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北京理工大學 的圖片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53年的第一個中國地方院校雷達設計與製造專業,是我國首批從事雷達、遙控遙測領域科研與專業人才培養的單位之一。1956年,以雷達設計與製造專業為基礎建立無線電工程系(五系)。1971年,無線電工程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2002年,電子工程系參與組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08年,以原電子工程係為基礎重組為信息與電子學院。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學院已成為我國電子信息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探索和高新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

學科專業

學院設有兩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擁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2個國防特色學科。

學院共設置4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1]、信息對抗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為北京市特色專業且入選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信工程為國防特色專業,信息對抗技術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國防特色專業、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學院自1994起設立我校第一個教改試驗班—電子信息類本科教學實驗班,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進行統一管理和專門培養。

學術隊伍

現有教職工21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授、研究員)35人,副高級職稱72人,博士生導師48人(含兼職博導6人)。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長期項目專家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2]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級)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2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2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1人。

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

科學研究

學院每年承擔國家「863」、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國防預研、國防基礎研究等重要科研項目數10項,橫向科技合作項目2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超2億元。

學院實驗室面積約2.4萬平方米,實驗設備資產總值約1.14億元。建有「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衛星導航電子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多元信息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嵌入式實時信息處理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分數域信號與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硅基高速片上系統」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息系統及安全對抗實驗中心」和「電子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兩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多個校企聯合實驗室。

合作交流

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典、西班牙、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所大學、多個研究機構和企業有着廣泛的交流和聯繫,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教師培訓、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友好合作;與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合作舉辦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與瑞典愛立信公司合作建有數字通信技術研究中心;與美國TI公司、安捷倫公司、Ansoft公司、Mentor Graphics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了聯合實驗室。2014年,獲批「新體制雷達理論與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將為學院國際化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和高水平人才引進提供良好的支撐。

視頻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 相關視頻

少時未來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2018本科原創畢業歌曲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領頭羊」工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