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大學司母戊鼎工藝研究與保護的虛擬仿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大學司母戊鼎工藝研究與保護的虛擬仿真本實驗將司母戊鼎的出土背景、流傳過程、鑄造方法、合金組成、鏽蝕產物分析的研究結果進行整合,通過互動拼圖、3D模型和有關流傳經歷、保護研究等方面的知識點介紹的方式,系統講授司母戊鼎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培養學生具備針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的全方位信息提取、價值評估、病害分析和保護情況調查的系統工作理念,能夠獨立完成包括X光無損探傷及其結果釋讀、鏽蝕產物及其分析、病害分布圖的繪製、保護預案制定、保護方案實施的操作,加深對青銅器[1]保護的理念與方法的理解。

相關資訊

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后母戊鼎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范澆鑄而成。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偉莊嚴,工藝精巧;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2]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腹內壁鑄有「后母戊」三字,字體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

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后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2]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