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瀋陽.秦皇島旅行記(任篤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瀋陽.秦皇島旅行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北京.瀋陽.秦皇島旅行記》中國當代作家任篤讓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北京.瀋陽.秦皇島旅行記

1988年放暑假前夕,接到全國中學語文教材改革會議籌備處邀請函,要求8月3日趕赴瀋陽參加會議。

按會議時間安排,我提前十三天於7月20日14時,在隴西乘坐烏魯木齊至北京直達快車,經過近60小時的行程,於23日凌晨抵達北京。

在讀萬卷書,聽千堂課的基礎上,又迎來了行萬里路的機遇。此次良機,千載難逢。既是學習,又可遊歷。古都北京,一游為快。多年夙願,得以實現

我後來才逐漸弄清楚,在讀書、講課、寫作、攝影、書法(其實只能算寫字)、旅行諸項中,原來我最大的興趣在旅行。

從隴西上車,一路興奮。尤其過了西安,(西安是上學階段去過多次的地方)即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地觀看欣賞窗外景觀,高興得像個孩子。赤子心猶在,何時不少年。

華北平原之廣闊,莊稼長勢之喜人,前所未見,令人驚喜。始明白: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到北京前,與剛從哈爾濱投資管理專科學校畢業歸來的小弟篤睿相約。23日,我們兄弟聚首北京。用一周時間,相攜遊覽了故宮、長城、十三陵及各大名勝古蹟。

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更是流連忘返。所到之處,眼觀神會。隨帶筆記,該寫則寫,宜畫則畫。比如觀賞古代銅壺滴漏,未見前想象不已,見到後不忍離去。為進一步探勝,我畫了草圖,至今尚完好保存。

北京八日,猶嫌匆匆。覽勝游賞,學習參觀。心情舒暢,精神愉悅。一飽眼福,一了心愿。

8月1日,送小弟登上回家的列車。

隨後我也登上開往瀋陽的列車,趕赴瀋陽參加了此次全國規模盛況空前的學術大會。

會議期間,除大會外,與語文界老前輩及全國知名特級教師於漪、魏書生等座談交流,與語文教材編輯們座談探討,並用會餘時間舉行所有參加會議的全國各地中學語文教研組長聯誼會,就如何開展語文教研活動等專題展開討論。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全國範圍東西南北的同仁們濟濟一堂,聽課、評課、討論、參觀、訪問,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瀋陽可參觀遊覽處不少,而以瀋陽故宮為最。

瀋陽故宮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又稱盛京皇宮。是關外惟一一座皇家建築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建築典雅,文物璀璨。所陳列文物,尤以乾隆御硯,為我一生僅見。北京故宮、西安碑林均無逾於此者。

瀋陽會議結束之後,又遊歷了秦皇島、山海關、北戴河。

看海,這是第一次看海。土生土長在西北乾旱缺水的黃土高原的人,對水的喜愛,自不必說。看海,簡直是夢想。此次終於變成現實。

乘坐快艇,馳騁海洋,乃此次覽勝之最愜意者,用忘憂甚至用忘乎所以形容此時的自己,毫不為過。

小時候大概只有見了大片的鮮花盛開的豌豆地,進一步,自己鑽進去,一邊摘豆莢,一邊吃,一邊往衣服(肚兜兒)兜里裝,才有僅次於看海的那種愉悅勁兒。我這樣述說自己的心情,難免惹人發笑。但是,真正的赤子是不懼怕他人恥笑的。

天下一關,令人思接千載;姜女廟前,讓人浮想聯翩。北戴河邊,一片汪洋不見;秦皇島外,彌望白浪滔天。萬噸貨輪,靠向岸邊。長城老龍,頭入海間。海水之深,其色湛藍。遙想當年,民夫多難。

這是我第一次以出差開會的名義,也是第一次遠距離長途旅行。飽覽祖國山川之一部分,真正意猶未盡。

那以後等退休吧。定要「走遍中國」。且每游必記。

1988年8月28日草於宕昌一中 [1]

作者簡介

任篤讓,男,漢,會寧人,大學文化,副高職稱,自1971至2011教書四十年,現為隴南市文聯會員,甘肅省現代攝影學會會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