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積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化積丸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化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具有化瘀消積的功效。主治①《雜病源流犀燭》:諸氣內痛。②《藥庵醫學叢書》:諸氣凝滯於內,痞積疼痛。臨床常用本方治療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肝硬化、腹腔內腫瘤等屬瘀血阻滯者。 名 稱 化積丸 別 名 化痞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出 處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組 成 三棱,莪朮,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 功 用 化瘀消積 主 治 ①《雜病源流犀燭》:諸氣內痛。②《藥庵醫學叢書》:諸氣凝滯於內,痞積疼痛 趣味記憶 化積棱莪阿魏浮,香附雄檳蘇木桃;五靈脂兮瓦楞子,化積攻堅淤血消

歌訣

化積棱莪阿魏浮,香附雄檳蘇木桃;五靈脂兮瓦楞子,化積攻堅淤血消。

組成

三棱莪朮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

用法用量

水為丸服。每次3g。

功用

化瘀消積。

主治

①《雜病源流犀燭》:諸氣內痛。

②《藥庵醫學叢書》:諸氣凝滯於內,痞積疼痛。

方義

方中三棱、莪朮、香附、蘇木、靈脂、瓦楞子活血祛瘀;阿魏、雄黃消痞去積;海浮石化痰軟堅散結;檳榔行氣化滯。諸藥合用,共奏化瘀消積之功。

運用

本方以積塊堅硬,疼痛逐漸加劇,飲食大減,面色萎黃或黧黑,消瘦,舌質淡紫,舌苔灰糙,脈細澀為辨證要點。現代臨床常用本方治療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肝硬化、腹腔內腫瘤等屬瘀血阻滯者。

加減化裁

兼氣血虛者,合八珍湯同用,或兩方交替使用。

使用注意

本方中雄黃有毒,不宜長期服用;若需常服本方,當去雄黃。

附註

該方所治之症,是由瘀血、痰濁、食積而成。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既可單獨為病,又可合而為因,病變部位在兩脅,亦可累及胃脘。治當據其病因病機,施以活血理氣,化積清熱之法。

附方

名稱:化積丸

組成:黃連一兩半(45g)(一半用吳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用益智炒,去益智),山梔(炒)、川芎、三棱、莪朮(醋煮)、神曲、桃仁(去皮尖)各半兩(15g),香附(童便浸)一兩(30g),蘿蔔子(炒)一兩半(45g),山楂一兩(30g)

用法:上為末,蒸餅為丸服

主治:食塊,死血、痰積成塊,在兩脅動作,腹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寸止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名見《濟陰綱目》卷五

名稱:化積丸

組成:二丑四兩(120g),三棱、莪朮、檳榔、茵陳、牙皂、枳殼、大黃、木香各一兩(30g)

用法:上為細末,水滴為丸。早、晚每服二錢,開水送下

主治:積聚、痞塊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名稱:化積丸

組成:青皮、檳榔、莪朮(醋炒)、枳實(麩炒)各一兩(30g),公丁香、硇砂、廣木香、牙皂、甘草各五錢(15g),龜版(醋炒)、鱉甲(醋炒)各八錢(24g),阿魏(醋化)六錢(18g),廣陳皮、枳殼(麩炒)、三棱(醋炒)各一兩(30g),二丑一兩五錢(45g)

用法:為細末,以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二錢,以薑湯送下;小兒、老人減半

主治:寒濕氣結,症瘕積聚,痞塊,脾臟腫大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