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山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山鄉,隸屬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民和縣最北部,東鄰川口鎮,南接松樹鄉,西與樂都縣馬廠鄉接壤,北與甘肅省水靖縣毗鄰,行政區域面積61平方千米。

民和建縣後設北山鄉;1949年,沿舊制仍設北山鄉;1961年,設北山公社;1973年,更名為向陽公社;1975年,再次更名為北山公社;1984年,復設北山鄉。

截至2018年末,北山鄉有戶籍人口4917人;截至2019年,北山鄉下轄7個行政村。

2011年,北山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917元;2018年,北山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1]

中文名: 北山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民和縣最北部

面 積: 61 km²(截至2018年)

下轄地區: 7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72

郵政區碼: 810800

氣候條件: 大陸性高原氣候

車牌代碼: 青B

人 口: 4917人(截至2018年末)

建置沿革

民和建縣後設北山鄉。

1949年,沿舊制仍設北山鄉。

1961年,設北山公社。

1973年,更名為向陽公社。

1975年,再次更名為北山公社。

1984年,復設北山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北山鄉下轄7個行政村:莊子溝村、先鋒村、德興村、永進村、牙合村、羅家灣村、寬都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北山鄉地處民和縣最北部,東鄰川口鎮,南接松樹鄉,西與樂都縣馬廠鄉接壤,北與甘肅省水靖縣毗鄰,行政區域面積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北山鄉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2640米,地屬高位淺山。

氣候

北山鄉境內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均日照時數為4000多小時,年平均溫度1.2℃,年降水量103.5毫米,夏季最高氣溫32℃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20℃左右,年均氣溫1℃,無霜期140多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北山鄉轄區總人口5228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926人,占94.2%;有土、藏等少數民族,共302人,占5.8%。

截至2018年末,北山鄉有戶籍人口4917人。

經濟

2011年,北山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8936畝,農作物以馬鈴薯為主。

2011年,北山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917元。

2018年,北山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北山鄉有完全小學7所,在校生251人,專任教師19人,入學率為99.8%,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194人,專任教師28人,小升初升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7.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北山鄉有衛生院1個,各村衛生室7個病床20張,職工9人,專業衛生人員9人,職業醫師3人,配有200max光機1台、B超診斷儀1台、心電圖機1台、血細胞分析儀1台、半自動生化分析儀1台、尿十項分析儀1台,固定資產128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8%。

社會保障

2011年,北山鄉農村群眾養老保險參保2650人,養老金收繳率達85%以上。

脫貧攻堅北山鄉在全省首次實施整鄉扶貧搬遷,是民和縣易地扶貧搬遷史上的大手筆,也是民和縣委、縣政府以「四個轉變」推動「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要讓貧困群眾徹底走出這種困境,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就要搬出大山,搬到生存環境好的地方去生活。」北山鄉7個村的1455戶4939人,全部搬遷至縣城史納、老城、川垣等片區安置,小區內統一實施了綠化、亮化、安防工程,配套建設了衛生室、農貿市場、休閒廣場,實現了暖入戶、氣上樓、飲水達標和環衛保潔,將一處處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管理有序、居住舒適的幸福家園交給了山區貧困群眾,讓他們「挪窮窩、拔窮根」,踏入現代化的城鎮生活。

交通

2011年末,北山鄉有3個村道路進行了硬化。

視頻

民和縣北山鄉史納搬遷新區公交車開通運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