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健康教育協會慢性病管理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健康教育協會慢性病管理專業委員會隨着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及生態環境、生活行為方式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已成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

機構簡介

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的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成為制約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1]、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內分泌、腎臟、骨骼、神經等疾病。慢性病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2017年1月22日)

三個轉換

慢性病防控跨學科、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單一的專業、專科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在慢性病防控上需要需求方和供給方同時發力,其中供給方需要完成三個轉換:一從重視治療向治防並重轉換,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觀念轉換;二是知識結構的完善與轉換:從以治療疾病為主的專業專科知識向以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防範的相關生活方式知識轉換;三是能力結構的轉換從以單一疾病治療為主的疾病治療技能向以指導公眾獲取與維持健康生活的指導技能方向轉化。中西並重、內外同功、營養運動心理社會醫學兼具的跨學科專業委員會,滿足慢性病防控需求。

綜上成立跨學科、跨專業領域的慢性病[2]管理專業委員會有獨到的意義和價值。慢性病管理專業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和學科分布體現了以上思考。

相關資訊

京津冀三地聯合舉辦健康教育專業人員能力建設培訓班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升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整體服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天津市衛生健康促進中心、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23年3月22日-24日在京舉辦京津冀健康教育專業人員能力建設培訓班。培訓班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其中線下參會120人,線上參會8256人。

培訓班開幕式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劉秀榮所長主持。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愛國衛生運動推進處李志軍副處長、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建平副主任、天津市衛生健康促進中心安廣節主任、河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程藹雋所長在開班儀式上講話。他們一致認為,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專業隊伍能力建設培訓,加強三地交流互動,對於實施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京津冀健康城市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培訓班主要圍繞健康教育常見理論及應用、健康教育工作基本的要求與方法開展。大會邀請了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李長寧主任、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盧永研究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常春教授、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健康行為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仲學鋒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唐遠清教授、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劉秀榮所長等專家就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現狀和發展、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理論與應用、健康教育需求評估及計劃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評估、新時代健康傳播特點及理論等進行了詳細地講授。另外,結合當前健康教育領域中的重點和難點,邀請《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編輯部王嵐主任、原北京晚報健康北京周刊主編張雪梅老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王士宇研究員、河南省疾控中心宣傳科劉占鋒科長、山東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孫桐所長分別就科技論文的撰寫及投稿要求、健康科普文章的撰寫、突發公共衛生輿情事件的特徵及應對、新媒體運營、健康傳播材料製作等內容進行講解。最後,在工作經驗交流分享環節,來自三地不同機構的6名健康教育工作者分別就控煙宣傳、戒煙服務提供、幼兒健康促進、健康指導員團隊培育、健康促進醫院創建及健康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進行了介紹。

此次培訓班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學員們收穫頗豐,紛紛表示,培訓不僅提高了其理論知識水平,還拓寬了視野、開闊了思路,為做好日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培訓班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提升了京津冀三地健康教育專業人員綜合能力,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次具體實踐。

參考文獻

  1. 常見的幾種心腦血管疾病 ,搜狐,2020-07-24
  2. 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策略 ,搜狐,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