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簡陽縣大佛村(現劃歸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1961年7月13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7月7日重新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周文王碑為北周碑刻,立於北周閔帝元年(557年)。碑高2.24 m,寬1.25 m。碑額為5行,共56字,楷書陽刻:「北周文王之碑[1]。大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軍都縣開國伯強獨樂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樹其碑。元年歲次丁丑造」;碑文共40行1400餘字,楷書陰刻,內容大致為追敘北周文王宇文泰功績。碑帽浮雕為朱雀和4尊小佛像。
同一塊巨石上除北周文王碑外,還有摩崖造像十餘龕,後代碑刻數處,多為唐及五代作品,少數為宋至清朝作品。
歷史記載
關於北周文王碑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卷4《簡州碑記》,其記有:「周文王廟碑,在陽安縣西北,上十五里即後周高祖文帝之廟。舊碑題額云:『大周植其碑,元年歲次丁丑造。』元年即後周閔帝之初元也。今石刻存焉」[2]。後面還有「後周宇文泰紀功碑,碑在本州界。首雲:泰數遣都督入蜀,一治石崗縣,一治懷遠縣。見《簡池志》」。這裡說明原碑有兩塊,一塊是「周文王廟碑」,一塊是「後周宇文泰紀功碑」。清人劉喜海《金石苑》始錄今北周文王碑之全文。明代曹學銓《蜀中名勝記》,清代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楊守敬《隋書地理志考證》,《楷法溯源》以及康有為《廣藝舟雙輯》均有著錄。該碑於1961年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首字已經無法確認,於是好事者望文生意想作「北」字,實則應為「此」字。北周文王碑題額(摘自《成都通史》),此件較老,首字尚能清晰辨認為「此」字,與丁明夷著《從強獨樂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看北朝道教造像》,1986年《文物》雜誌第3期P53圖一所載相同。
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
首先,北周文王碑雖然不是原碑,但其歷史價值仍然非常高。這在1986年和1999年兩次考古研究中已經從考古專業的角度加以確認,此碑沿用原碑拓片而制,仍然基本保持其歷史價值。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周文王碑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其次,碑文對史實進行了有益的補充,特別是關於他入主關隴那一段。碑文的其它內容還值得進一步的研究,比如從廉政文化、社會和諧的倫理秩序、忠孝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方面,在當下中央提倡宏揚傳統文化的精神指引下,都可以進行專題研究。最後是豐富地方文化,龍泉驛區最早建制是唐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此碑碑文就記載了很多龍泉驛區建制前的文字資料,這對本地歷史文化是極大的拓展和豐富。這次本文對碑文的初步解讀,在便於識讀和傳播碑上的信息的基礎上,還想達到宣傳、了解、欣賞、研究的作用。碑文內涵仍然豐富深厚,有待方家進一步的研究和挖掘。也為本地文化旅遊宣傳和開發作出鋪墊性工作。
視頻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細說龍泉山上全國唯一的「北周文王碑」,網易,2019-12-14
- ↑ 北周文王碑 天落石上的絕世古碑, 豆瓣, 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