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曾經過十幾次的校名更迭,1958年改為黃城根小學。解放後,黃城根小學進行了改建、擴建,擴大了辦學規模,並被確定為西城區重點小學[1]

學校歷史

1904年黃城根小學的前身,內務府三旗第六初等小學堂誕生了,校址就在西四北黃城根大街。此地原是清朝二品京官白俊的府第,被稱為白馬王府。後白俊因罪被斬,白馬王府被查封。幾經轉賣才成了小學校。隨着洋務運動的興起,1906年和1909年又分別改稱為北洋官立第二小學堂,(這是北京最早的兩所小學之一)和直隸官立第二小學堂。當時的課程設置和學習內容還帶有濃厚的封建主義色彩,1911年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1912年起直到1923年學校又先後更名為京師公立第三十四初高等小學校、京師公立第二十二兩等小學校,京師公立第二十二高等國民小學校和京師公立第二十二小學校。

1928年因中華民國的國都南遷,學校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公立第二十二小學校。1931年又改稱北平市市立第二十二小學校。這一年日軍侵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日軍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在校師生的極大義憤,師生在校內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參加遊行抗議活動。1932年在聽到日軍轟炸上海閘北區的消息後,學校師生在校內張貼了揭露日軍侵華暴行的宣傳畫。掀起了愛國主義的熱潮,表現出了中華民族決不會甘受欺辱的民族氣節。到1938年學校又改為北京市市立皇城根小學。此時學校的規模和師生的人數較之過去均有了較大的發展。

1945年,日軍無條件投降,國民黨反動派竊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繼而發動了內戰。此時學校又先後更名為北平市立西皇城根小學和北平市第四區中心國民學校。(1946年)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北平的黑暗日子裡,學校里有兩名黨的地下工作者孟昭江和田在仁,他們組織教職工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深刻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打內戰反人民的反動本質。1948年冬,田在仁老師不幸被捕入獄,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但田老師堅貞不屈,在牢房裡繼續與敵人鬥爭,表現出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他們是我們黃小的驕傲,他們的名字將永遠刻在黃小的豐碑上。

1976年10月隨着四人幫的徹底覆滅,十年浩劫終告結束。黨中央開始撥亂反正的工作,學校的各項工作也開始步入了正軌。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黃小也迎來了百年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就在這一年黃小再次被確定為西城區的重點小學,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開始了它新的征程。二十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全體教職工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黃小這所百年名校煥發出了它的青春,造就了新的輝煌。

學校設施

黃城根小學現有教職員工70人,在校學生1162人。校園占地6740平方米,建築面積7876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合理。除27個普通教室外,還設有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2]、計算機網絡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多種學科專用教室。設有電子圖書閱覽室,圖書館藏書48600餘冊,實現了圖書管理的電腦化和資料查詢的網絡化。學校有自己獨立的網站、電視台、演播室,各教室配有閉路電視,實現了資源共享。

視頻

北京西城區黃城根小學 相關視頻

7號鼓號隊北京市西城區三義里小學
北京西城區展覽路第一小學Spring Shall Bloom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