」,稱為「幺趕網子」;「衣着、行為不端莊」,稱為「二不掛五」;「沒辦法收場」,稱為「幺不倒台」;「逞威風,耍霸道,隨心所欲欺壓人」,稱為「馬乾吃盡」;「容貌十分相像」,稱為「不脫殼殼」,等等,都須用普通話解釋。

就其語音,安州方言與普通話也有一些差異。聲調方面:普通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安州方言也有大致對應的四個聲調。普通話的陰平與安州方言的陰平十分相近,如「高」,普通話讀「gāo」,安州方言的發音與此差異甚微。普通話的陽平與安州方言的陽平近似,不同處在於安州方言發音更短促。普通話的上聲,在安州方言中的發音近似於普通話的去聲,如「姐」,普通話讀「jiě」,安州方言發音近似於「jiè」。普通話的去聲,在安州方言中的發音近似於普通話的上聲,如「謝」,普通話讀「xiè」,安州方言發音近似於「xiě」。安州方言還有幾個特點:捲舌音、平舌音分辨不清;前鼻音、後鼻音分辨不清;個別地方「f」「h」分辨不清,「uang」「ong」分辨不清,如將「huāhuā」(花花)讀成「fāfā」,將「huángtǔ」(黃土)「fángtǔ」,將「chuáng」(床)讀成「chóng」。

就其語法,則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如「她小月了」是安州方言,「她流產了」是普通話,語法上都是由主語、謂語組成;又如「他是個夾舌子」是安州方言,「他是個口吃的人」是普通話,在語法上只是普通話多了一個定語。使用定語、狀語、補語,也與普通話近似。例如:「他喝得二麻二麻的」是安州方言,「他喝得半醉」是普通話。在語法上,補語的位置完全一致。當然,也有一些特殊句式,與普通話不盡相同:其一,用「得不得」「得不」句式表示疑問,如「你得不得空?」普通話為「你有空嗎?」「你來得不?」普通話為「你能來嗎?」;其二,用「不得」句式表示肯定,如「我不得來」,普通話為「我不能來」;其三,賓語後綴否定詞表疑問,如「餓了沒有?」普通話為「餓了嗎?」;其四,賓語前置與「給」合成狀語,如「給他一個耳光!」普通話為「打他一巴掌」。還有一種況,即在謂語後用「呱了」表肯定,如「我走呱了」,普通話為「我走了」。

20世紀50年代後,安州方言向普通話接近的趨勢愈來愈明顯。究其原因,一是學校全面推廣普通話;二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全民文化素養不斷提高;三是80年代以來電視日漸普及;四是官方普遍使用普通話;五是報刊雜誌、廣播、收音機普遍使用普通話。凡此種種,潛移默化薰陶受眾,故方言受到衝擊。普通話逐漸取代方言,有助於和外地人交往,有助于思想文化交流。[4]

美食特產

獼猴桃:被認為是營養密度最高的水果,VC含量居水果之首,成熟時還含有葉綠素被譽為「中華水果之王」,可謂鮮果中的「仙」果,酸酸甜甜,老少皆宜!

米粉:中國特色小吃,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工序製成的條狀、絲狀米製品。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干炒不易斷,配以各種菜碼或湯料進行湯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因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著名詩人岑參在《山房春事》中留下了「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的經典詩句,而此句中的筆床就是筆筒的前身。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品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房用具的收藏價值也越來越高...

木雕工藝品

木雕工藝品:木雕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其製作過程是及其考驗製作者耐心的。安州木雕廠製作工藝精湛,作品精美,主要有金絲楠、紅豆杉、檀香木、陰沉木等大型根雕壁畫,及各種小木雕工藝品、仿古明清家俱、仿古建築。

沸泉酒:安州沸泉酒業有限公司釀酒基地,座落於風景絢麗的省級旅遊勝地白水湖畔。始建於康熙35年間(1696年)沸水禪院燒坊,以生產「沸泉老窖」而馳名中外,主要產品有「沸泉牌」特曲、沸泉王、沸泉春、恭喜王、老窯、大粬、沸泉香、沸泉酒等系列產品,多次榮獲國家、部、省優質產獎及食品衛生信得過產品稱號。

