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前身是北京作家協會民間文學小組,1983年3月獨立組建協會,當時的名稱為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北京分會。1987年12月10日,經上級批准更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分會。1991年10月20日更名為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是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1]團體成員。

目錄

協會發展

1983年3月召開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北京分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制定了協會章程,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

1988年6月16日召開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

1997年4月22日召開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

北京民協的宗旨是團結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北京地區的民間文學[2]和民間藝術,通過叢書、舉辦展覽、開展學術研討和藝術交流活動,促進北京民間文藝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民協成立以來,組織過多次採風活動,搜集了大量民間文學資料,並整理出版了《北京風物傳說》、《香山傳說》、《頤和園傳說》、《八達嶺景物傳說》、《天壇景物傳說》、《中國長城故事集》、《長城腳下的傳說》、《頤和園景物傳說》等民間文學叢書。

北京民協還擔負着國家下達的列入社科發展規劃的三套集成(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北京卷》、《中國歌謠集成 北京卷》《中國諺語集成 北京卷》工作。另外,《中國民俗大典 北京卷》的組稿、==工作也已啟動。

北京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有風箏、而塑、剪紙、泥塑、臉譜、絹人、彩蛋、草編、內畫、烙畫、根雕、骨雕、微雕、毛猴工藝等近30個門類。近年又增加了卵石畫、瓷板畫、布貼畫、繩編、微書、魚骨工藝、葫蘆工藝、俏色石雕、寶刀工藝等。

北京有不少着名的民間藝術代表人物,如面人湯(湯夙國)、面人郎(郎紹安)、風箏哈(哈魁明)、毛猴曹(曹儀簡)、花兒金(金鐵鈴)等,他們形成了北京民間藝術的特殊優勢。

為了弘揚北京民間藝術,民協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一系列展覽和民間文藝理論研討會,一些有學術價值的論文發表於各報刊。

為了保存、繼承和發揚民間藝術這項文化遺產,協會與北京電視台聯合攝製了《北京民間藝術》8集電視系列片,系統地介紹了傳統民間藝術的8個門類。

民協積極開拓,將民間藝術推向世界,先後在新加坡、日本、意大利舉辦各種民間藝術展覽。

民協現有會員493人,其中有33人次在國際上獲獎、40人次在全國獲獎,50人次曾去國外參加講學、學術研討會、舉辦展覽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下設民間藝術委員會、新故事創作委員會、民間文藝理論委員會、北京民俗委員會。

協會領導

名譽主席:趙 書

主席:劉鐵梁

駐會副主席:於志海

副主席:包世軒 劉一達 劉紹振 哈亦琦 崔 陟

理事:(以姓氏筆畫為序)於 洪 於志海 王玉璽 包世軒 史燕明 劉一達 劉紹振 劉鐵梁 劉錦茹 宋艾君 張宏岳 張國良李蒼彥 杜 染 楊玉棟 楊福喜 邱貽生 周華斌 周家望 岳永逸 郎志麗 金鐵鈴 哈亦琦 高 巍 高東升 崔 陟 崔普權 崔墨卿 常 弘 韓春鳴 滿國強。

文藝成就

國際風箏比賽紀念獎(劉漢祥)第二屆華人藝術大獎賽國際榮譽金獎 (張寶琳)

意大利人類學研究「彼得獎」 (段寶林)

中國旅遊年紀念品設計大賽優秀獎 (崔欣)

全國民俗民藝電視片優秀獎 (董夢知)

第四屆北京國際風箏會一等獎 (張澤璽)

全國風箏比賽龍類小型第一名 (郝德立)

第二屆北京國際風箏會優勝獎 (蔡茂椿)

第一屆國際風箏會一等獎 (孫連明)。

視頻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 相關視頻

2020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及自媒體運營培訓班
民間文藝家協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