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化石林(Petrified Forests):一根根石化的樹幹,宛如廢墟上的殘柱,組成「森林」,叫做化石林。樹化石是若干年前樹木因地殼運動,經過高溫高壓而形成的化石,形似木,實是石,質地極其堅硬且脆,吸水性能不佳,線條剛勁有力。樹化石多為黃褐、灰黑等色,因樹木種類的不同,結構也不盡相同。松樹的化石線條紋理較軟,常含松脂痕跡。
世界上最大、最絢麗的化石林集中地是美國的化石林國家公園,它位於亞利桑那州北部阿達馬那鎮附近。數以千計的樹幹倒臥在地面上,平均寬度0.9-1.2米,長18-24米,最長達37.5米。在完整的樹幹周圍,還有許多零散破碎的木塊。公園內這樣密集的「森林」有6片,最美麗的叫彩虹森林,還有碧玉森林、水晶森林、瑪瑙森林、黑森林和藍森林。[1]
形成過程
化石林是由樹林演變而成的。大約在1.5億年前,由於洪水沖刷裹帶,樹林逐漸為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所埋葬。幾經地質變遷,滄海桑田,陸地上升,使這些埋藏地下的樹幹重見天日。它的木質細胞經礦物填充和代替後,給溶於水中的鐵、錳的氧化物染上黃、紅、紫、黑和淡灰等顏色,就成了的五彩斑斕、鑲金疊玉的化石樹。
在侏羅紀、白堊紀的地質時期,那些參天的原始森林,在火山爆發的熱液活動下,長期深埋在封閉的地層里,經過億萬的演變],受氧化硅]水溶液的作用,形成了硅質的「石頭樹」,這種硅化了的古木,賞石界把它叫做木化石。[2]
結構成份
在地球生物大爆發時期,中生代的造山運動,使地殼產生錯位、斷裂下沉和陷落,樹木被堆積埋藏。在造山運動中產生岩崩、泥石流、浪涌、潮退,洪水沖刷,樹木被沙石埋藏。在陸相火山爆發時產生大量熾熱的氣體,鋪天蓋地的火山灰沉積物,樹木被覆蓋埋藏。在流星隕石雨的撞擊中,地球表層產生形變,把部分森林埋藏。樹木在上述地質災害中死亡後,被封閉在地層深處及熱液的浸潤式、間隙式、變動式等硅化作用和蛋白石交代作用後,木質纖維逐漸消失,就形成了植物的遺體化石-----硅化木。[3]