金佛手

金佛手:常綠小喬木或小灌木。佛手花朵潔白、香氣撲鼻,並且一簇一簇開放,十分惹人喜愛。到了果實成熟期,它的形狀猶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狀如人手,惟妙惟肖。成熟的金佛手顏色金黃,並能時時溢出芳香,金佛手全身都是寶,不僅能加工成成品遠銷國外同時還能直接食用。

安州焦鴨子:創始人焦先祖巧遇清宮御廚,虛心好學,得到了滷鴨的精髓,製作出來的滷鴨色如琥珀、鹹淡適口、香味濃郁、回味悠長、老幼皆宜,稱作「焦鴨子」。近百年來,口碑甚佳,早已成為聞名與海內外的特色美食。

紫薯粉絲: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紅薯的營養成分外,還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對人體大有益處。益昌粉絲主要產品有紫薯粉絲、紫薯泥、紫薯全粉、紫薯飲品等。具有抗突變、抗癌、美容、減肥、延壽、降血脂及提高身體免疫等多種功能。

蛋酥花生:李氏萬興蛋酥花生,用優質的花生米為主要原料,採用祖傳秘制手法生產,具有香、脆、酥、入口即化的特點,一種正如歌中所唱,媽媽煮的花生里夾雜着「愛的味道」。李氏萬興蛋酥花生曾榮獲李白國際文化節地方名小吃優秀獎。

花荄牛肉:安州區花荄鎮自古是回民聚居地,信仰伊斯蘭教:不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未誦真主之名宰殺的牲畜。花荄牛肉不僅以美味著稱,在這個食品安全堪憂的時代,它更是以健康、綠色獨領風騷。花荄牛肉選料、烹製、擺盤等工序上極為講究,首推的就是一品牛掌、大蘿蔔燉牛肉等。

魔芋豆腐:魔芋豆腐的製作並不複雜,首先要將其洗淨並去掉表皮。隨後切成小塊,按照1:8的比例注入清水,並放到磨盤上進行研磨。反覆研磨,魔芋變成了固液混合的糊狀物。

無花果茶片

無花果茶片:無花果果實呈球根狀,尾部有一小孔,除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干、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無花果乾無任何化學添加劑,味道濃厚、甘甜。無花果汁、飲料具有獨特的清香味,生津止渴,老幼皆宜。錯過了時長三個月的採摘期也可以在當地購買加工後果乾和果汁。

油茶:安州油茶是川西北地區特有的漢族名小吃,屬於川菜系,常被人們作為早餐之首選。傳統的製作方法需要將大米先磨米粉,普通的大米就可以,然後用水調開,放開水裡煮成稀稠合適的米漿,將米漿製成米糊糊,加上饊子、酥黃豆或花生、大頭菜碎,再加上鹽、花椒麵、辣椒油、味精、蔥花等,和勻而食,麻辣香香的非常好吃。

豆腐乳:安州豆腐乳製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為我國特有的發酵製品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產工藝的記載,到了明代我國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長為具現代化工藝的發酵食品。安州紅腐乳從選料、到成品要經過近三十道工藝,從豆子選料、浸泡、豆腐熬製,完全按照祖傳工藝製作,十分考究。腐乳裝壇後還要繼續沁潤,數月後才能開壇享用,是最為傳統的一種腐乳。紅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紅色,切面為黃白色,口感醇厚,風味獨特,除佐餐外常用於烹飪調味品。其成分亦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以色正、形狀整齊、質地細膩、無異味者為佳品。

紅酥:民間俗稱「干盤子」。具有酥脆鮮香、入口化渣的特點,是安州特色小吃之一,被譽為川西北一絕。紅酥製作技藝在川西北流傳比較廣泛,尤以秀水鎮紅酥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紅酥製作相傳產生於唐代,據考在乾隆四十九年,清代著名的「巴蜀才子」李調元(今安州區人)將親自配製的一種「肉餡呈紅色,外邊呈黃色,黃中透紅」的食品命名為「紅酥」。清末民國年間,在民間逢年過節、逢酒遇席都要擺上「干盤子」之一紅酥,與「十大碗」相配,成為很有特色的傳統佳肴。

