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結構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中最為前沿的主流學科之一,是人類在最高分辨率尺度上對於生命系統認知最為直觀、最為基本的學科。結構生物學的研究歷史源遠流長,僅二十一世紀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已有八次(2002、2003、2006、2009、2012、2013、2014、2017)頒給了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發現或發明,這些獲獎成果均是生物結構研究中重要科學問題和研究方法的突破,由此可見,結構生物學[1]在生命科學領域乃至整個自然科學中都占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錄

機構簡介

近年來,中國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取得了日益矚目的歷史成就,在世界結構生物學領域中首屈一指,其中,又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為翹楚,集中體現了結構生物學的最新發展和最大成果。清華大學自2007年引進結構生物學國際領軍人物施一公,2008年由施一公主導成立結構生物學中心至今,已辛勤耕耘10年。10年間,中心瞄準國際前沿,發揮集體優勢,不僅在傳統的X-射線晶體學領域引進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攻堅生物學難題,而且在冷凍電鏡領域提前布局,建設了極富國際影響力的冷凍電鏡平台。特別是自2015年起,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和資助,升級為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發展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中心在過去幾年來不斷發展,不斷突破,前瞻性布局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領先地位

為確保我國在結構生物學尤其是冷凍電鏡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北京市在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在科研經費、政策資源、人員團隊等方面的投入,成立了以「前瞻性、基礎性、跨學科、人為本」為基準的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英文名稱:Beijing Frontier Research Center for Biological Structure,縮寫FRCBS)。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成立,由世界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王宏偉教授擔任執行主任。中心現有17個獨立實驗室,在站博士後40餘人,博士研究生[2]200餘人。中心的研究工作涵蓋了現代結構生物學的諸多前沿領域,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與疾病密切相關的重要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染色質修飾蛋白的結構、與免疫應答相關的蛋白質結構、病毒和病毒蛋白的結構與機制等。

總體目標

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以引領性基礎理論創新、顛覆性先進技術創新和戰略性重大成果創新為總體目標,以生物結構中的科學現象、科學概念、科學規律、科學方法的重要發現與發明為抓手,以匯集和培養頂尖創新人才為動力,以深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機制體制為使命,努力建設成在世界範圍內最領先的生物結構前沿科學研究中心,成為我國科技強國戰略實施中的尖兵隊與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先遣團。中心的建設將為其他學科和科研機構提供範本,助力北京市建設成在世界範圍內最領先的前沿科學中心,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