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Department of Technical Physics,Peking University),位於北京市,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系所之一,系主任為華輝。

機構簡介

截至2021年3月19日,技術物理系設置了實驗核反應和結構,理論核結構,實驗高能物理等7個研究方向,具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師資力量雄厚,在職教師有30人。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的前身是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是1955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在北京大學設立的我國第一個專門培養核科學技術人才的高等核教育單位,1958年10月正式建系,公開稱原子能系,1961年6月又改稱技術物理系。知名校友包括陳國榮、邵峰等。

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Department of Techical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成立於1955年,具有輝煌的發展歷史和重要的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聲譽。50餘年來為國家的核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為國家培養近萬名核科學人才,其中包括兩院院士12人。是全國第一批設立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教學科研單位。目前,擁有「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全國重點學科;「核物理」國防緊缺專業;擁有全國唯一的核物理理科基地;與北大物理學院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和理論物理研究所共同擁有全國唯一的「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多項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包括主持「放射性束物理與核天體物理」國家重大基礎前沿研究計劃(973)科研項目。《核物理與粒子物理導論》是全國核物理學科唯一的國家級精品課。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實驗核反應、理論核結構、高能物理、核物理應用、核電子學。在職人員近30人(其中教授7人,包括:973首席一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人)。在讀研究生[2]近100多人。2000年以來,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種獎勵,其中兩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技術物理系在北京大學眾多的院系中是比較年輕的一個。她的建立、發展和演變都與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休戚相關。

1955年一月,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了儘快建立我國的核工業體系,儘快研製出核武器的英明決策。因此,培養核科學方面的專門人才就成為當時的一個緊迫任務。1955年7月20日國務院下達文件,決定在北京大學建立培養核科學人才的單位,當時叫物理研究室。從此,技術物理系開始了自己的有喜有憂、漫長曲折的道路。

1955年5、6月間,國務院第三辦公室選派韓增敏、胡文亮、白晨曦等黨政幹部,並從各校抽調胡濟民、虞福春、朱光亞、盧鶴紱等著名核物理學家和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孫佶、張至善、陳佳洱等來北大開展籌建工作。他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一面籌建教學實驗大樓,並借中科院化學所四樓作臨時教學、辦公用房;一面派人到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校物理系三年級學生中選調97名學生,並於1955年9月20日開學。開出核理論、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實驗方法、放射化學等專業課程,並編出講義。1956年4月遷進新建成的教學實驗大樓,趕排出15個核物理實驗,並集中進行實驗訓練。1956年9月30日我國自行培養的第一屆原子核物理專業學生畢業了。隨後,又相繼調孫亦梁、吳季蘭、劉元方等骨幹教師和徐光憲教授籌建放射化學專業。1956年兩個專業分別從各高校物理系、化學系三年級學生中選調260名學生進行培養。同年還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後改為核工業部,現為核工業總公司)代培300多名從各院校分配來的畢業生。這一批核物理、放射化學的畢業生和代培生基本上滿足了我國急速發展的原子能事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