包蛋:「包蛋」又名「皮蛋」、「松花蛋」古時也稱「混沌子」、「牛皮鴨子」。皮蛋在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安州區最為著名的包蛋要數桑棗的「張包蛋」了,關於張包蛋的來歷,據考證,清光緒年間,創始人張元林曾結識一位來自江浙的雲遊僧人,傳授給他一種包蛋獨特的製作技藝。後來,張元林製作的包蛋被人們稱之為「張包蛋」。而每逢載秧子、過端午,安州人除了吃粽子,就有了吃包蛋的習慣。

谷花糖:顧名思義,是用糯米谷爆炒,混入麥芽糖拌和而成。清末民國年間,谷花糖因其色鮮味美,自然香甜,深受人們的喜愛,甚至成為大戶人家逢年過節,招親待友的一道特色點心。「何氏香酥谷花糖」繼承了祖輩留下的傳統技藝,與現代化流水線上的產品相比,古老的食物,呈現出不一樣的生命力。安州「何氏香酥谷花糖」是我區的傳統美食,距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是安州區百年老字號之一。香酥谷花糖選用優質糯米谷、麥芽糖為主配料,採用傳統手工藝製成,既保持了香甜適度、酥脆可口、入口即化的特點,又有健脾養胃的功效。[5]

風景名勝

保護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紅豆杉、珙桐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千佛山,擁有世界唯一的深水海綿生物礁群落、全國唯一的海綿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唐代修建的佛教名地「飛鳴禪院」所在地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羅浮山,有被譽為「西蜀明珠」、「中國夢幻釣場」和西遊拍攝地省級風景名勝區白水湖。

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綿陽市安州區、北川和茂縣三縣交界處,面積約122平方公里,距安州城區僅50公里。橫亘於岷山山脈南段,海拔3033米。她古老而又神秘,形成於遠古侏羅紀。從第四紀冰川活動期間,山嶽在冰川侵襲下構成了古老生物群落的避難所,成為多種動植物的保存和繁衍地。珍貴植物珙桐、銀杏、楠木、樟木、紅豆竟生於此,珍稀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雲豹、牛羚、獼猴穿行其間,名貴中藥材天麻、杜仲、黃柏、厚朴、貝母尋常可見,傳奇神樹"杜鵑王"、"丁木大仙"歷史久遠。千佛山,文化底蘊積澱厚重。千佛老祖廟唐代始建,"聖明顯應唐宋創修昭千古,佛國威嚴清造石室垂萬載"記錄了千佛老祖廟年代的悠遠的歷史的變遷。善男信女焚香頌經,頂禮膜拜,千佛頂上香煙繚繞,雲海升騰,紫氣東來,佛光顯現,更印證了千佛的神秘與幽遠。仙女峰、馬桑樹、美女山、黑龍潭的傳說俯拾皆是,山歌、民謠口耳相傳,獨具特色的開山節等民俗活動代代相繼。

千佛山,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還有濃墨重彩的一頁,這裡還是紅色旅遊目的地。1935年,紅軍為北上抗日,紅四方面軍一路向西,徐向前元帥在千佛山阻擊國民黨川軍的追剿,以保證中央紅軍的北上,在此打響了「千佛山戰役」,激戰70餘天,擊潰敵軍,寫下了中國革命歷史中光輝的一頁。歲月流逝,但我們還能找到當年紅軍戰士挖的戰壕,戰壕四周隱約可見的炮彈坑,山頂矗立的紅軍紀念碑述說着對陣亡紅軍將士的緬懷。

燦爛文化連接了千佛山的前世今生,也正是由於有了文化的根,千佛山才日益散發出迷人的魅力,成為一顆耀眼的明珠。1993年,千佛山風景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11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千佛山為國家森林公園。良好生態成為千佛山的最大資本,千佛山已經成為四川第三大自然生態景區。

