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大會原圖鏈接來自 華禹教育網 的圖片

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2010年6月13日正式成立,成立儀式上,杜祥琬院士從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手中接過聘書,成為北大核研院首任院長。

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核學科(原為北大物理研究室,後更名為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是1955年由周恩來總理批示建立的我國高校中第一個核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幾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五千多名高級人才,在歷屆畢業生中已產生了11位兩院院士[1]。眾多北大核學科的優秀畢業生進入國家核口的關鍵崗位,為中國軍用和民用核事業的輝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2001年北京大學實行院系調整,原技術物理系的物理化學部分分別進到了新成立的物理學院、化學學院及環境學院。近年來,在學校領導及所屬各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核學科的整體力量得到增強。2005年恢復了等離子體物理專業,成立了「等離子體物理與聚變研究所」;2007年經過嚴格評審獲准建設「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並於2009年底通過國家驗收,成為我國核領域第一個科技部序列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獲准成立了「放射化學與輻射化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近十年來,北大核學科在粒子物理與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放射化學與輻射化學、等離子體物理等學科領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獲二十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技獎勵。與此同時,北大核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在改革中發展, 2007年獲准建立的「核物理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是全國唯一的核類學科理科基地並得到全額資助;經國防科工局的批准,北京大學獲准建設「核物理」、「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三個國防緊缺專業。

近百年來,核科學對人類的生存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造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物理學諾貝爾獎[2],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為其它許多學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進入21世紀,核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興未艾,核能和核安全在國家重大需求中的地位愈加顯著,加快發展核能成為我國能源發展和實現「低碳經濟」的重大戰略部署。

在我國核能與核科技事業大發展的形勢下,北京大學決定在現有的幾個相關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的基礎上,成立「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加強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核研院將協調校內各院系與核能和核科技相關的研究力量,並大力引進人才,擴大對外交流,努力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為國家在核能與核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核科技前沿研究做出新的貢獻。

研究中心

核研院設立學術委員會和國際顧問委員會,負責把握學術方向以及制定中長期研究規劃等。根據學科特點與現有基礎,核研院下設若干研究中心,核科學基礎研究中心、核能研究中心、核技術研究中心、核化學研究中心、核醫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核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視頻

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相關視頻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核技術,你了解多少?


《走進科學》生活中的核(上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