白水湖

白水湖位於沸水鎮,水面3100餘畝,湖中大小島嶼23個,星羅棋布。湖內魚群覓食卷浪,魚類主要有自然野生鱸魚、冷水雅魚等,肉細嫩、味鮮美,食之不忘。1999年4月,《西遊記》續集,選白水湖作為多集拍攝外景地。

姊妹橋

姊妹橋:位於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羅浮山溫泉風景區中段的曉壩鎮五福村,橫跨於茶坪河上,呈南北走向,四周群山環抱,遠看如巨匠清幽國畫,美輪美奐。姊妹橋又名雙木橋、高橋、五福橋。始建於元末明初,當時為石板橋。因茶坪河連年漲水,溺水之事時有發生,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鄉人自願捐資捐料請工匠改建成了這座木質廊橋。

文星塔

文星塔位於安州城區銀河大道,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完工於清光緒卜五年(1889年),歷時53年。文星塔,敬拜文曲星之塔。歷史二百餘年之古塔,汶川特大地震中損毀,今依原貌重建。傳說此塔修建之時,一叫花子問:塔的四方哪方重?有人說,西方偏重。叫花子說,好。化雲飄去。於是數百年來,塔的西方多出人才;一些人置業投資,亦多選塔的西方羅浮山溫泉度假區是安州區旅遊發展的核心區域,也是四川綿陽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2001年獲得國土資源部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授牌,2012年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旅遊度假區。度假區位於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緊鄰北川地震遺址和新縣城,距離綿陽34公里,距成蘭鐵路睢水客站10公里,交通道路四通八達,區域位置十分明顯。度假區周邊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溫泉湖泊、石林溶洞兼而有之。有全國唯一的海綿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白水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羅浮山羌王城省級風景區,以及唐代修建的佛教名地—「飛鳴禪院」,有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羌王城文化產業園。

羅浮山溫泉度假區總面積約8.5平方公里,由溫泉度假板塊和山地羌王城板塊及桑棗鎮部分區域和曉壩旅遊集鎮組成。其中溫泉水資源更是一大特色,被譽為「浮山聖水,人間一絕」。該溫泉水取自於1500—2000米地表深處,水溫高達48℃,富含偏硼酸、鐳、碘、鍶等20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醫療價值的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為全國罕見。沐浴此溫泉水有降血壓、血清、膽固醇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改變中樞神經的功能,有助於消化系統及肝功能的改善和恢復,對各類皮膚病、關節炎、風濕痛、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療效和保健功能,是國內罕見的複合型醫療保健熱礦水,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經過國家醫療衛生部門鑑定的醫療地熱礦泉水,堪與法國「薇姿」溫泉媲美。

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綿陽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是以睢水海綿生物礁群遺址為基礎,富藏礫岩岩溶地熱溫泉、龍門山地質構造等地質遺蹟,由安州園區和北川園區組成,其中安州園區由雎水、羅浮山、千佛山三個景區構成,北川園區由尋龍山景區構成,修編後總面積87.25km2。

公園的地質遺蹟核心是睢水海綿生物礁群,它屬世界上極其罕見稀有的晚三疊世硅質六射海綿動物化石以及其營造的深水海綿生物礁群,這種生物礁群全世界僅發現兩處。除安州區外,另一處位於德國、瑞士和法國的阿爾卑斯山脈,但其年代和規模均無法與安州區晚三疊紀海綿生物礁相媲美,歐洲的海綿生物礁產於侏羅紀地層,比安州區的晚數千萬年。它的發現,不僅填補了多學科綜合研究海綿化石的空白,而且為進一步探究有關地質古生物學問題及世界地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公園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質遺蹟礫岩岩溶是龍門山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它構成了羅浮山、尋龍山、鷹嘴岩等奇特景觀,其中臥龍洞為全國罕見的特大型礫岩溶洞,這是由距今約1億4千萬年晚侏羅紀的古龍門山山前河流沖積——洪積扇的礫岩層,經過長期溶蝕形成的奇特景觀,是世界上十分獨特的一種喀斯特類型。[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